法院拍賣房能不能買?風險與價值並存

樓市持續火爆,房價一直居高不下,尋找物美價廉的房源,便成了大多數購房者的心頭大事。

配套齊全地段好的房子價格自然很昂貴。在這樣的背景下,法院拍賣的房產比正常價格低了低了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只是正常房價的一半左右;這樣的低價房成了不少人選擇途徑之一。

但是這樣的低價房真的能放心大膽的購買嗎?購買法院拍賣的房子又會有哪些風險呢?

法院拍賣房能不能買?風險與價值並存


  • 名詞解釋:
  • “法拍房”是指被法院強制執行的房產。
  • 當債務人無力履行按揭合同或者無法清償債務時,被債權人經由各種司法程序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將債務人名下房屋拍賣,以拍賣所得價金滿足債權。
  • 據悉, “法拍房”主要有四個主要來源,一是按揭違約產生,二是民間借貸違約產生,三是司法沒收,四是無主房產。


法拍房有哪些優勢?


  • 優勢一:可以避開限購令。

法拍房的面積大小以及所欲區域、買房人本地或是外地戶口、購房資格等在法拍房面前都不受影響,均可參與法拍房競價併購買。

  • 優勢二:成交價格低於市場價。

根據人民法院關於財產拍賣的規定,人民法院確定的保留價,第一次拍賣時,不得低於評估價或市場價的80%。而房子一旦出現流拍,就會再次降價。

  • 優勢三:可以規避部分稅種。

在辦理產權過戶出具了法院的協助執行書後,法拍房只需繳納契稅,不需繳納所得稅和營業稅。但目前這種操作方式尚存一定爭議。

法院拍賣房能不能買?風險與價值並存


法拍房有哪些風險?


  • 風險一:房屋所有權證的辦理難以確定

在購買拍賣房時,要看該房屋在拍賣前的所有權狀況,如果該房屋在法院查封前屬於合法登記的房產且產權手續齊備,則可依據法院的協助執行通知書辦理房屋所有權證。

  • 風險二:房屋質量沒保障

因為在法院委託拍賣機構進行拍賣時,通常只是對明顯的瑕疵進行簡單描述,對於房屋存在的其他隱秘或暫時不能顯現的質量問題都不會體現。

  • 風險三:法律規定的執行迴轉

“執行迴轉”即是在執行程序結束後,原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經過法定程序被撤銷,以至於取得財產的一方當事人喪失了取得的合法依據,法院重新採取執行措施,將已經執行的財產退還給原被執行人,恢復到執行程序開始前的狀態的情形。

  • 風險四:購房成本風險

首先,法拍房必須全款付清,不支持貸款。按照規定,法拍房在競拍結束後,購房者需持法院出具的《執行裁決書》、《協助執行通知書》等文件,才能辦理過戶等手續。但文件何時出,需根據案件進展情況來定,複雜的案件能拖一年半載。

其次,實際購房成本加上拍賣佣金可能要高於相同戶型、面積的房屋。法拍房交易過程中要繳納保證金及拍賣公司的佣金。保證金在拍賣成功後衝抵放款,否則退回;支付的佣金比例一般為房價的1%—5%;如果土地使用權有問題,還需繳納土地出讓金。

  • 風險五:實際居住人拒絕搬離房屋

如果房屋有承租人或是存在惡意一房二賣的情況,在拍賣後也有可能會發生實際居住者拒絕搬走,進而引發新的訴訟。

法院拍賣房能不能買?風險與價值並存


“撿漏”,是普遍存在的心理,但劃不划算,因人而異,因情而定。建議普通購房人認真考慮,對房屋情況作出認真查清,在作出競拍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