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山水客廳」,濟寧市文化中心四大場館漸露真容

作為未來濟寧市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重要惠民工程,位於太白湖新區的濟寧市文化中心已具雛形。隨著工程不斷推進,四大場館漸漸露出真容。

目前,群眾藝術館、圖書館外幕牆工程和室內精裝修工程基本完成;博物館正在進行內部精裝修和策展工程施工;而位於最南端的美術館,自高空俯瞰,也已顯露出荷葉造型。除博物館外,三座場館預計明年年初竣工並試開放。


城市的“山水客廳”,濟寧市文化中心四大場館漸露真容


場館內部裝修中,元旦即可竣工使用

國慶長假期間,位於太白湖新區運河路東側的濟寧市文化中心建設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遠遠看去,四座“高大上”的場館顯得格外惹眼,每一幢建築都彰顯著濟寧文化的豐厚底蘊。群眾藝術館、圖書館、博物館三座場館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美術館外幕牆還在緊張施工中,以確保元旦順利進入試運營階段。

目前,除美術館外,群眾藝術館、圖書館外幕牆工程和室內精裝修工程基本完成,正在進行細部收尾和清理工作;博物館外幕牆工程施工完成,施工人員已開始精裝修和策展工程施工;室外景觀完成85%。前三座場館預計明年年初進入試運營階段,向濟寧市民及遊客敞開大門。

文化中心項目選址在太白湖新區太白湖灣東側,包括群眾藝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以及與之配套的文化商業商務設施和高地公園,共分三期開發建設。總建設用地面積580畝,其中文化設施用地358畝,商業服務用地面積222畝。文化場館部分總建築面積約13.7萬平方米,總投資21.39億。

該項目集“收藏、研究、培訓、創作、娛樂、購物”等功能於一體,把多方面文化資源整合到一起,強調文化建築之間的功能互補、文化建築與商業商務建築之間的功能互動,既方便市民使用,又滿足市民多方面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將成為展示濟寧文化和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圖書館

城市的“山水客廳”,濟寧市文化中心四大場館漸露真容

城市的“山水客廳”,濟寧市文化中心四大場館漸露真容

博物館

城市的“山水客廳”,濟寧市文化中心四大場館漸露真容

群眾藝術館

城市的“山水客廳”,濟寧市文化中心四大場館漸露真容

美術館

城市的“山水客廳”,濟寧市文化中心四大場館漸露真容

高支模、高拆模,科技應用亮點紛呈

“四座場館自設計之初,就根據濟寧地區的歷史文化積澱,和各場館實際需求,融入了許多功能。”濟寧市城投文化旅遊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超表示,文化中心是集“文化、商業、旅遊”高度融合、充滿活力的城市客廳。

群眾藝術館為例,該館一層及二層設有夾層,是以藝術創作、藝術製作、藝術培訓、藝術展示為核心功能,以藝術輸出、藝術服務為輔助功能的現代化地方群眾藝術館。場館立面設計採用雙層幕牆體系,外側橫向石材棍百葉幕牆、內側大面積玻璃幕牆,強調內外一致性,結合內部空間與功能構成形成虛實對比、簡潔大方的現代風格。外牆則採用織網狀石材百葉,營造類似於“魯錦”手工編制的質感,將群藝活動功能特色與地方特色文化貫穿於豐富靈動的空間之中,體現建築為群眾藝術服務的本質特色。

圖書館建築面積29316平方米,地上5層,2層及3層設有夾層,內設報刊閱覽區、數字資源體驗服務區、視障讀者服務區、學術報告、政府信息查詢區等11個功能分區,是一座集借閱圖書、展示、孔孟研究一體的綜合圖書館建築。博物館建築面積27237平方米,地上4層,2層及3層設有局部夾層,是集歷史、藝術和人文為一體,包涵收藏、研究、展覽、教育和休閒等功能的綜合性、現代化地方博物館。美術館主要功能則是集收藏、展覽、研究、美育和休閒功能為一體,展示現當代美術藝術作品(以國畫和書法作品為主)的地方性專業美術館。

濟寧市文化中心項目各場館內部多為高大空間,最大跨度42米,最大淨高32米,高大模板支設總計18處,最大支設高度29.6米,高支模及高拆模是本工程的一個施工難點。孫猛介紹,高支模、大跨度桁架、支撐胎架、勁性結構、自密實混凝土等在常規工程中不常見的施工技術,在這裡都變得較為常見。面對這種情況,項目團隊根據各場館不同結構形式,編制高大模板施工方案,大量採用碗扣式、盤扣式腳手架,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及架體安全性。

引入BIM技術,拿獎拿到手軟

作為施工技術在國內都堪稱領先的濟寧文化中心項目,自2016年施工以來可謂是“拿獎拿到手軟”。不僅累計獲得全國優秀QC成果二等獎一項,還獲得了三項國家專利。其使用的BIM技術先後斬獲“龍圖杯”、“科創杯”、“中建協BIM大賽”等國家級獎項,是名副其實的“大滿貫”。

文化中心項目部專門成立BIM中心,將BIM技術全面應用到全過程管理中,在深化設計管理、施工方案模擬、全專業碰撞檢查、三維管線綜合、4D進度模擬、5D資源及成本管理、總平面管理以及輔助質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全面引入BIM信息化建造技術,項目現已成為山東省首批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試點示範項目。

該項目各場館內部多為高大空間,高支模、大跨度桁架、支撐胎架、勁性結構、自密實混凝土等施工技術要求高困難大,通過採用Revit、3Dmax等三維建模技術建模後,對現場所有臨時設施及建築物進行合理部署,提升了建設安全度和美觀度;同時,項目針對鋼混凝土結構,複雜混凝土節點使用BIM技術深化設計後,解決了鋼筋與鋼結構穿筋孔預留問題,優化預應力梁拉鎖與鋼筋碰撞問題,大幅減少了因圖紙理解偏差造成的返工,工程質量也得到大幅提高。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項目建立基於BIM技術、互聯網技術、信息化及標準化相融合的智慧施工建造體系,打造集“雲平臺及大數據處理”、“模型協同及圖檔管理系統”、“施工管理APP及移動可視系統”、“多功能動態樣板引路系統”為一體平臺,各參建方共同參與,通過手機移動端APP及時收發消息,查看圖紙變更,提高了溝通的效率。

城市的“山水客廳”,濟寧市文化中心四大場館漸露真容


城市的“山水客廳”,

文化交流重要窗口

文化中心規劃定位為城市的“山水客廳”,依託太白湖及其公園綠地良好的自然資源,將自然的大格局引入到建築群當中來,並融合為統一的整體。該項目不僅是集“收藏、研究、培訓、創作、娛樂、購物”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中心,也是公眾綠地休閒的大自然公園,是城市和自然交匯,文化與生態融合的城市客廳。既方便市民使用,又滿足市民多方面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將成為展示濟寧文化和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魯錦、畫像石元素,

場館兼具地方、時代特色

群藝館外牆採用織網狀石材百葉,營造類似於“魯錦”手工編制的質感,體現地方文化特色。

圖書館設計了向外懸挑猶如博士帽一般的鋁板屋頂,透過旋轉漸變的木色百葉、文字肌理的書架牆,賦予圖書館深厚的文化韻味。

博物館立面設計採用幹掛磚紅色陶板,通過簡潔明快、氣勢磅礴的造型及濟寧畫像石文化圖案的運用,體現時代性與地方特色。

美術館以荷葉狀大屋頂、公園、水景、庭院,以及可靈活使用的展廳,吸引市民自由進入的迴廊為空間要素,打造公園般的活力空間,使市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感受到自然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