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未來食品高峯論壇12月召開 探索未來食品的創新之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1日訊 近年來,植物性食品的研究與開發已經成為全球未來食品研究的風向標。由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辦公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營養指導工作委員會、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共同主辦的“2018未來食品高峰論壇”將於2018年12月5-6日在北京召開,屆時將邀請全球農業與食品行業精英、政策制定者、科研領袖、金融投資機構一起,深度剖析影響未來食品發展的緊要話題發展趨勢,對產業熱點、難點問題及推廣的經驗進行廣泛的交流。

全球植物性食品市場增長提速

論壇主辦方負責人之一,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營養指導工作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杜荷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記者採訪時表示,有關資料顯示,隨著當今社會發展和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對健康的訴求與日俱增。膳食與健康在世界範圍引起前所未有的關注,人們希望通過膳食達到維持機體健康預防多種疾病的目的。植物性食品除了提供正常的營養價值之外,還可改善和影響機體功能。大量流行病學及實驗研究已證實,植物中的許多有效成分在預防慢性疾病和維持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總部位於荷蘭的市場分析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簡稱:Innova )的數據顯示,自2013年至2017年,以植物為主的新型食品和飲料產品的全球複合年增長率已達到62%,其中代乳產品是植物性新產品的發展主力。另外,消費者對植物性食物的興趣還反映在肉類替代品市場中。據Innova 預測,到2022年全球素食食品銷售額將增長至42億美元,而2017年,有40%的美國消費者增加了肉類替代品或替代品的消費量。

聚會全球食品領域大咖 共同探索未來食品發展空間

杜荷表示,“Innova的調查數據為未來植物性食品將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說法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對於植物性食品的未來發展前景,其他研究機構的看法如何?國內外食品行業創新企業對於植物性食品發展將如何佈局?國內外的產業政策又將如何調整?國內外資本市場又將如何聯動?杜荷介紹說,基於上述問題,本次論的主題設定為“引領增長,啟發創新—探索全球未來農業與食品領域創新與機遇,聚焦食品創新。”,將主要圍繞食品行業的未來發展、糧食和氣候政策對食品產業的影響、數字化對食品製造業的推動、藥食同源功能食品開發與創新、人工智能與區塊鏈如何引領農業、食品供應鏈變革等問題進行展開討論。以“食品行業的未來發展及技術創新”為核心,與全球各界精英共同探討未來食品的指向標——植物性食品。

代乳植物最新配料將成論壇一大焦點

另據Innova的調查,代乳產品是植物基新產品的主要方向,全球代乳飲料的銷售額將在2018年達到163億美元。

杜荷介紹說,傳統的代乳產品主要集中在大豆上,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新配料,如大米、燕麥和大麥等穀物,杏仁、榛子、腰果、核桃等堅果以及椰子,還有一些不尋常的配料,如羽扇豆、芝麻和亞麻籽。

資料顯示,芝麻和亞麻籽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油料作物,含人體所必須的ω-3系不飽和脂肪酸,並具有多種保健功效。近幾年,它們所含的一類植物雌激素化合物——木酚素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芝麻中的木酚素化合物具有非常優越的抗氧化活性,因而是生產抗氧化或預防衰老為主要功能定位的功能性食品的很好原料;而亞麻中的木酚素化合物則以抗腫瘤效果最為突出,尤其是它對與激素相關的腫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有較好的預防效果,是開發此類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

植物功能性食品符合中醫“藥食同源”理念

杜荷介紹說,創新型的植物功能性食品受到許多中國傳統醫學的啟發,採用整體、全面的觀念,把多種有效成分混在一起,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很多中藥是植物的提取物的混合物,這與植物功能性食品的研發理念十分一致。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藥食同源”的保健理念,中草藥用於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歷史悠久,可以說是最早的功能性食品來源。很多我國藥食兩用的中草藥中富含大量生物活性物質,比如人參來源的人參皂苷、枸杞中的多糖、銀杏來源的類黃酮或內酯物質及甘草中的甘草酸等等。它們的保健功效主要涉及預防腫瘤、免疫調節、改善心血管系統功能、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

“這些中草藥本身就是植物功能性食品,但根據“明確有效組分”的現代功能性食品的理念,嚴格縝密的科學論證是其發展的必經之路。”杜荷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透露,“本屆未來食品高峰論壇將就‘藥食同源功能食品開發與創新’這一議題展開討論,介紹全球最新食品研發技術,於食品與營養健康交匯處進行顛覆性的創新與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