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這邊獨好——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巡禮

本報記者 蘭文種 通訊員 梁立新 王子元

一座座高聳入雲的風機,一排排熠熠生輝的太陽能光伏板與周圍的綠色融為一體,呈現出新能源發展的蓬勃生機。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採用世界首創風光儲輸聯合發電技術路線,最大“看點”是技術水平高、規模體量大、綜合性能好,是名副其實的新能源綜合性示範項目。


風光這邊獨好——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巡禮


在河北省張家口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集風電、光伏發電、儲能及智能調度輸電於一體的新能源友好併網綜合示範項目——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正源源不斷地給國家輸入清潔電力。

時間追朔到2016年12月11日,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揭曉,國家電網公司的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與探月工程、航母工程等其他8個工程一起榮獲中國工業大獎。這是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投運五年來,國家給予該工程的最耀眼勳章。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工程?它在促進綠色發展、推動清潔轉型方面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在此為你揭曉答案。

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採用世界首創風光儲輸聯合發電技術路線,自主設計建造的全球規模最大、綜合利用水平最高,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智能輸電於一體的新能源綜合性示範項目。公開資料顯示,該工程一期工程投資33億元,已建成配套10萬千瓦風電、4萬千瓦光伏發電和2萬千瓦儲能電池的聯合電站。二期在一期基礎上繼續延展範圍、擴大增容,規劃建設風電40萬千瓦、光伏6萬千瓦、儲能5萬千瓦。國網冀北電力積極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探索出具有特色的“163”卓越管理體系,在這一體系的引領下,項目團隊全面推進科技攻關與基礎建設、生產管理雙軌協同工作,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創造了“全球典範”。

示範工程實現多項技術創新及突破,包括風光儲聯合發電系統集成、運行調控、風光功率預測、大規模儲能、風電入網檢測等多項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解決了制約大規模新能源集中併網的世界性技術難題。示範工程攻克了聯合發電優化調度、全景監控、電池儲能大規模系統集成、風光儲設備併網友好性、風光聯合功率高精度預測等一系列重大難題,建立了完整的風光儲聯合發電核心技術體系,取得了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風電技術採用國內最典型的6種型號風機,包括陸上最大5兆瓦直驅風機,機型均系首臺首套,引領風電技術向大容量、高效率發展;光伏應用了最全光伏組件和跟蹤方式,儲能在全球首次實現了30多萬節電池集成應用,協調控制技術世界領先,是全球種類最多的大規模化學儲能電站。

兩大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大型風電場智能化運行維護研究及示範》、《多種光伏戶外測試技術研究》已結題,具備驗收條件;國網課題《全釩液流電池雙極板開發及工程化關鍵技術研究》完成報告提交;虛擬同步機配套《可再生能源虛擬同步試驗檢測與評估技術》涉及的理論印證、推廣應用等七大環節穩步推進;河北省風光儲聯合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站位對接前沿業態,即將投入運營。他們持續推進“風光儲輸集成智能生產管理模式”優化升級,使諸多首臺首套設備問題得到根本治理。

今年以來,示範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6.99億千瓦時,完成全年任務的62%。儲能電價報審方案得到發改委高度重視,為實現政策引領開闢新的途徑,工程規模化、融合化效應得到大幅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