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68歲那年,我來了一次挑戰自我的登山

2016年,在成都溫江參加了一次徒步旅行的活動。

參加這次徒步活動的動機純屬好奇。因為偶爾在朋友圈裡看到在溫江新結識的忘年之交天意發出的一張徒步的照片:幾十個人揹著雙肩包,拿著登山柺杖,沿著指定的線路,向著目標行進,周圍青山綠水,徒友談笑風生,這種感覺一定非常愜意!

立刻聯繫天意,要求參加下一期徒步旅行活動。為了陪著我和老伴,天意特地請了一天假。

畢竟是第一次參加類似活動,頭天晚上竟有些興奮,甚至失眠。腦海裡總是想象著在徒步旅行中,不知新結交的朋友待人如何,所要行走的線路是否美景如畫,在徒步中自己一定要加油努力,千萬別拖了眾人的後腿……不知在床上翻了多少次身以後,才迷迷糊糊睡著了。

這次徒步選在崇州青城山腳下的“康道”。很喜歡這個名字:健康之道。雖然徒步之道位於山澗,但腳下之路修得很好,有石階,有木梯,便於行走而且安全。康道景色也頗佳,樹木蔥綠茂密,清泉叮咚流淌,陽光穿越樹縫折射出斑斕的色彩,林中的鳥嗚不時傳入耳中;石橋、棧道、小溪、瀑布、深淵、溝壑……時不時會讓人頓足不前,情不自禁地留戀著眼前的美景。

我原本是走在徒步隊伍的最前面,除了用餘光掃一遍周圍的景色,我沒有刻意欣賞,沒有開機拍照,心裡唯有的,就是不停地為自己鼓勁,腳步也不敢有片刻地歇息。但我還是不得不承認:自己開始喘氣不勻了,頭髮被汗水浸透了,小腿肚兒變得沉重了……身後的隊友一撥一撥地開始超越我了,每當我奮力追趕上隊伍時,他們已經歇息過了,體力得以恢復了。在我停下腳步,開始喘氣的片刻間,他們又開始了新一段的徒步行走。很快就見不到他們的蹤影,但能聽到山澗中傳來的歡聲笑語。再看看自己身邊,除了老伴,只有天意。說實在的,已經渾身是汗、腿腳發抖的我開始有些猶豫,甚至有些後悔。猶豫自己是否該前進還是原路退回。後悔自己只圖一時新鮮好奇,而忘了自己的年紀和體力。也許這種徒步行走根本就不是退休之人所能進行的運動。 然而,眼前沒有任何退路。因為我已從半山腰繞著山行走到谷底,而且行走了大部分的路程。如果向後轉,除了需要重新走一遍走過的路程,還意味著第一次參加活動就脫離了團體。這在我的人生經歷中,從來沒有發生過此類的事情。既然這次活動是自己選擇的,無論如何,沒有後退,只能前行。決心好下,行動卻難:面前的路,是從谷底一直攀登到山頂,以常人的速度需要四十分鐘。我所面臨的:沒有幫助,沒有捷徑。我的身邊沒有挑夫和滑桿,只有隊友和老伴。肚子餓了,腿發軟了,但只能咬咬牙,又開始了新的攀登。速度越來越慢,到最後簡直就是五步一喘十步一停。但我知道,走在前面的隊友已經到了山頂,他們餓著肚子,翹首等待著我回歸集體;我知道,身邊的隊長陽光、隊友瑤哥、還有天意,都默默地陪護在我的前後;我知道,和我一樣精疲力竭的老伴也心有餘而力不足,除了攙扶、鼓勵,這攀登之路還是要靠我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終於登上了山頂,終於迴歸到集體。從出發到目的地,我走了四個多小時,而且是馬不停蹄。我默默地坐在餐桌旁,看著飢腸轆轆的隊員們,不等菜上桌,就開始吃起白米飯,我的眼睛開始溼潤,心裡有些酸楚,雖然沒有絲毫抱怨,沒有丁點冷淡,但我清楚,是我拖了隊友們登山的節奏,是我害得大家不能按時就餐。但我很快就釋懷了,雖然僅是初次見面,雖然互相叫不出名字,但我能體會到集體的溫暖:有人幫我夾菜,有人給我添飯。他們說:這次徒步行走活動,我是好樣的!

「原創」68歲那年,我來了一次挑戰自我的登山​ 我聽了,好溫暖,好感動!退休十三年了,我又找到了集體。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康道之行,它不但檢驗了我的體力和毅力,更讓我的心態變得年輕,充滿了青春的活力。那一年,我6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