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與社交結合的玩法介紹

電商與社交結合的玩法介紹

自從社交媒體營銷逐漸興起,社交電商就一直是行業熱門話題之一。

尤其是近兩年,很多行業預測都認為社交電商會成為數字營銷領域的又一大趨勢。

畢竟,這兩個炙手可熱的數字營銷領域的整合跨界,能夠給人無限遐想。

在傳統的數字營銷平臺策略中,幾個熱門平臺(社交、搜索、電商)的定位往往是這樣的:

社交:更靠近消費者路徑前端,也就是曝光、互動等環節;

電商:更為直接,可以帶來購買行為,扮演著“臨門一腳”帶動直接銷量的角色;

搜索:消費者的主動搜索行為代表著興趣,搜索廣告也大量被應用於轉化以及電商引流。

這就像是一個足球隊,社交可能是後衛,搜索可能是中鋒,電商可能是前鋒,射門球進了(完成銷售)。整個隊伍都是有功勞的。在這裡,社交扮演了“間接”的促進電商銷售的角色。

然而,國內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大巨頭各自都在努力打通自有生態系統內的各個環節,尤其是騰訊和阿里,都在社交+電商領域動作頻頻,已經讓社交和電商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

很多時候,社交和電商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品牌微信賬號裡內嵌的電商功能、京騰計劃(京東與騰訊的戰略合作及數據整合);淘寶平臺上的淘寶達人、淘寶直播等。可以說社交電商的格局在不斷變化。

有句話說,人生不能像做菜,等所有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那麼,如果希望能儘快開始借力社交電商,為自己的或者所服務的品牌助力,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是一些我們在實戰中常用的玩法可供考慮。

電商與社交結合的玩法介紹

1. 付費社交廣告精準引流

拋開各種眼花繚亂的新技術新名詞不談,要想提高電商平臺上的轉化率,很重要的一點是保證帶來的流量的精準性,簡單來說就是帶來的人是不是想買的人。

幾年前社交媒體上的推廣手段主要是“大號”,精準度一般最多也就做到“類別”,比如汽車類大號、時尚類大號,等等。

近幾年,各大社交平臺都在社交廣告上發力,帶來了很多廣告形式,比如微信朋友圈廣告,微博品牌速遞等等。

這些來自媒體官方的推廣手段,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精準性,甚至做到“受眾購買”。

而且,RTB(實時競價)技術在社交廣告領域的應用,也讓實時的測試與優化成為可能。這些都可以讓付費社交廣告為電商平臺帶來更加精準的人群,從而促進電商轉化。

所以,越來越多的品牌社交預算不再是隻買“大號”,而越來越多的分配到了付費社交廣告上。而“大號”則開始迴歸本源,不再是簡單的推廣渠道,而是向高質量內容、“微代言”、直播等“影響力營銷”(influencer marketing)形式靠攏。

電商與社交結合的玩法介紹

2. 社交平臺內的電商獎勵

​微信支付的出現,使用戶對微信紅包、卡券、電子優惠券等功能變得越來越熟悉。微信公眾號會不定期推送優惠信息。

微博作為阿里生態系統中的一環,自然與電商有關的功能也不甘落後。微博櫥窗、讓紅包飛等功能與活動不斷進化,玩法千變萬化。

這些對於品牌而言都是機會,通過設計一些合理的、符合上下文情境的活動機制,發放紅包或者電商獎勵優惠,並引導消費者到電商獲得更好的獎勵,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促進電商平臺的表現。這在一些需要迅速搶佔流量的重要時間節點,比如618、雙十一等運用的尤為明顯。

電商與社交結合的玩法介紹

3. 電商平臺內的社交互動

電商巨頭們近年來也在社交領域動作頻頻,比如阿里的淘寶達人和淘寶直播。據最新行業報道,淘寶近期可能還會進行改版,手機淘寶的60-70%都會內容化。這些在電商平臺內的社交互動及內容營銷,有一個近水樓臺的優勢,在於距離購買行為更近,而且來到電商平臺上的用戶本來就相對更有購買傾向。

因此,很多類似於“邊看邊買”,一鍵加入購物車等功能都可以整合到社交互動環節中實現。比如和PGC的淘寶直播、京東直播合作,都是以直播的形式與用戶在線實時互動,進行品牌和產品的植入,並邀請意見領袖在節目中與用戶互動並引導銷售;或者與類別匹配的淘寶達人合作,進行按佣金結算的產品促銷與推薦。

以上是一些已知的常見玩法,社交電商領域變化很快,會有更多的玩法隨時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