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圓桌第六期:「一帶一路」進入「工筆畫」時間

中國網9月1日訊 習近平指出,過去幾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佈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今後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週年之際,中國網智庫中國於8月31日舉辦第六期中國圓桌“‘一帶一路’進入‘工筆畫’時間”主題論壇,邀請權威專家學者共同梳理“一帶一路”五週年的豐碩成果,並就如何高質量發展展開深入討論和冷靜地思考,讓“一帶一路”倡議走得更穩、更順、更好。

中國圓桌第六期:“一帶一路”進入“工筆畫”時間

賀文萍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賀文萍表示,“一帶一路”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等於從宏觀到微觀,是一個升級。在如何繪製好“工筆畫”上,賀文萍認為,一定要精準對接,根據每個國家不同的國情和發展規劃,選擇好路徑,選準每一個國家的優先發展領域,做好與中國優先領域的對接,讓行業排頭兵走在前列,精耕細作,實現從數量擴張到質量取勝的發展路徑。

中國圓桌第六期:“一帶一路”進入“工筆畫”時間

趙磊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在談及“一帶一路”沿線項目執行情況時,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趙磊提出,需要糾正一個不準確的認知,“一帶一路”並非只是工程基建項目。“過去五年,在中非論壇、“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大活動上,媒體傳播的項目大多數都是重資產項目,沒有把另外一類項目講透,才給人家留下這樣的印象。”趙磊表示,商業屬性項目中,民營企業做的很好,也很有特點,但軟聯通項目還比較缺乏,項目的人文性太弱。當前,“一帶一路”需要減負,邊界清晰才有可能持續發展,加強軟聯通,同時,需要智庫層面、學術層面的智力對接。

中國圓桌第六期:“一帶一路”進入“工筆畫”時間

黃日涵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一帶一路”進入“工筆畫”時間,更應該注重細節。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黃日涵認為,五年來,“一帶一路”項目取得了整體進展,但相對於走出去的步伐來說,在相關準備和智力儲備上依然沒有跟上。首先,需要設立相關部門,在細節上統籌協調;其次,在智庫專家團隊組建上,注重專家有區域、國別、方向之分,進行深入化研究,出臺相應政策支持田野調研領域專家;第三,加強企業領域風向防控的培育和儲備,加大國際化人才儲備;最後,在踏踏實實研究風險和有特色、有實地經驗的相關著作和文章上下大力度。

中國圓桌第六期:“一帶一路”進入“工筆畫”時間

周密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關於“一帶一路”項目資金問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表示,“一帶一路”項目在資金總量上的問題並沒有那麼大,如何拿到資金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企業海外投資的資金來源分別為國內匯出和海外融資,而這兩方面對於企業來說,都是挑戰。周密認為,幫助企業消除壁壘,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信息渠道,包括提供一些創新的方式,不僅要把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壁壘疏通,也要給部分金融機構更大的授權。

中國圓桌第六期:“一帶一路”進入“工筆畫”時間

薛力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

“‘一帶一路’既要做‘工筆畫’,也要關注‘大寫意’,否則可能就會只顧樹木,顧不上森林而走偏。”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薛力說,“對“一帶一路”進行整體評估,五年是一個恰當的時期。評估完成後,再決定如何調整。該加速的加速,該減速的減速,該擴大規模的擴大規模,該縮小的縮小。”薛力認為,“一帶一路”作為世紀工程,要適當慢下來。項目需以當地為主,有選擇的做,質量優先,數量其次,做出明星項目。

中國圓桌第六期:“一帶一路”進入“工筆畫”時間

顧賓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顧賓首先澄清了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的關係。亞投行是獨立的國際機構,有著促進亞洲地區以及相關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使命,並不是為“一帶一路”專設的機構。亞投行可以為“一帶一路”服務,但不是專門為“一帶一路”服務的。

在“一帶一路”的制度化問題上,顧賓表示,這五年,“一帶一路”從一個框架到制度化建設,最顯著的成績是“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制和機構的設立。目前,已成立國際商事法庭和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從法律機制保障“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進行,要創造一個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