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拍藝術網:滿文康熙通寶大平錢

中國錢幣不勝枚舉,各有千秋,其中清代的錢幣尤為著名,清朝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清代,從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到同治、光緒、宣統,每個朝代都鑄有錢幣。清代錢幣特點:一皇帝只用一種年號錢,雖鑄量大而形制較簡單;除個別例外,所有年號錢均稱通寶,錢文:皆為工整楷書,讀法均對讀,除個別例外。

康熙通寶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錢面文字“康熙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局名從左至右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一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其背文由本省滿文局稱和漢文局稱組成,左側為滿文,右側為漢字。

清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因為當時社會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發展很快,商品交換、貨幣經濟也非常發達,所以康熙一朝的錢幣鑄造得非常精美,大都很規整,錢型厚重,文字美觀大方。康熙元年清政府下令停鑄上代“順治通寶”錢,而改鑄“康熙通寶”錢,縱觀康熙一朝,在全國共開設鑄錢局二十四處,每一文康熙錢曾分別重一錢四分、一錢、七分,這樣一來便產生了我們今天見到的大、中、小三種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寶”錢。

康熙錢的背文除工部、戶部所設的寶泉、寶源兩局所鑄均為滿文外,其它外地各錢局鼓鑄的通寶錢,其背文左為滿文紀地,右為相應的漢字紀地。後人為收藏和研究方便,將滿漢文紀地的局名編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韻、順口的康熙錢“背文詩”。詩云:“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陝雲漳”。這首詩將“康熙通寶”錢背滿漢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所以有人將康熙的這套錢稱為“詩文二十品”。

目前就有這樣一枚康熙通寶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虎拍藝術網。此枚康熙通寶正面“康熙通寶”四字直讀,錢背為滿文“寶源”,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直徑為2.8釐米,體型較大為大康熙通寶,錢體厚重,鏽色自然,包漿渾厚。雖然歷經百年歲月,但字跡紋路依然清晰可見,上面的鏽跡也見證了它的歷史的積澱,具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顯得自然細膩。

虎拍藝術網:滿文康熙通寶大平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