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騰訊的起家,就知道馬化騰爲什麼一直這麼低調

在大家的印象裡,比起馬雲的高調張揚,小馬哥馬化騰一直都很低調沉穩。那麼,為什麼馬化騰會這麼低調呢?這得從騰訊的起家說起。

回顧騰訊的起家,就知道馬化騰為什麼一直這麼低調

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個年輕人成立了一家名為Mirabilis的小公司,創立了ICQ。當時ICQ的定位,單純是為了彼此之間能及時在網上聯繫以交流用的。1998年美國在線以2.87億美元收購了ICQ。

1997年,馬化騰成為了ICQ的用戶,深深被其吸引,但同時也看到了ICQ不便的地方:一是用戶太難操作使用了,二是隻有英文界面。也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導致ICQ雖然在中國國內有推廣,但使用卻沒得到普及。

1998年11月11日,馬化騰和同學張志東正式註冊成立"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馬化騰最初是想開發一款中文版的ICQ,把它賣給其他企業。當時有一家大企業有意向投入大資金到ICQ領域,騰訊也投標了,但是最後騰訊沒有中標。結果騰訊決定自己做,這就是後來的OICQ。所以說,騰訊起家的成功,一半是運氣,一半是實力。如果當初那家大企業沒有投資ICQ的打算,也就不會有後來的OICQ。

到1999年,國內模仿ICQ的即時通訊軟件已經氾濫了,如OMMO、Picq、Sina Pager等。OICQ逐漸做大後,一直被ICQ針對,後面還打官司。在這種背景下,馬化騰和他的騰訊不敢高調,更不敢張揚。因為槍打出頭鳥,誰冒尖就會被針對。

也正是這段歷程,再加上馬化騰本身比較安靜的性格,形成了現在低調的小馬哥,與馬雲的高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