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颱風的名字,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關於颱風的名字,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山竹來啦!


東南沿海的小夥伴們,

你們這周過得還好嗎?

這周大家都在關注的頭號熱點,就是颱風山竹。

廣州人民全副武裝準備迎接山竹的到來。

關於颱風的名字,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有人說這種心態就像懷春的少女等待自己的男朋友。

怕他不來

又怕他亂來

因為颱風來了可以放假。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些關於颱風的冷知識。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臺風的概念。

颱風,就是熱帶氣旋,或者說,達到一定規模的熱帶氣旋。

關於颱風的名字,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颱風這個稱呼,是我們中國人慣用的,這個稱呼是一個很好的音譯。

來源是單詞 Typhoon。

但是其他國家對於大規模的熱帶氣旋,則有著不同的稱呼。

比如孟加拉灣,管颱風叫“風暴”。

菲律賓則叫“碧瑤風”,聽起來還挺文藝的。

墨西哥人則叫:“鞭打”。嗯,看來是經歷過不少大臺風的。

除了統一稱呼外,對於每年不同季節的颱風,各國也有自己的命名方式。

雖然颱風是一種很古老的大自然現象,但是我們人類開始給颱風起名字,其實也就是這一兩百年以來的事情。

關於颱風的名字,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19世紀末期,一位澳大利亞天氣預報員用他討厭的政治家的名字來給颱風命名。

1941年,一部在美國出版的小說《風暴》裡,給小說中的颱風取名為瑪利亞。

從此,以小女孩的名字來稱呼颱風的習慣就流傳了開來。

後來,因為女權主義者反對這種做法,她們認為以女性名字為颱風命名,有貶低女性的嫌疑。

於是美國開始給颱風起名字時,就是一半男性,一半女性。

到了我國,給颱風命名的方式一開始很簡單。就是年代+序號。

你比如1970年的第一次颱風,就叫7001,第二次就叫7002。看起來很敷衍,但是確實很有效。

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氣象學家們發現了問題。

關於颱風的名字,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颱風路線圖

一個颱風並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很多時候一股颱風可能會經過很多個國家,這個時候,命名的不統一,就不太方便這幾個國家相互聯繫,組織抗災。

於是人們決定統一給颱風命名。

開了很多次會之後,方案出來了,那就是由: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各提供10 個名字,從2000年1月1日起,根據颱風的產生地和途徑地,來決定輪流使用。

這命名也是有規矩的。

每個名字不得超過9個字符。 發音不得拗口。 名字儘量溫和(以祈求造成的傷害小一點)。 名字沒有不吉利的含義。 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防止廣告)。

我們國家給出的十個名字,分別是:

龍王(現已被海葵代替)

悟空

玉兔

海燕(現已被白鹿代替)

風神

海神

杜鵑

電母

海馬(已經被除名)

海棠

根據上面這份名單,我們會發現,颱風的名字會更換。

原因就是,如果一次颱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那麼為了紀念在這次颱風中死亡的群眾和損失,就會讓這個名字永遠屬於這一次颱風。

也就是說,你太討厭了,人們不想再看到你了。

代表就是2005年的颱風龍王,造成了百人死亡,給福建省帶來了70多億的損失。

他的名字就被永遠地留在了2005年。

要我說這也怪你們起名字的人,大家都說好了,儘量溫和,你們怎麼還弄出龍王悟空電母風神這種名字,是覺得龍王沒牌面嗎?

關於颱風的名字,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這玩意哪裡溫柔了,你告訴我……

當然,起名字溫和也不一定代表無事發生。

13年的颱風海燕,造成了6340人死亡,所以和龍王一起進入了歷史舞臺,由新的命名白鹿代替。

當然,也不一定全都是因為這種原因更換名字。

2003年1號颱風婷婷和2008年8號颱風欣欣,都是香港以小女孩名字命名的,後來港區天文臺認為這倆名字不能體現香港特色,於是更名為獅子山和白海豚。

還有一種改名則是因為讀音問題。

當初朝鮮代表提名的列表裡有“Sonamu/青松”這個名字,但是他的發音和“Tsunami/海嘯”有點像,被所以一度引起了馬來西亞群眾的恐慌,因此被替換掉。

由朝鮮的好兄弟韓國提名的“Nabi/彩蝶”因為讀音與阿拉伯語的“先知”接近,涉及宗教,所以被換名“Doksuri/杜蘇芮”。

看到了麼,就是這幫科學家,口口聲聲叫我們相信科學,不要迷信,但是碰到颱風這樣強大不可控的自然力量的時候,他們自己都有點迷信了。

關於颱風的名字,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小編覺得,控制檯風其實沒那難。你把臺灣某蕭姓歌手控制好,不讓他亂跑開演唱會,颱風應該也能消停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