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波動論》第四章 質量與尺度

◆◆◆◆◆◆◆◆◆◆◆◆◆◆◆◆◆◆◆◆◆◆◆◆◆◆◆◆◆◆◆◆◆◆◆◆◆◆◆◆◆◆◆◆◆◆◆◆◆

《時空波動論》 第四章 質量與尺度

◆◆◆◆◆◆◆◆◆◆◆◆◆◆◆◆◆◆◆◆◆◆◆◆◆◆◆◆◆◆◆◆◆◆◆◆◆◆◆◆◆◆◆◆◆◆◆◆◆

◎相對論的質量速度關係

1902年,考夫曼對經過磁場的電子運動軌跡進行測量,發現電子磁偏轉度有異常表現,表現出來的磁偏軌跡證明電子的質量有所增加。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裡得出結論:隨著速度的增加,物體的質量將增加。

相對論認為,當速度達到光速時,物體質量將是無窮大。

___________

質量變化因子為洛倫茲變換1/√(1-V2/C2) 。

◇◇◇◇◇◇◇◇◇◇◇◇◇◇◇◇◇◇◇◇◇◇◇◇◇◇◇◇◇◇◇◇◇◇◇◇◇◇◇◇◇◇◇◇◇◇◇◇◇◇

◎一個讓人迷惑至深的錯覺

人類要實現時間旅行和宇宙漫遊的理想,相對論是一道邁不過的關坎。誰都知道,相對論的重要推論就是,沒有物體的速度能達到光速。沒有東西能以超光速飛行。當物體速度越大時,它的質量將越大。這導致了人類再也對宇宙遨遊不再存有幻想。因為,既然速度越大,物體質量越大,那飛船的速度永遠無法真正提高到能遨遊宇宙,即使到最近的星系,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接下來,我將證明,相對論的質速正比關係是錯誤的。

首先,我們來看,為什麼一百年來,這個觀點大行其道,從無科學家加以質疑?

因為一個錯覺。靜止的測量人員測量出的運動物體速度,由於特殊原因,比物體正常質量要大。確實,不少科學家,通過實驗手段,測量出高速運動的電子質量,都是靜止質量的數倍。

但這個質量並不是該物體的真實質量。

測量者不可將這個測量質量等同於物體的運動時真實質量,否則就會被這個錯誤無情地欺騙和矇蔽,從而無法獲得事實真相。

◇◇◇◇◇◇◇◇◇◇◇◇◇◇◇◇◇◇◇◇◇◇◇◇◇◇◇◇◇◇◇◇◇◇◇◇◇◇◇◇◇◇◇◇◇◇◇◇◇◇

◎正確的質速關係

正確的科學觀點是:

隨著運動速度V的增加,物體質量M將減少。當物體速度達到光速時,物體質量將為0。

對於渴望著進行宇宙探索瞭解宇宙奧秘的人類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理論突破。它的革命性實用性,將使人類走出混沌,邁向太空,成為宇宙的新主人。

只是由於特殊的處於不同時空的原因(後文中將詳述),靜止於地面的人測出飛船的質量會增加,當物體速度達到光速時,這個測量質量也將是無窮大。

由於飛船在高速飛行中處於不同速度的時空,這個由靜止人員測出的質量對飛船並沒有意義。對飛船的飛行、加速難易毫無影響。

光速是可以達到的。同樣是可以超過的。

相對論對洛侖茲變換情有獨鍾。認為一切都應該遵守洛侖茲變換。可是在時空因速度改變的時候,運用洛侖茲變換進行變換運算都是錯誤。

___________

隨著速度增加,質量減少因子、時間膨脹因子、長度縮短因子都不是洛侖茲變換1/√(1-V2/C2) 。而是 1-V/C。

相對論的質速正比理論,讓人類對太空畏縮不前很多年,鼓不起勇氣去嘗試探索宇宙奧秘。因為,宇宙是那麼遼闊,星系之間距離何等遙遠。哪怕是一束光,要想從一個星系到達另一個星系,都需要成千上萬年。飛船的速度如果不能接近光速級別,那宇宙飛行是沒有意義的,沒人有那麼長壽命去完成一次星系之旅。相對論早已下了斷語,飛船永不可能達到光速,因為一旦接近光速,飛船質量將增加到無窮大,這時想給飛船加速,需要的能量是無窮大。沒誰能找到這麼大的能量。

是到了改變這些根深蒂固的科學觀念的時候了。

◇◇◇◇◇◇◇◇◇◇◇◇◇◇◇◇◇◇◇◇◇◇◇◇◇◇◇◇◇◇◇◇◇◇◇◇◇◇◇◇◇◇◇◇◇◇◇◇◇◇

◎為什麼電子不能達到光速?

宇宙輻射壓力充滿於宇宙,所以會使任何物體產生振動。因為各方向作用力達到平衡,所以都相互抵消掉了。不會在物體上產生什麼影響。但是對於電磁波而言,只要產生電磁振動,就會打破這種平衡。沿著振動的方向,電磁波會被宇宙輻射壓光子流碰撞而加速。因為電磁波光子沒有質量,所以被迅速加速到跟宇宙輻射光子流一樣的速度。

一旦物體質量越來越小時,作用其上的宇宙輻射力量就越來越難以保持平衡。從而使物體產生振動。大家可以觀察氣體分子的雜亂無規則運動,這種運動就是因為被宇宙輻射振動無法短時平衡的結果,又由於氣體分子質量極小,所以導致氣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迴旋加速器可以用磁場將電子加速到具備幾千億電子伏特的高能量。電子將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位於歐洲的強子對撞機,甚至可以使電子達到數百萬億的電子伏特能量。

實驗發現,無論怎麼對電子進行加速,電子也無法以光速前進,只能非常接近光速。這倒底是什麼原因呢?

實驗科學家對此當然毫不奇怪---因為電子的質量在接近光速時為無窮大,當然加速越來越難,相對論已經斷言,沒有具有質量的物質能以光速前進。

在明白質量與速度是成反比關係後,電子的行為,就顯得奇怪了起來。越接近光速,質量越接近於0,電子為何就是邁不開最後一步,無法以光速前進呢?

原因在於:

1、電子在加速運動中,會發射電磁輻射。

運動的電子,其運動軌跡相當於一條電流,奧斯特揭示電流磁效應,電流產生磁場。用強磁場和電場給電子加速的過程中,電子是運動在強磁場中,電磁互生法則,使這兩個磁場相逆,電子的運動將會受到阻力。而且,在不斷加速中飛行的電子流,產生的磁場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變化的磁場將向電場轉化,電場與磁場轉變中,將有能量以電磁輻射發射出來。這種電磁輻射,使電子的速度和能量進一步減小。同加速給它的電磁能量基本抵消。

由於高速電子在磁場中不停地發射電磁輻射損失著能量,使電子始終無法達到光速,或無法保持光速運動狀態。即使此時電子的質量確實無限趨近於0,也無濟無事。由於電子始終無法在電磁場中達到光速,所以,其質量將無法減為0。

由於電磁場允許的最高運行速度是光速C,電子在電磁場中當然不可能超過光速,無論耗費多大能量給它加速,也是白費力氣。電子一旦超出光速,就會受到光子流的阻力。

那麼在電子加速到光速的一剎那,讓電子離開磁場,自行運動。電子應該不會再發輻射了。為什麼還是看不到它以光速運動呢?

2、電子在高速運動時,是處於高速時空,同靜止時空有了顯著區別。觀測人員在靜止時空看到的,只是高速電子從高速時空映射過來的鏡像。看了下文就會明白,基於最省力實用原理,為了保證飛行運動不會失真,這個鏡像要求一個完整高速時空秒的質量。這個質量大於電子靜止質量。當速度接近光速時,這個映射過來的電子質量就會接近無窮大。

但此時,在高速時空以接近光速飛行的電子,它的質量,也已經降到了接近於0。只是,這個真相決不會被反映到靜止時空讓觀察人員發現。這就是“時空隱藏術”。處於不同的時空,是無法看到其他時空真相的。靜止時空,當然無法看到高速時空的電子飛行真相。用普通的測量方法來得到電子的運動數據,只能上當被欺騙。

既然接近光速飛行的電子其真實質量已經接近於0,那給它加速應該很容易。可為什麼實驗人員發現加速卻越來越困難呢?這就是因為電子飛行速度越高,在磁場內就會發射出越密集的電磁輻射,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時電子受到的電磁場光子流的阻力也會越大。

◇◇◇◇◇◇◇◇◇◇◇◇◇◇◇◇◇◇◇◇◇◇◇◇◇◇◇◇◇◇◇◇◇◇◇◇◇◇◇◇◇◇◇◇◇◇◇◇◇◇

◎質量的本質

要想明白質量隨著運動速度增加而減少的原因,就必須要明白質量的本質。

質量的本質是什麼?難道,質量這種平平凡凡司空見慣的東西,也會隱藏著什麼大不了的奧妙?

是的,只有揭開這個深藏的核心秘密,人類的科學認識才能前進一大步。

為什麼物質會有質量?這一點我將在《時空波動論第八章:質量的根源》裡詳細論述。必須在對引力的真相進行揭示後,才能展開對質量根源的解釋。

有質量的物體都會發出一種特別的東西----質量波。這決非我的杜撰。而是一個事實。質量波其實已經被科學家找到了。看了《時空波動論第八章:質量的根源》後,大家會明白,慣性質量場與引力質量場是同一個場,這個場產生了物體的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於2016年發現並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引力波,其實就是質量波。它是一種對時空的電磁擾動。

就象有香味的物體都會發出香味一樣。人們聞到了香味,才能確定它是香的。

物體發出的質量波相對於物體的運動速度,跟光速相比的結果,可以成為衡量物體質量增加還是減少的依據。質量波等於光速,物體質量沒有改變;質量波相對物體的速度低於光速,物體的質量減少。

這種質量波和時間波一樣,屬於電磁波,速度為光速。其頻率是唯一的。物體質量之所以不同,在於其發出的質量波光子密度會有不同。質量波由無數光子組成,一個物體的質量大小,就是根據其發出的質量波光子流量來確定。就象是水龍頭流水的速度是一定的,但水流有疏密之分。所以流出的水在一定時間有多有少。水流密集時,水流量就大,流出的水質量就大。水流稀疏時,水流量就小,流出的水質量就小。

對於質量的本質的探索,科學家進行過多種猜測。其中希格斯場與希格斯粒子,被認為最可能是質量產生的根本原因。希格斯場被認為充滿宇宙空間。物體在宇宙中運動時,就會與希格斯粒子產生作用,就象是一個人要想通過人山人海,會受到很大的阻力一樣,物體也會因此而感覺到前進的阻力。這就是質量產生的原因。質量的本質就是物體加速的難易。加速容易,質量就小,加速困難,質量就大。希格斯粒子使得物體加速運動變得困難。2012年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團隊發現了一種非常近似於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2013年3月,歐洲核子研究組織表示先前探測到的新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這使得統一了電磁力、強力、弱力這三種基本力的標準模型得到了又一次驗證。

可是這個希格斯的理論畢竟是不完備的,所謂的被驗證也只是孤證。無法被確定正確無誤。

揭開引力真相後,我會在第八章指出希格斯粒子並非質量產生的原因,並向大家說明質量產生的真正根源。在此就不深入展開了。

◇◇◇◇◇◇◇◇◇◇◇◇◇◇◇◇◇◇◇◇◇◇◇◇◇◇◇◇◇◇◇◇◇◇◇◇◇◇◇◇◇◇◇◇◇◇◇◇◇◇

◎從質量波角度解釋物體質量會隨著運動速度變化而減小的原因

弄清了質量的本質,才能明白,為什麼物體質量會隨著運動速度變化而減小。

可以對比一下時間波。

飛船上的飛行員是如何測量飛船所經歷的時間呢?是根據自已手中的手錶的數據。手錶的數據又是從哪來呢?你會回答是根據動力振盪原理。其實,手錶的數據最根本是根據時間波離飛行員的位移改變,來除以時間波的速度。得出到底是經過了多少時間。飛行員在時間波發出後,在時間波距離自已的長度達到30萬公里時,確定是過了一秒鐘。

對於一個飛船而言,其靜止質量的大小,取決於在1秒內它發出的質量波光子相對於自已位移長度所含的總流量。如果這個長度為三十萬公里,,算出其光子流量總值,再乘以一個特定密度常數K,就測得飛船的靜止質量為1000公斤。

對於一個以速度V運動的飛船而言,其質驗中的觀察的確是無誤的。量會減小。因為在1秒內它發出的質量粒子相對於自已位移長度是減小了。為什麼這個位移長度會減小呢?想像一下,在急流中你順流以一定速度划水而行,你會感覺到水流的衝擊減小,因為水流相對於你的速度減小,所以特定時間內急流對你的相對位移是減小的,導致水流相對你的總流量是減小的。你感受到的水的壓力就減小了。質量波相對於物體的速度減小,質量波相對於物體的光子流量總值減少,所以其質量就減小。

◇◇◇◇◇◇◇◇◇◇◇◇◇◇◇◇◇◇◇◇◇◇◇◇◇◇◇◇◇◇◇◇◇◇◇◇◇◇◇◇◇◇◇◇◇◇◇◇◇◇

◎質量變化因子

質量波速度是光速C,飛船速度是V。質量波相對於飛船的位移速度則為C-V,特定時間Tn內相對位移長度(C-V)*Tn ,很明顯,這個長度要小於C*Tn 。

運動不會導致物體質量波粒子密度的改變。所以飛船的實際飛行質量是由它在1秒內它發出的質量粒子相對於自已位移長度決定的。當飛船以V飛行時,Tn時間內其質量波流長度從C*Tn減小為(C-V)*Tn 所以其質量也相應的減小。這也是質量隨著運動速度增加而減少的根本原因。

這個質量變化因子同時間變化因子一樣,是(1-V/C)。

物體飛行質量M飛=物體靜止質量M靜*(1-V/C)

公式7:M飛=M靜*(1-V/C)

這就是質量變化因子。

當V增加時,M飛減小。當V接近光速時,M飛接近於0。當V等於光速時,M飛等於0。

◇◇◇◇◇◇◇◇◇◇◇◇◇◇◇◇◇◇◇◇◇◇◇◇◇◇◇◇◇◇◇◇◇◇◇◇◇◇◇◇◇◇◇◇◇◇◇◇◇◇

◎飛船的4種質量

飛船的質量可分為四種:

1、靜止質量M靜。靜止時飛船的宇宙質量。決定飛船的慣性大小、加速難易。

2、飛行質量M飛。飛行時飛船的宇宙質量,決定飛船的慣性大小、加速難易。這個質量隨速度增加而減小。

3、地面靜止的人所測飛行中飛船的質量M地測。這個質量是隨著速度增加而增加的。大於飛船的靜止質量。

4、飛行員所測飛船質量M內測。這個質量不會隨著速度而產生改變,永遠等於M靜。在飛船內無法感受到質量的變化,也無法感受到時間的變化。

那個著名的結論:質量隨著速度增加而增加,之所以流行了一百多年沒有被質疑,就是因為科學家認為,飛船的飛行質量 M

可以測量出來。他們在測量時,都是地面靜止的人,測量出來的質量實際上是M地測。這個質量同M飛是有本質區別的。如果把 M地測 等同於 M,就會產生關鍵性的錯誤結論。

我們可以根據質量的本質波粒屬性,設計一個測量質量的儀器。這個儀器可以探測出物體所發出質量波的長度和密度。從而可以算出特定的一秒鐘時間裡,這段質量波粒流的總量。這就是物體的質量大小。測量靜止的物體,沒有問題,不會產生誤差,但怎麼測量高速飛行中的飛船的質量呢?有一個辦法,找一艘同樣的飛船,它發出的質量波密度將同飛行的飛船一樣。地面的測量者有一臺望遠鏡,可以精確地看到飛行中飛船發出的時間波、光波、質量波的位置動向。如何測時間,就可以這樣測質量。所以先看在地面如何測時間。

在地面測量高速飛行中飛船的時間,這艘飛船剛好長30萬公里。如果時間波從後艙到達前艙,則表明飛船內已度過一秒鐘時間。結果大家都清楚。高速飛行的飛船,由於時間波相對於飛船速度變得很慢,所以要想走30萬公里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地面準備一個時間波測量儀。發出的時間波走出多少公里,再除以其速度,就是這段時間的大小。地面測量者用望遠鏡觀察飛船裡時間波(因為不可見,為了形象,想象時可以用光束來代替,兩者是等價的,速度相同,都是電磁波),從某一刻起開始開啟時間波測量儀計數,什麼時候飛船上時間波從後艙到達30萬公里遠的前艙,立即來觀察地面時間測量儀上時間波所走的路程多少。你會發現,這是一段相當長的路程,有幾千萬公里,除以時間波速,這段時間有好幾個小時。

也就是說,高速飛行的飛船內只過去區區一秒鐘,靜止的地面就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這個結果還不是很驚人的。一旦飛船以接近光速飛行,飛船隻過一秒鐘,地面就已經過去幾千年了。

測量質量同樣如此。大家可以瞭解為什麼地面測出的飛行飛船質量會很大了。飛行中飛船發出的質量波相對於飛船的速度在下降,等於光速C-飛船速V。在地面,觀察飛行中飛船從後艙發出的質量波到達飛船30萬公里遠前艙時,這時地面已經度過了更長的時間,質量波測量儀中那艘靜止的同樣飛船所發出的質量波已經走了好幾分鐘。以前科學家就是用這段質量波的總量來確定飛行中飛船的質量。由於飛船的靜止質量是由一秒內質量波段的粒子總數決定。幾分鐘的質量波遠大於一秒鐘的質量波,所以這段質量波的總量將會遠大於飛船的靜止質量。所以得出飛船質量隨速度增加而增加,也就不足為奇了。

地面測量的結果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很大的結果,造成質量增加的錯覺,關鍵在於靜止的地面和飛行的飛船處於不同的速度,因而有不同相對速度的時間波、質量波,處於不同的時空。而測量這個行為時需要一定時間的,兩個不同時空時間的計量完全不同。所以會如此。

飛船隨著速度增加,其質量在逐漸減小。加速也就越來越容易。為什麼一直以來人類發射火箭和航天飛機時,速度也很大,卻沒發現加速在越來越容易呢?

因為跟光速比起來,火箭和航天飛機的速度是可以忽略不計的。V/C比值接近於0,所以質量減少的幅度非常小,無法覺察。但是,一旦將速度提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就可以相當明顯地發現,給飛船加速越來越輕鬆。因為飛船質量減小的幅度已經不可忽略了。

物體飛行質量M=物體靜止質量M*(1-V/C)

當V=C時,飛船質量將變為0。

◇◇◇◇◇◇◇◇◇◇◇◇◇◇◇◇◇◇◇◇◇◇◇◇◇◇◇◇◇◇◇◇◇◇◇◇◇◇◇◇◇◇◇◇◇◇◇◇◇◇

◎以最慢的質量波為質量依據

飛船靜止時,以光速向四面八方發射出質量波。當飛船以速度V向右飛行時,向右發射的質量波是以C-V的相對速度遠離飛船。但這只是一個方向的質量波,能決定飛船的質量嗎?

飛船向左發射的質量波,其實,也是以C-V的速度在遠離飛離。

在前文,已經證明,以V退行的光源,逆向發出一束光線,這束光線相對地面的速度為C-2V,相對光源的速度為C-V。

質量波的速度與性質,跟光線相同。所以,以V向右飛行的飛船,向左發射出的質量波,相對地面的速度為C-2V,相對飛船的速度為C-V。

可見,沿著前進方向,無論是向前的質量波還是向後的質量波,相對於飛船的遠離速度都是C-V。

以V向右飛行的飛船,除了向左與向右的質量波以小於光速的速度:C-V遠離飛船,飛船會以C-V速度這段速度質量波作為質量值依據。所以,飛船的飛行質量,就減小為M*(1-V/C)。飛船內時間變慢,依據的也是這個原理。

當一個方向的質量波相對於物體運動速度為C-V,低於光速時,它就決定了物體的質量值。其它方向的質量波儘管剛開始的速度可能會有所不同,會大於這個速度,但由於某種神奇的內在機制,都會立刻得到糾正,會以這個速度遠離飛船。就會自動降低速度,以這個V作為飛行速度。物體發自四面八方的質量波速度,相對於物體的速度,就都是C-V了。

光線的飛行特點,與此完全一樣。以速度V飛行的飛船,處於飛船內中心的燈發光時,光線從各個方向發出,到達飛船四周。在飛行員看來,每個方向光線的運動速度都相同,等於光速C。光線相對於光源的速度,在地面觀察者測量,結果為C-V。原因就在這裡。

◇◇◇◇◇◇◇◇◇◇◇◇◇◇◇◇◇◇◇◇◇◇◇◇◇◇◇◇◇◇◇◇◇◇◇◇◇◇◇◇◇◇◇◇◇◇◇◇◇◇

◎質譜儀

質譜儀是一種測量高速粒子質量的儀器。帶電粒子在磁場中所受洛倫茲力引發磁偏轉,只要測出這個偏轉半徑,就可以得到粒子的質量。帶電粒子先經過電壓差為U的平行板電場加速,再經過速度選擇器,只有特定速度的粒子能夠通過速度選擇器,這個速度為V=E/B1。B1為速度選擇器內磁場強度。速度選擇器的原理是,它是電場和磁場的混合。帶電粒子在裡面將受到一個向左的電場力和一個向右的磁場力。只有電場力和磁場力相等,粒子才會保持平衡,直線前進,通過一個小孔。否則它就將撞在小孔旁邊的板壁上。

————————————

。 電場

—————。 ————

。 速度選擇器

—————。 ————

。 。 磁場

。 。

。 。

速度特定的高速粒子通過速度選擇器後,進入磁場強度為B的磁場。它將發生磁偏轉,以半徑r作圓周運動。只要測出這個半徑大小,就可以得出粒子質量。測半徑很容易,只需用感光膠片放在粒子飛行路徑上,記下感光點即可。

帶電粒子的電荷數為q,經過電場時受到電場加速後速度為V,電場作的功為W=qU=1/2*mV2

_________

V=√(2qU/m)

作圓周運動的粒子,其向心力為m*V2/r 這個力等於粒子在磁場中所受到的磁力qVB;

m*V2/r=qVB

________

m=B*r*√(q/2U)

這樣測出的粒子質量,應該是相當準確了。它正是科學界測量高速粒子質量的主要方式。通過這種方法,測出的高速粒子質量將大於其靜止質量,從而驗證了相對論質速關係:質量與速度成正比。

這也正是質量速度正比關係百年來從未被人懷疑過的根本原因。

的確,太能迷惑人了。運動粒子將它的質量減小的真實面目牢牢地掩飾起來,讓科學家無論通過何種手段,看到的都只能是一個增加了的質量。

可以想象,外星人正在嘲笑著地球人:百年來一直被質速正比的假象所欺騙。但是,我相信,他們不會因此而太過得意,只因,質量的這個大秘密,他們也不會很容易就發現。一定是經歷了相當多的曲折,相當多的風雨,經過多年的苦苦摸索,終於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情況下發現真相,從而改變了他們的歷史發展進程。

擺在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堅決拆穿質量隨速度增加的假象——質量不僅沒有隨著速度增加而增加,恰恰相反,質量在隨著速度增加而減小。

◇◇◇◇◇◇◇◇◇◇◇◇◇◇◇◇◇◇◇◇◇◇◇◇◇◇◇◇◇◇◇◇◇◇◇◇◇◇◇◇◇◇◇◇◇◇◇◇◇◇

◎真相,潛伏得非常深

這個秘密,如果不是有心人,是決不可能發現的。就好象一個易容大師,喬裝改扮成另一個人,是那麼唯妙唯肖,形神皆備。如果你不是完全知道他是喬裝過來的,你就會輕易地被矇蔽。只有你從一開始就認定他是改裝的,努力去找他的破綻,才有可能發現一點微不足道的蛛絲馬跡。

我就是從一開始就堅信物體的質量絕不會真的隨著速度增加而增加,所以從維妙維肖的質量增加假象中,發現了它的一個破綻,這個破綻,終於讓質量騙局現出了原形。

物體在靜止狀態,它同靜止的觀察者處於一個時空----靜止時空。當它開始運動時,其實它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空----運動時空。這個時空同靜止時空的區別在於,時間速度、質量波速度,都會減小。V時間=C-V,V質量=C-V。靜止的觀察者當然能夠看到這個物體,但看到的是運動時空的粒子在靜止時空中的映射。在新的時空,物體的時間將是靜止時間的1-V/C;質量將是靜止質量的1-V/C。

靜止時空觀察者看到的將是該物體該物體映射到靜止時空的鏡像,這個觀測的物體時間流逝的單位秒是運動物體內時間波相對物體走過30萬公里累積的時間量子值。由於運動物體時間波的相對運動速度減小了,所以時間波相對物體走30萬公里,對於靜止時空人員來說,已經過去了多於一秒的時間。靜止時空人員來測量物體的時間時,發現這個時間變長了。飛船內過一秒鐘,靜止時空已經過了一秒多鍾。

不過,時間的這種障眼法還不是最逼真最迷惑人的。看到質量的表現,就明白了什麼叫超級巨騙。

運動物體將在靜止時空裡映射出一個鏡象,靜止時空人員可以通過這個鏡象觀測到它的運動。它映射出的質量大小將是它的質量波在自已時間的一秒內走過的質量子流累計數量。如果觀察者能夠用一種僅僅一看之下就能確定物體質量的儀器來測量,還能夠避免被騙。因為一看之下,只是很短的一瞬間,這時物體的質量子尚未開始累計,不會增加到測出的結果上。但是如果無法用“看”來確定質量,而用其它方法,如質譜儀,來測量質量。毫無疑問,這個過程將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從粒子在磁場中做開始做圓周運動到打擊到膠片上。這個時間是屬於靜止時空的時間。

這句話相當關鍵----這個時間是屬於靜止時空的時間。

正因為此,質量才能完美地做出一個增加的假象,從而欺騙科學家們一百年。

物體的質量大小,是由其一秒時間內發出的質量波流的粒子總數決定的。

本來,物體的這個鏡像並非一定要以虛假的形象反映出來----如果不是必要的話。但對於飛行中的粒子而言,它會在飛行中表現出更高質量的特點。因為,飛行,是一個過程,無論如何,都是需要一點時間的。對於處於靜止時空的觀測者而言,這一點時間,是屬於靜止時空的時間。粒子只要在飛行中耗費了時間,這個靜止時間不同於它的自身時間,它的質量波累積量就有不同。它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特性。

這個靜止時空的時間,是不同於運動中物體內部時間的。運動中飛船的內部時間只過去一秒,處於靜止時空的時間其實已經過去了一秒多的時間。此時,飛船發出的質量波粒子雖然相對於物體只走了30萬公里,但對於靜止時空而言,由於已過去了一秒多時間,這段質量波長度將大於30萬公里。這一秒多時間裡,質量波粒子將會累積出更多的量。物體靜止時其質量是一秒質量波長度---30萬公里;當這個長度大於30萬公里時,觀察者會認為這個測量結果就是它的質量,同其靜止質量一比較,認為它的質量在增加。

這個更大的質量,將會映射到靜止時空,成為處於靜止時空的科學家觀測時物體的質量。這個質量,將會大於物體的靜止質量。而且粒子確實是以這個更大的質量在靜止時空表演出飛行軌跡。因為在靜止時空飛行時,它只能使用靜止時空的單位時間。而質量在靜止時空的表現值,依賴於質量波在靜止時空的單位累計數,這個靜止時空單位時間,必須換算成高速時空的時間,以此為準來進行質量波的累積。

高速粒子處於高速時空,它映射到其它低速時空的鏡像,質量的表現特徵,只能由高速時空1秒鐘內質量波的累計數來決定。高速時空1秒鐘內質量波,相對於高速時空的粒子而言,是前進了30萬公里。但是對於靜止時空而言,由於這段時間靜止時空時間比高速時空慢,已經經過了1秒鐘以上的時間,質量波前進了超過30萬公里。或者,質量波相對於高速粒子,相對速度較慢,前進到高速粒子前方30萬公里時,它已飛行到靜止地面出發點前方大大超過了30萬公里的地方。粒子就是以這段超過30萬公里的粒子束來作為其質量表現的基準。因為這是根據宇宙法則中的質量定義“1秒鐘內質量波發射的粒子總數為質量大小”來確定的。當然,這個質量將大於其原質量。

總結言之,高速粒子在飛行時,映射到靜止時空,其1秒鐘內在靜止時空的質量表現,由同樣長時間的高速時空時間累積質量波決定。會表現出怎樣的質量,先看1秒鐘的高速時空時間,相當於多長的靜止時空時間。如果大約為2秒,那就在靜止時空表現出2光秒長度的質量波粒子的質量特性。也就是表現出2倍的原質量特性來進行飛行運動。

當物體速度並不高時,這個映射出的質量和時間與物體在新的運動時空基本相同,差距V/C接近於0,可以忽略不計。當速度越來越高時,這個質量差距將不可忽視。物體將在實驗中呈現出更大質量的特性---只要實驗需要一定的時間。質譜儀測量中,高速粒子的運動軌跡,表現出一個更大質量的粒子在作磁偏轉運動,原因就在於磁偏轉需要一點時間,儘管很小,但已足以讓粒子表現出更大質量的特性----旋轉半徑比正常水平增加。

高速粒子的實際質量是減小的,但是,處於靜止時空的人,並不能看到這一點。除非,他練就了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用單純的一瞪之下,就看出這個粒子的質量大小。可惜,現實中,沒有人有火眼金睛,也沒有這樣能在一“看”的瞬間就測準物體質量的高精儀器。科學家所採用的測質量辦法,無論如何,都需要通過粒子的運動軌跡來推算。處於高速時空的高速粒子,映射到靜止時空,其運動軌跡就已經不同於在高速時空的情況,表現出質量更大時的軌跡特性。

質譜儀中的高速粒子,如果是一架飛船,內部有一個飛行員,他在測量後將發現,飛船的時間、質量都無變化。這是因為,他是處於高速時空。

可見,無論飛船內,還是飛船外,都無法通過測量,得到飛船質量在減小這個事實。

高速飛船質量減小,發動機能夠清楚地感受出來。它會發現,給飛船加速越來越容易。

其實,這才是最大的關鍵。測量出的結果重要嗎?一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飛船的實際質量,關係到加速難易、慣性大小的實際飛行質量。測不準它,沒有火眼金睛,沒關係,只要質量在減小,只要讓發動機感覺到了輕鬆,就行了。

◇◇◇◇◇◇◇◇◇◇◇◇◇◇◇◇◇◇◇◇◇◇◇◇◇◇◇◇◇◇◇◇◇◇◇◇◇◇◇◇◇◇◇◇◇◇◇◇◇◇

◎尺度的本質

長度隨著運動速度增加而減少的原因是什麼?

一艘飛船,靜止時長度為1000米。當飛船開始運動時,隨著速度增加,長度逐漸縮小。當速度達到光速時,飛船尺度將縮小到0。也就是說,隱形了,再也看不到。為什麼會這樣?

要想明白長度隨著運動速度增加而減少的原因,就必須要明白尺度的本質。

尺度的本質是什麼?

為什麼物質會有尺度和體積?

同時間和質量的令人驚奇的本質一樣,這是一個深藏於宇宙深處的秘密。

現在,來看看這個秘密。

物體之所以會有尺度和體積,這個尺度和體積之所以會被我們感覺到,是因為物體時刻在發射一種電磁波,無質量,光速,特定唯一的頻率。尺度波里含有大量尺度波粒子,不同物體,尺度波粒的密度會有不同。物體體積尺度的差別就在於包含於特定時間的尺度波流裡的尺度波粒子的含量。

對於一個飛船而言,其靜止尺度的大小,取決於在1秒內它發出的尺度波粒子相對於自已位移長度所含的總流量。如果這個長度為三十萬公里,密度為一個特定數,算出其流量為1000米,測飛船的靜止尺度為1000米。

對於一個以速度V運動的飛船而言,其尺度會減小。因為在1秒內它發出的尺度粒子相對於自已位移長度是減小了。為什麼這個位移長度會減小呢?想像一下,在急流中你順流以一定速度划水而行,你會感覺到水流的衝擊減小,因為水流相對於你的速度減小,所以特定時間內急流對你的相對位移是減小的,導致水流相對你的總流量是減小的。

◇◇◇◇◇◇◇◇◇◇◇◇◇◇◇◇◇◇◇◇◇◇◇◇◇◇◇◇◇◇◇◇◇◇◇◇◇◇◇◇◇◇◇◇◇◇◇◇◇◇

◎尺度變換因子

尺度波速度是光速C,飛船速度是V。尺度波相對於飛船的位移速度則為C-V,特定時間Tn內相對位移長度(C-V)*Tn ,很明顯,這個長度要小於C*Tn

運動不會導致物體尺度波粒子密度的改變。所以飛船的實際飛行質量是由它在1秒內它發出的尺度粒子相對於自已位移長度決定的。當飛船以V飛行時,Tn時間內其尺度波流長度從C*Tn減小為(C-V)*Tn 所以其尺度也相應的減小。這也是尺度隨著運動速度增加而減少的根本原因。

這個尺度減少因子同時間減小因子和質量減小因子一樣,是(1-V/C)。物體飛行尺度L飛=物體靜止尺度L靜*(1-V/C)

公式8:L飛=L靜*(1-V/C)

這就是尺度變化因子。

當V增加時,L減小。當V接近光速時,L接近於0。當V等於光速時,L飛等於0。

◇◇◇◇◇◇◇◇◇◇◇◇◇◇◇◇◇◇◇◇◇◇◇◇◇◇◇◇◇◇◇◇◇◇◇◇◇◇◇◇◇◇◇◇◇◇◇◇◇◇

◎飛船的5種尺度

飛船的尺度可分為五種:

1、靜止飛船的尺度L

2、飛行中飛船的尺度L。表明飛船飛行時所佔據的宇宙空間的絕對大小。隨著速度增加而減小。當飛船速度為光速時,飛船尺度為0,飛船隱形。

3、地面觀察飛船飛行時尺度L地面觀察。觀察尺度的行為跟測量質量不一樣。觀察可以只是一瞬間,發現飛船變大或變小。測量質量需要精確數據,需要一定時間。由於時空不同,產生很大偏差。所以L觀察等於L飛,小於L靜。在地面觀察飛行中的飛船,會發現飛船越來越小(並不是因為飛船距離越來越遠所以變小。即使飛船在上空打轉並不飛遠,你觀察飛船的尺寸仍是在變小)。

4、地面測量飛船飛行中尺度L地測

在地面測量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瞬間測量,作一道窄門,如果飛船能飛過,表面飛船尺度小於或等於窄門的寬度。測量結果將表明飛船在縮小。

由於不可能作出那麼合適尺度的窄門,只能用另一種方式來精確測量,也就是設計一個尺度波測量儀,測出尺度波粒在特定時間內的總流量,得出尺船的尺度。由於這個測量需要時間,結果將同質量測量儀一樣,會產生一個很大的結果。原因仍然在於地面同飛行中飛船處於不同時空,波的相對速度不一樣所致。只是由於尺度是可以用眼睛觀察出來的,所以這個大值很容易就被確定為錯誤。飛船的質量大小用眼睛是無法觀察出來的,這大概也是飛船質量的地面測量被當成飛船飛行質量,無人質疑,在一百年時間裡都沒有得到糾正的原因之一。

5、飛船內飛行員測量飛船尺度L內測。這個值等於L靜。無論飛船以多大速度飛行,飛行員都不會感覺到內部尺度的變化。他用尺子測量一本書的長度,會發現跟平時沒有兩樣。因為尺子的長度也相應地減小了。當速度接近光速時,飛船已縮成一個乒乓球大小。但有用擔心飛行員會有被壓縮擠扁的感覺。因為飛行員自已也在同等地縮小尺度,成為一個小人國侏儒。光速飛行時,飛船的宇宙尺度是0,你用望遠鏡完全看不到飛船了。因為它已經不再屬於你原來的時空,所以隱形了。

◇◇◇◇◇◇◇◇◇◇◇◇◇◇◇◇◇◇◇◇◇◇◇◇◇◇◇◇◇◇◇◇◇◇◇◇◇◇◇◇◇◇◇◇◇◇◇◇◇◇

◎高速粒子映射到靜止時空的質量

尺度波有一個不同於時間波和質量波的最大特點-----可以直接用目測得到,而無須通過實驗。也就是說,飛船在向靜止時空表現其尺度大小時,無需耗費任何靜止的時間。而實驗人員研究高速粒子的磁場偏轉,高速粒子在向靜止時空展現其質量大小時,觀測者無法通過目測就得知粒子質量,而是通過讓粒子磁偏轉運動來了解粒子質量。處於高速時空的粒子,將其運動特徵映射到靜止時空,由於兩個時空時間計數的區別,使得其在質量上產生了差別,表現出更大質量的現象。

尺度波正是由於在表現時無需時間的特點,使它跟質量波、時間波有了極大的不同。

下圖中上面為一個高速粒子●發出的尺度波運動情況。下面是尺度波對靜止時空觀察者○的位移情況。1秒鐘的靜止時間,尺度波從○飛行到△,這段距離為30萬公里。此時,高速粒子運動到了★處,尺度波相對於粒子的位移為★到◇的距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0萬公里_______________△

對於以V高速運動的粒子,它是處於高速時空,這個時空裡,時間波、質量波、尺度波的運動速度,雖然仍為光速,但相對於飛船而言,速度為C-V,大為減小。它會將自已的狀態映射到靜止時空中,讓處於靜止時空的觀察者來觀測。由於尺度波的表現無需佔用任何時間,這個映射遵循最省力實用原理,將只映射一段最短的尺度波,只要能夠表現出粒子的尺度就可以。高速粒子映射的尺度波長度,正是從★到◇的距離,這段距離為C-V,小於30萬公里。正常尺度的粒子,表現其尺度大小的尺度波長度為30萬公里,這段距離包含的尺度波量子當然比正常情況的30萬公里短,這個更短的尺度正是在靜止時空的觀察者看到的高速粒子的尺度。

而高速粒子要將運動狀態映射到靜止時空,就無法如此施為。下圖為高速粒子質量波的運動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萬公里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0萬公里_____________△

○到△表示一秒鐘靜止時間內,質量波的飛行長度。但在映射運動狀態時,這段質量波不會被採用。如果採用這段質量波,粒子的質量就是不變。靜止觀察者會得出隨著速度增加,粒子的質量沒有變化的結論。不被採用的原因,在於粒子映射飛行狀態,必須要用到高速時空裡的1秒時間。(現在假定粒子的質量和尺度表現,都是根據一秒鐘內其質量波量子與尺度波量子的數目決定。所以由波在一秒內飛行的長度決定。)如果僅僅使用靜止時空的1秒鐘時間,相當於高速時空裡的低於1秒時間。那高速粒子的運動就無法保持連續與完整。就象是一秒鐘運動鏡頭有24幀畫面,如果只選半秒鐘畫面,只有12幀,無疑運動狀態無法保持完整。這與表現尺度完全不同。表現尺度時,由於尺度在任何時候都只是一個不變的畫面,就象一個靜止的物體,任意取一幀畫面就足以表達出物體的尺度特徵,並不會有不完整感。

正是這個原因,要讓飛行錄像完整並有連續性,不讓人產生遲滯感,使在飛行畫面的選取上,必須選取一個完整的運動秒的24幀畫面。宇宙遵循最省力原則,但也要遵循實用原則。一個不實用的東西,製作時再省力,也無濟無事。所以,公司在生產產品時,實用原則,是置於省力原則之上的,寧可費力費事,也要製作出更好的用處更大的產品。宇宙法則裡,實用原則,同樣是置於省力原則之上。

要向靜止時空映射出粒子的質量情況,對於飛行的高速粒子,是無法將靜止質量映射的。它只能映射它高速飛行時的質量情況。要將飛行中的粒子質量情況映射到靜止時空,這就要有一個能完整表現出飛行狀態的時間。為了表現出完整的粒子飛行狀態,必須選取完整的1秒鐘的高速時間,將這段質量波映射到靜止時空,才能使這段錄像完整連續,不會有遲滯感。

這一連串邏輯,在實用原則指導下,使得這段質量波的選取,不但無法象處理尺度波時那樣選一段短於30萬公里的波段,連30萬公里的波也被放棄。反而不得不選取最長的一段波:從●到◇,這是高速時空裡一個完整秒裡,質量波的位移值。此時粒子飛行到★處。從★到◇為30萬公里。這正是表明質量波或時間波相對於高速粒子飛行了30萬公里,高速時空正好過去了1秒鐘。質量波位於◇處,這段時間裡,相對於靜止時空而言,質量波的運動距離為●到◇,●到★為粒子的飛行長度。這段時間是高速時空1秒鐘,就是靜止時空的時間30/(C-V),距離為30V/(C-V)。

質量波的運動距離為●到◇; L=30+30V/(C-V)=30C/(C-V)。這段質量波密度為密度為ρ,則其質量為30*ρC/(C-V);由於其靜止質量波為長30萬公里,則M0=30*ρ。M=M0*C/(C-V)。

以V飛行的物體,在靜止時空表現出的質量,可以用公式表示。設物體原質量為M0

公式9:M=M0*C/(C-V)

當V=0時,這段距離L=30C/(C-V)=30公里。這就是質量波在1 秒種內的正常位移,表現出原質量。當V增加時,L增加,粒子的質量波長度增加,表現在靜止時空的質量就增加為30C/(C-V)。當V增加為光速C時,這段質量波為無窮大,映射到靜止時空的質量就成了無窮大。

但此時,粒子的實際飛行質量是按另一個公式來變化:M=M0*(1-V/C)。隨著飛行速度增加,M越來越小,當V為光速時,飛行質量減為0。

正是由於高速粒子映射到靜止時空的質量在增加,使得靜止時空的實驗者感覺到給粒子加速越來越難。而處於高速時空的人員則會有完全相反的感受。一個飛船,在靜止時空的人員來說,要給它加速到光速簡直不可能。但對於飛船內的飛行員而言,他會發現,隨著飛船速度越來越快,加速也越來越容易。

在靜止時空的觀察者看來,這個粒子始終無法達到光速,施加再大的能量也無濟於事。當然,這種假象也是非得符合質能守恆定理的。施加的能量正好全部轉化為粒子的質量,使這個騙術可以順利地進行。愛因斯坦正是根據這個特點,得到了E=MC2這個偉大的方程。天才,即使被騙,也不會沒有收穫。

◇◇◇◇◇◇◇◇◇◇◇◇◇◇◇◇◇◇◇◇◇◇◇◇◇◇◇◇◇◇◇◇◇◇◇◇◇◇◇◇◇◇◇◇◇◇◇◇◇◇

◎費曼對質量變化因子是洛倫茲變換的證明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在其《物理學講義》裡,對質速關係比例為洛倫茲變換有一段經典的證明,曾讓我迷惑不已,但我最終還是找到了其錯誤:

一個靜止的物體,質量為m,其靜止能量為mc2。然後對這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個力使物體開始運動,產生動能,由於速度增加,質量也會增加,只要力持續作用,物體的能量與質量都會增加。能量E對時間t的變化率等於力F乘以速度v,dE/dt=Fv。對這個公式可以這樣理解:力F推動物體運動了S的距離,作功值為F*S。產生的能量E就是這個作功值,S等於速度v與時間t的乘積,所以E=Fvt,如果運用微分法,把能量E分為很小的一份份,E等於每一個很小的時間段dt內力量F所作的功之和。那麼這個公式會更準確,每一小段時間dt內,力F作的功就是dE,dE =Fvdt,dE/dt=Fv就這樣得出了。

牛頓第二定律F=ma,加速度a=dv/dt,F=mdv/dt, E等於mc2。故dE= d(mc2)

dE/dt=d(mc2)/dt=v*d(mv) /dt

解這個關於m的方程,用一點數學技巧,在兩邊同時乘2m,

c22mdm/dt=2mvdmv/dt

可以看出2mdm/dt是m2的微商,而2mvd(mv)是(mv)2的微商。所以這個等式等於

c2dm2/dt=d(m2v2) /dt。

假如兩個量的微商相等,它們本身最多隻差一個常數,比如C。這就使我們能寫成:

m2c2=m2v2+C

把這個常數C定義得更清楚一點,由於上面公式必須對所有速度都成立,所以可以選擇v=0這個特殊情況,並且說這時的質量是m0。將這些值代入等式:

m0c2=0+C。

我們可以把這個C值代入m2c2=m2v2+C中,可以得到

m2c2=m2v2+m02

c2

除以c2,再把各項整理一下後得

m2(1-v2/c2)=m02

由此便得

_______

m=m0/√1-v2/c2

看起來這個證明過程很簡潔高明,不經意間就將洛倫茲變換推斷出來了。這個證明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呢?

其實,物體從靜止開始運動,在時間t後速度為v,行駛的距離為S,S=Vt,根據E=FS=FVt,這個速度V是均加速運動時物體的平均速度,是v的一半;由於F=ma,v=at,V=at/2。故E=Fvt=maVt=mv2/2。這就是物體在力F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正好是其動能mv

2/2。

而上面證明過程中,直接將E等同於質量所蘊含的能量mc2。這是一個矛盾。既然把E看作是力作的功或物體的動能,又怎能將E等同於物體的質量所蘊含的能量呢?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質量所蘊含的能量是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才能釋放出來的,比如核聚變核裂變。這跟力作的功是兩碼事,不能混淆。所以這個證明從開始就錯了。一代物理雄才費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令人大跌眼鏡。這正說明愛因斯坦質速定理影響之深,使其它再傑出的物理學家也不知不覺為之辯護,作出錯誤的證明。

《時空波動論》已經分別用詳實的數據,在邁克爾遜莫雷實驗中證實尺度變換因子是洛倫茲變換的錯誤性;並找到費曼對洛倫茲變換可以應用於質速關係的證明的錯誤。對於洛倫茲變換不適用於時間變換因子的證明,這是一個更簡單明瞭的事,就留給讀者來進行了。因此,可以徹底和洛倫茲變換說永別了。

這裡面臨一個問題:隨著速度的增加,質量在減小,當質量減小到0時,物體的動能與質能都將是0 。那合理嗎?

是合理的。在看了《時空波動論》第八章質量的根源後,就會明白,質量原本是不存在的,物體天生質量就是0,只是因為某種原因而被賦予了質量。當物體的運動速度達到光速時,這個質量賦予機制就不起作用了,物體質量就重新降到0 。一旦這個質量賦予機制都不起作用了,質能守恆定理當然就是無法成立的。就象地球使物體產生勢能。一旦地球不存在了,物體全部失去了勢能,當然不能因此說這會導致能量不守恆,是不可以發生的。

質量為0的東西,動能並不是0 。就象是光子,靜止質量為0,由於是光速運動,仍然是有能量的。一個光速飛行的質量為0的飛船,其能量仍然是很大的。這時其動能就不能用mv2/2來衡量。此時可認將飛船看成一個能量塊,一個大型的光子。或許可以用m0v2/2作為其動能的衡量。m0是物體的靜止質量,當飛船以超光速飛行時,其運動質量雖然是0,但其動能等於m0v2/2。具體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在此不作定論。

◇◇◇◇◇◇◇◇◇◇◇◇◇◇◇◇◇◇◇◇◇◇◇◇◇◇◇◇◇◇◇◇◇◇◇◇◇◇◇◇◇◇◇◇◇◇◇◇◇◇

◎革命性的曙光乍現

赫拉克利特說:“自然喜歡隱藏,科學尤其如此。”看一下質量波的表現形式,真是隱藏得無比巧妙,讓人驚訝,無法想象,竟然可以不但將真相掩蓋得如此天衣無縫,還能表現出一個完全栩栩如生的假象。

費曼說:“科學,就是對專家的意見進行有組織的懷疑。”如果不對愛因斯坦的結論進行質疑,當然就永遠無法發現質量的真相。

運動的飛船,其質量減小,時間減少,尺度減小。但靜止時空的觀測人員,得出的感受完全不一樣。他們認為質量在增加、時間在增加,只有尺度是減小的。尺度大小一目瞭然,僅通過眼睛的觀察即可得出正確結論。所以尺度無法具有欺騙性。時間的矇蔽性又不如質量,所以科學家能夠正確得出時間與速度的關係,並非所測量的那樣。但質量就不一樣了。質量是物體的內在屬性,不表現在外表,只能通過飛行運動磁偏轉實驗來測量。所以質量隨速度減小的真相才始終難以被揭開。

這些情形的產生,並非沒有理由的。實際上,這都是最省力實用原理產生的結果。

尺度波在表現方式上跟時間波、質量波有很大的不同。觀察者看到高速飛船的尺度,感覺比正常情形小了很多。而測量出高速飛船的時間和質量,卻比正常情況多了很多。這一切都只是為了符合實用原理,高速粒子的質量波映射時不得不拋棄省力原理,映射出一個增加的質量。

可見,宇宙和大自然,鬼斧神工,其實,正是依循著這個原則在運轉。不符合這個原理,事物就無法正常運轉。

其實,只要看一看這三個結論,就可以知道,在相對論裡,質速關係是最特別的。時間與速度成反比,尺度與速度成反比,唯有質量與速度成正比。科學家得出這三個結論顯然並不對稱、和諧、完美。很難相信,宇宙創生後,會將這樣三個不對稱的、不符合最省力實用原理的東西塞給大自然。

當真相終於浮出水面時,人類的未來終於迎來了革命性曙光。

這能怨質量波本身嗎?它只是依據宇宙法則在行事。

這能怨愛因斯坦嗎?當然不能。再厲害的天才,在大自然的如此深度假象面前被矇蔽,也是可以理解的。冥冥中的宇宙法則,就不允許任何智慧文明過早洞悉瞭解這些宇宙深層奧妙。要知道,人類,只發展了區區五千年。在漫長達數百億年的宇宙時間長河裡,這是一個多麼短暫的時間!

直到,天意默許,時機來臨。科學的革命,才會發生。地球文明將從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地球人衝破宇宙法則,成為宇宙和時間的新主人時,要明白,這一切,其實來之不易,都是無數智慧與無數汗水的結果。在中世紀教會審判的威脅下,多少科學志士慘遭惡運,失去自由甚至最寶貴的生命。多少偉大的天才,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付出了他們全部的青春、熱血?

正是那些科學志士的精神,激勵著我,和其他後來者,在充滿荊棘坎坷的科學探索道路上,勇敢前行……

◇◇◇◇◇◇◇◇◇◇◇◇◇◇◇◇◇◇◇◇◇◇◇◇◇◇◇◇◇◇◇◇◇◇◇◇◇◇◇◇◇◇◇◇◇◇◇◇◇◇

◎光線與質量波的各向同性同速原理

一個光源無論怎麼運動,它發出的任意方向的光線,都是各向同性同速的。這已由邁克爾遜莫雷實驗證實。地球上的一個光源,發射出的光線,無論是向前向後,向上向下,速度都是一樣的。而地球相當於是在高速運動中的飛船。而如果一個絕對靜止的人站在地球空間外來觀察這個光源,會發現這個光源的各向光線速度都不一樣。

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發射出無論是質量波和尺度波,還是光波,都會遵守這個各向同性各向同速的原理。飛船以速度V向右飛行,其質量波向右的速度是光速C,向左的速度是C-2V。質量波相對於飛船的速度都是C-V。飛船向上發出的質量波與向下發出的質量波,原本都可以光速C飛行,但在某種原因的限制下,都自動降速,會以相對飛船的速度C-V來飛行,使飛船發出的質量波各向同性各向同速。飛船內部的飛行員來測量飛船發射出的各個方向的質量波時,會發現這些質量波的速度都是光速C。而這些質量波相對於飛船的運動速度都是C-V。

飛船的中心光源發射出光線,飛行員會發現光線的速度都是光速C,同時到達飛船四壁。這些光線相對於飛船的運動速度都是C-V。

這個機制的形成必定有一個特殊的原因。

仍然要用到最省力實用原理。

最省力實用原理規定,宇宙萬物,須以最省力的形式來運行。如果可以用更小的質量來飛行,飛船當然以更小的質量來飛行。飛船發出無數各向的質量波,原本並不是每個方向的質量波相對於飛船的速度都是C-V。有的方向的質量波完全可以以光速C相對於飛船來運動。但由於飛船會以最省力的方向來運動,會選取速度最慢的質量波來作為質量大小的依據。所以相對於飛船速度為C-V的質量波成為飛船的質量標準波。飛船會以這條質量波表現的質量來飛行。此時其它方向的質量波,基於最省力原則,會自動降速到相對於飛船的速度為C-V。如果可以用最低的速度飛行,為了省力,質量波就會自動以這個最低速度飛行。如果還想以更高的速度飛行,就不會得到宇宙能量的支持,無法繼續下去了。

飛船內光源發出的光線,順著飛船運動方向的光線速度是C,相對飛船的速度是C-V。逆著飛船運動方向的光線速度是C-2V,相對飛船的速度是C-V。其餘方向的光線,其實速度原本可以更高點,以光速C來遠離飛船。但此時最省力實用原理開始起作用,光源的其餘方向光線,如果以更低的速度來飛行,相對於飛船的速度從C降到C-V,會更加省力,也更加實用。對光源而言,在發射光子時,讓所有方向的光子都以一個較低速度遠離自已,而不是一個方向的光子慢速離開,一個方向的光子快速離開。這無疑是更省力更實用的。光源不致於亂套,光線不致於無章。而對於飛船內的觀察者而言,這也是最省力最實用的,不會發現光線到達四周的時間不一致。如此一切才歸於和諧自然。

◇◇◇◇◇◇◇◇◇◇◇◇◇◇◇◇◇◇◇◇◇◇◇◇◇◇◇◇◇◇◇◇◇◇◇◇◇◇◇◇◇◇◇◇◇◇◇◇◇◇

◎時間波、質量波、尺度波在哪裡?

時間波、質量波、尺度波,可以稱它們為時空波。時空波必然是充滿於宇宙的。為何科學家們還沒有探測到?

它們都是電磁波,是時空波。不象光波和無線電波,有一個連續的波段。例如,可見光波的波長從380納米到780納米,微波從1毫米到幾十釐米,無線電波範圍更大,從毫米到千米的波長,都是無線電波段。而電磁波的波長從千分之一納米到幾千公里,範圍真的太大了,要想從這麼大的波段裡探測到一個特定波,無異於大海撈針。

以前科學家對這些時空波並不知曉,從來沒有有意識地去探測,當然更加不可能發現它們。就算是偶爾探測到,也只會認為是無意義的干擾波而不去留意。而且根據我的判斷,時空波的頻率非常低,低到只有幾百赫茲。光子能量因此也很低,要想檢測出來是非常困難的。

自哈勃發現宇宙紅移,得出宇宙在加速膨脹的結論後,伽莫夫認為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並推測,大爆炸產生的輻射將充滿於宇宙,經過一百四十億年的紅移,波長逐漸變長,將成為微波輻射,將可以被探測到。可是,這個微波輻射幾十年來從來沒有被探測到。

只是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這個微波輻射終於被探測到,從而證明了大爆炸論的正確。

這個探測宇宙微波輻射的過程很有戲劇性。有點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戲劇性。許多著名科學家與天文學家,為了探測到它而絞盡腦汁,卻一無所獲。

直到1965年,位於新澤西州的貝爾實驗室研究人員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一起做微波實驗,將探測儀天線伸向天空。在某個波段,他們發現有許多的干擾。為了消除這種干擾,兩人絞盡腦汁,想了很多主意。都無法如意。甚至一度不得不把原因歸為是房子上養的鳥留下的鳥糞。但鳥糞消除後這種微波干擾依舊存在。經過苦苦思索,並請教了其他科學家(這些科學家有的正在努力探測著微波輻射)後,他們恍然大悟,叫喊著:“那不是鳥糞,是宇宙微波輻射。”

他們發現的果然是源自大爆炸的宇宙輻射。這個發現震動了全世界。他們也因此榮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由於一百四十億年的紅移,這些輻射已成為微波,相當於黑體輻射,溫度降為2.7K(比絕對零度-273攝氏度高出2.7度)。波長從一毫米到20多釐米。

對比一下,宇宙微波輻射充滿於整個宇宙空間,容易探測,為了發現它,都經歷了那麼多波折。更加奇特的時空波---也許還具備普通電磁波並不具備的特點---要想被探測出來,自然更加艱辛曲折。

宇宙微波輻射曾被視為一種沒有意義的微波干擾。如果時間波、質量波、尺度波被探測出來,最大可能,也會被視為一種無意義的微波干擾而忽略掉。現在,就請我們睜大雙眼,來尋找它們。

看了後文第八章“質量的根源”將會明白,質量波其實已經被找到了,即“引力波”。質量波與引力波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名稱不一樣而已。它們都源自“質量輻射壓場”。質量波是一種低頻波動,只有數百赫茲。質量波的突破,將使飛碟的飛行方式取得重大突破。因為質量波的發射是物體具有質量的原因之一。將可以循著質量波與質量起源的思路,想出一種方式來使飛碟慣性質量場被屏蔽,那飛碟的質量就會下降甚至降到0 。這會產生影響深遠的後果。

至於時間波與尺度波,這些時空波很可能就存在於宇宙微波輻射中。在宇宙大爆炸之初,時間波同宇宙微波輻射一樣,是高頻輻射。隨著宇宙的加速膨脹,逐漸紅移成目前的微波。尺度波,由特定物體發出,可能不會發生紅移,同時間波有所區別。它一定非常的特別。宇宙背景微波輻射相當於黑體輻射,波長從1毫米到20多釐米,涵蓋了一個相當廣的範圍。在這個範圍裡的微波輻射,包含著尺度波、時間波是理所應當的。

◇◇◇◇◇◇◇◇◇◇◇◇◇◇◇◇◇◇◇◇◇◇◇◇◇◇◇◇◇◇◇◇◇◇◇◇◇◇◇◇◇◇◇◇◇◇◇◇◇◇

◎質量波、尺度波能量從何而來?

質量波與尺度波,既然是電磁波,那就會帶有能量。這種能量從何而來?就象是光源發射光線,光源必須要有能量,比如電能、化學能,才能持續不斷地發射出光線。那物體是用什麼能量在發射質量波與尺度波呢?

質量波的能量來源於想讓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外力,或物體需要損失一定的質量才能發射出質量波。這個在《時空波動論之質量的根源》這一章裡會詳細描述其原理。

尺度波的本質與時間波是相似的,時間波是宇宙的本質屬性,尺度波則是物體的本質屬性,只要一點點的能量驅動,就會自動不停地開始發射。要想停止發射,就必須使用非常高的能量。根據最省力實用原理,宇宙是不會這樣做的。所以只能任由時間波與尺度波不息地發射。所以物體的波尺度波不會減少物體的能量,卻會增加宇宙的能量。正如這個宇宙是從無到有由時間電磁波積聚而成的一樣,宇宙原本就無法嚴格遵守能量守恆原理。否則這個宇宙就無法產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