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時嚮往宇宙,他長大後成了一名航天工作者

孩童时向往宇宙,他长大后成了一名航天工作者

孩童时向往宇宙,他长大后成了一名航天工作者

地圖上看,福建到海南的直線距離約為900公里,而這900多公里的路途,也是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中心某技術室主任丁浩的圓夢航天之路。從東海之濱到南海福地,從紅色古田到航天新城,丁浩的這條逐夢之路走得有聲有色。

丁浩,福建古田人,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出生長大的他,聽著革命先輩的動人故事,早早就在心中立下了報效祖國的偉大志向。“記得小時候和家人看電影,每當看到和探索宇宙這樣的科幻題材影片時,就會覺得特別酷炫,和小夥伴玩耍時也會不由自主地模仿裡頭的動作。”回憶起童年的快樂生活,丁浩不禁笑出了聲。就這樣,一個航天夢的種子就這樣不經意間在丁浩的心裡生根發芽。自2008年從某重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後,丁浩毅然放棄了留在大城市、進入科研院校工作的優越條件,主動前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只因孩童時深植心中的那個夢想。

孩童时向往宇宙,他长大后成了一名航天工作者

“一股無形的力量驅使著我走向大涼山,走向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談及畢業時的決定,丁浩無怨無悔。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丁浩這條漫長航天路的起點,面對一切從零開始的新局面,他深知,只有紮實打牢基礎、提升能力素質,才能在將來更好地為祖國航天事業貢獻力量。

來到西昌後,3年的光陰,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通過23次試驗任務與5個科研項目的錘鍊,丁浩熟練掌握了航天任務的流程、軟件的開發維護和溝通協調等崗位必備技能,逐步從一名懵懂的新人成長為了一名技術骨幹。也就在此時,一個可以大展身手的機會擺在了丁浩面前——剛奠基不久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正急需大量的人才支援建設!

孩童时向往宇宙,他长大后成了一名航天工作者

思考許久後,一封包含了數頁紙的自薦信被放在了領導的辦公桌上。“雖然創業的過程將會荊棘密佈,但我並沒有打退堂鼓,這樣的經歷也讓我熱血澎湃!”在說起當年毅然申請前往海南,支援文昌航天發射場建設的決定時,丁浩如是說道。為了考驗這位志在必得的年輕人,領導將丁浩先借調到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中心,並交給了他一項重大任務——一體化綜合指揮顯示軟件文檔的編撰工作。

雖然肩上扛著的是沉甸甸的擔子,但丁浩卻幹勁十足,很快就融入了項目組當中。在丁浩的努力下,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7個軟件配置項,共計875頁需求分析文檔的撰寫,並於2012年3月12日通過了需求分析基地評審,圓滿完成了預定目標。就這樣,他完成了上級的考驗,在2012年4月,成功拿到了進入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通行證”。然而,這也僅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孩童时向往宇宙,他长大后成了一名航天工作者

來到海南後,面對建設期間簡陋的工作條件,丁浩和他所在的項目組成員借用其他單位機房,開展某系統的臨時搭建。幾十臺服務器的運行聲音嗡嗡作響,讓人的心情無法平靜。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丁浩所在項目組開展了一體化綜合指揮顯示軟件的的維護,與中心機進行接口對接,測試了軟件在實戰環境中的應用情況。

“一體化綜合指揮顯示軟件作為指揮控制大廳的窗口軟件,向外界展示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精氣神。從一個懵懂的入門者成長為領域的引領者,是靠大家的群策群力和不懈努力,才有了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中心的“拳頭”產品,發射場的展示窗口。”談及當時的成果,丁浩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孩童时向往宇宙,他长大后成了一名航天工作者

當前,隨著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中心信息化智能化建設不斷走深走實,丁浩又開始帶領技術室人員開展某類裝備遠程監視操控的建設項目,形成了可操作性較強的遠控改造方案和狀態更動較小的擬人AI操控設計方案,並正以其中兩種型號裝備為試點,深入推進遠程控制實施進程。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說起座右銘,丁浩目光堅定。從福建到海南,900多公里的航天路,在丁浩的努力奮鬥下,走得無比踏實、穩重……

孩童时向往宇宙,他长大后成了一名航天工作者

一路走來,感謝有您!

孩童时向往宇宙,他长大后成了一名航天工作者

監 制:王雁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