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年華》評介7:張鵬:一段既豐富又沉重的歷史

《敕勒川年華》評介7:張鵬:一段既豐富又沉重的歷史

一段既豐富又沉重的歷史——《敕勒川年華》書評

張鵬

當被邀請為小說《敕勒川年華》寫一篇書評的時候,我真是感到受寵若驚。因為和《敕勒川年華》的作者一樣,我根本不是學文學出身的,更不是作家。我是學數學出身的,搞計算機技術搞了大半輩子。但是,我和作者一樣,也有那個年代裡上山下鄉的經歷。在16歲那年,我在離家80多公里的一個黑土地裡的農場裡務農了2年許。其間種過“珍珠矮”水稻,也開過“東方紅”拖拉機。然而,讀了《敕勒川年華》之後,我愧疚地發現,我對於那片黑土地的感情,遠沒有《敕勒川年華》的作者對內蒙古的敕勒川的情義深切。

敕勒川,內蒙古中部的一片天蒼蒼野茫茫的原野,《敕勒川年華》的作者和北京四中的一群男孩,還有其他學校的女孩,在1960年代,到這裡插隊,度過了5年多的青春時光。這群孩子回到北京以後,仍然忘不了敕勒川裡的那土、那水、那草、那屋、那莜麥、那谷粟,那“王二桿子”,那“妮妮”,還有他們與她們的兒孫們,…… 。正如艾青的著名詩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敕勒川年華》不只是作者對當年生活鄉愁的翔實記述,更是對知青經歷的真情謳歌!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一段既豐富又沉重的歷史,既有天高氣爽的自然享受和改造山河的抱負,也有飢餓裡的呻吟和寒冷裡的掙扎。《敕勒川年華》裡的第十三章,夜捕沙雞才知道村裡藏著暗鋪,講沙雞是一種鳩鴿,終生配偶,當地人很少去獵殺,那天夜裡, 被“打平夥” 吃啦, 久不見肉腥,饞啊,吃白食,是在一處暗鋪,糧食不夠,能多吃一嘴,就悄悄地多吃一嘴,記述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中難熬的飢餓。《敕勒川年華》裡的第三十一章,麥田裡遇上兩個好閨女,講村子裡的農活忙開了,鋤麥、拔麥,這麥地裡的營生真是苦重,要不是招弟、秀珍這倆閨女,給我出主意想辦法,我累得啊,尋死的心都有了,真想歸入田土裡,我們讀到了知青在當年的繁重的勞累。

《敕勒川年華》裡,第三十九章妮妮教我懂得很多“胡理”, 第四十章妮妮告訴我她要出嫁了,第四十二章妮妮出嫁後我就生病了,第四十三章小娃娘和朵兒幫我平復心境,集中記述了“我”與妮妮之間的情感,從北京來的知識青年和敕勒川裡農村女孩之間的“愛情”。“我”和妮妮都是少不更事的孩子時,之間就萌發出性愛的嫩芽,相信起初只是起因於兩人的生理變化之間的天然吻合,隨著幾年裡在同一個生產大隊裡的朝夕相處,這個嫩芽沐雨含露,綻開花蕾。然而,正當這個花蕾即將綻放的時候,卻因為妮妮的外嫁而枯黃。這種娓娓道來的愛情故事,描寫了當時貧乏的物質基礎之上的道德和倫理。

《敕勒川年華》,在文學風格上也是獨樹一幟。我們這個年齡的文學門外漢,大多數人習慣了的是白話文風格的經典小說,如《豔陽天》《紅巖》;習慣了艾青的長詩,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陽》;最多能接受的是夾敘夾議式的小說如《綠化樹》《白鹿原》和情景式的武打小說如《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對於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風格的小說,如莫言的小說《豐乳肥臀》,是敬而遠之,因為看起來費勁,或者說讀不懂。因此,我在讀《敕勒川年華》時,開始是不適應的,似有莫言小說中那種魔幻,讀著讀著又覺得《敕勒川年華》和上面的幾種文學風格都有區別,便又覺得可以讀下去了,慢慢地又被引入其裡,不自覺地讀完了這部小說。

如果說,小說寫的是故事,著重於故事的情節;詩寫得是意境,著重於人物的心靈。那麼,《敕勒川年華》則兩者兼而有之,既是小說,寫了一群孩子當年在敕勒川的故事裡的情節;又像長詩,描繪出一群孩子當年在敕勒川的故事裡的意境。我冒昧地將《敕勒川年華》定義為小說詩,專業作家們很可能不會同意,然而這確實是我的讀後的評價。

《敕勒川年華》寫作筆法的最顯著的特色是其中的對話。

《敕勒川年華》對話的寫作筆法,第一個特點是對話很接地氣,讀起來使人感到出自當事人之口而毫無文學修飾。

例如,第130頁裡的一段對話:

“哦, 哦,王二桿子? 咋是你? 哦,你個灰犵狍,咋啦? 上吊? 尋死? 為甚?”

“小司馬啊,不為甚,你叔啊,老啦,頂扛不住啦!”

“你不是說你能嗎? 任誰都不怕嗎? 還懂蒙地、懂胡理!”

“說給你了嘛,這一回啊,恐怕是頂扛不住啦! ”

又例如,第99頁裡的一段對話:

“就留在我們這兒吧,我們山根底,水好、地肥,比起岱村, 要好許多。”

“京娃娃中,女娃娃不少呢,聽說,去建設兵團的,兵團軍官,糟蹋了不少,惹得北京總理發怒啦,命令開殺戒,以平民憤。”

“一些村子,也不行,男娃娃娶不上親,打人家北京女娃主意,騙婚騙媳,有對人家好的,也有對人家不不咋地的。”

《敕勒川年華》對話的寫作筆法,第二個特點是對話很簡潔,讀起來使人感到沒有廢話卻能領悟。

例如,第40頁裡的一段對話:

“你個二桿子,我不待要說你,胡撇亂侃,灰說甚哩? 自古跤手,倒地言和,哪有倒地了,還爭輸贏? 灰犵狍(私生子) 們! 都歡歡(快快地) 割地去!”

“咋呀,還圪蹴(坐著蹲著)個甚? 割不完,誰也別想回!”

又例如,第225頁裡的一段對話:

“隊長們說話,可要算話呀! ”

“沒有問題,小司馬,你就一百個放心吧! ”

有人說知識青年在時間的蹉跎中,耽誤了大好的青春歲月。也有人說知識青年在當年的貧窮中錘鍊了他們的意志,從青春的衝動變為成熟而理性。後人對知青,對知青運動的認識,在激烈的辯論之後,將歸於何處?《敕勒川年華》,其作者以文學的形式,也回應了這樣一些問題。 (作者:旅英工業自動化教授)

《敕勒川年華》噹噹網、京東網有售。


總顧問: 田彬 潘瑜 馬炳蔚

總策劃: 任瑞新

主 編: 莊筱濛

副主編: 塵之光 空谷幽蘭 牧哥

編 輯: 靜子 胖哥 葉子

白墨隱逸 沉默 守候 水月先生 李成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