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慶II《尖山腳下的人妖奇緣》(泗水)

張兆慶II《尖山腳下的人妖奇緣》(泗水)

在泗水縣城南兩公里處,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尖山。國慶小長假,與朋友相約,慕名前去探幽。不曾想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山村,竟然隱藏著許多神秘的傳說和動人故事。

小孩沒娘,說來話長。讓筆者給各位文友讀者們慢慢道來,請大家跟隨我的思緒一起走進這神秘的小山村。從縣城南到尖山村僅有兩公里的路程,騎自行車談笑間十分鐘就能來到。她西臨日荷高速泗水連接線,北接兗石鐵路,泗鄒公路從村東穿過,村南連片1000畝的桃花源。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方便,風景如畫,讓人流連忘返。全村共有960餘戶農戶,人口3100人,總耕地面積3600畝,山林面積700畝,在濟河街道也算得上是大村了。全村共有大小山頭五座,有名的山兩座。一座是位於村東南方向的硯墨山(海拔370米),另一座是位於村西南方向的尖山(海拔241米)。山上蒼柏挺拔,怪石嶙峋,掛瀑流泉,泉水叮咚,山色蔥蘢。剛一到山腳下頓覺沁人心脾、無限遐逸,讓人躍躍欲試,馬上登頂。順著蜿蜒曲折的林間小道我們開始爬山,一邊爬山村文書孔祥印一邊給我們講述了尖山村的歷史由來。明末清初陳氏家族一支由山西洪桐縣老槐樹遷徙至此,並定居生活下來,取名陳家莊。劉、王、楊、魏等姓族人隨後相繼遷入,遂以村西南尖山命名,改為尖山村,沿用至今。昔日的尖山上建有碧霞元君廟(當地人也叫泰山老奶奶廟),每年三月三舉行廟會,四鄰八鄉的香客來此焚香祈禱,拴紅繩、求娃娃、嵌銅錢、求財、保平安。現尖山半山腰“姐妹柏”依然蒼勁有力,鬱鬱蔥蔥,樹身上密密麻麻鑲滿了銅錢和硬幣,枝叉上掛滿了紅繩。香火不斷,一直延續至八十年代末,當時漫山遍野的全是求仙求藥的善男信女,香菸繚繞,木魚陣陣,經聲纏綿。山上還建有奎文閣和文昌閣。兩閣造型俊秀,翼角鰲尾向天,有風動欲飛上九天之勢,讓人注目。其上懸掛銅鈴木魚,稍有風吹便響動四方。窗欞格扇,精工雕鏤,頗具高貴典雅漢唐之風。想當初兩閣座落在這青山綠水中,萬綠絲中一點紅,是何等氣派!頭幾年來尖山村,還能見到看山護林的單身老人楊兆玉,不幸的是這位大山的忠實守護者於1990年因病去世。他老人家一輩子對尖山傾注了全部的心血,除了逢年過節等特殊情況下山,平時絕大部分時間吃住在山上,栽樹澆水,看護著這裡的一草一木和每一塊石頭。因為他顯著的特點就是臉特別長,並且臉上的肉會動,長得特別像《隋唐英雄傳》裡的山東好漢秦瓊的義父靠山王楊林,看山護山是他的職責,他手裡時刻拎著一根和楊林一樣的武器“囚龍棒”,他說是山上有狼和皮子(狐狸),手裡有傢伙用來防身。因此村裡的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老楊林”,來尖山村打聽“老楊林”沒有不知道的,以至於後來他的真名都被人們漸漸遺忘。村文書孔祥印唉聲嘆氣的說,太遺憾了。山上的這些文物連同村東頭的玉皇廟、廟前的古鐘樓,村裡的老牌坊均在文革時期被串聯到此的紅衛兵給破壞,現保存下來的古蹟僅有古井、劉家祠堂、南泉、還有山上的這對“姐妹柏”。來到山頂,滿目蒼痍,一片狼藉,殘垣斷壁,半截半截的石碑隨處可見,玄帝廟遺址後面更是盜洞朝天,深不見底。留下的只有千百年來慕名到此上香祈福沉澱下來的香灰,在迎面吹來的秋風中散發著濃濃的檀香味道……

下山的途中,幹了幾十年大隊幹部的老文書孔祥印又給我們講解了村東南“硯墨山”的來由和一段美麗傳說。此山山上原有一大石疙瘩,形狀酷似文房四寶中的一端巨大硯臺,將近十米高。在這塊碩大的硯臺旁,剛巧又樹立著一長寬四米見方的酷似墨錠的奇石,此山故取名“硯墨山”。相傳孔子曾在此設壇收徒,傳授詩經六藝。尖山村附近方圓數十里民風純樸、尊儒尚學,家家讀書,戶戶從文,千百年來尖山村出了無數文人墨客和達官貴人。此地人常說“尖山冒劉”,也就是說劉氏家族好出人才。近幾年,經不完全統計,尖山村考出去的劉姓大學生、研究生將近百人,由此可知尖山“好出大學生”的說法不是偶然是必然。令人稱奇的是硯墨山上有一山洞,直南正北足有四公里長,南北各有一洞口,從其中一洞口點火,另外一個就會冒煙。膽大的孩子都鑽到裡面捉迷藏,裡面最開闊處成年人可以彎腰通過。“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誰曾想這個天地造化的山洞,也發生過一段人妖奇緣。話說清朝末年,尖山村出了一個有名的獵戶,名字叫楊元烈。此人繼承父業,以打獵為生。他從小練就了一身本領,夜間打獵百步穿楊,彈無虛發是他的絕活。有一年柘溝鳳仙山上狼患成災,經常有上山的百姓被狼傷害。泗水縣令知道楊元烈的名聲,賞銀五百兩請他去打狼。楊元烈領著他的三個徒弟楊龍、魏虎、劉豹,帶足了火藥和楊家獨有的子彈“棗核釘”,僅僅用了七天就把鳳仙山上的狼群消滅乾淨。楊元烈為民除害的事蹟傳遍泗河兩岸,泗水縣誌也有記載。老人們講,《封神榜》裡那個紂王迷戀的妲己是九尾靈狐變化人形。姜子牙除掉妲己後,欲把她的狐子狐孫趕盡殺絕。用打神鞭把他們的狐狸窩都給端了,湊巧的是有一隻被打神鞭磕著眼角的灰狐,被打暈後昏睡了九天九夜又奇蹟般地生還。也許是命不該絕,這隻狐狸就逃到泗水縣城南這座硯墨山的山洞裡,這個洞才被人們喚作“皮子洞”或“狐仙洞”。這隻狐狸吸取日月精華,修煉成精。她的後代和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左眼都是“疤瘌眼”,原因就是被姜子牙的打神鞭打中左眼,永久性的留下疤瘌,她的後代都遺傳了這個特點。所以就有了泗水尖山的狐狸都是“疤瘌眼”的說法,和其他地方的狐狸與眾不同。楊元烈也是個大孝子,她母親最喜歡吃狐狸肉。所以他經常扛著自己心愛的“火條子”(泗水俗語,指火槍。),在山裡轉悠著打狐狸,好讓自己的母親吃上狐狸肉。那位修煉成精的狐仙眼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減少,害怕絕了後。一天晚上,楊元烈在打麥場裡搭地鋪睡覺,看護晾曬的麥子,以防被人偷走。皎潔的月光照著憨憨入睡的楊元烈,朦朦朧朧中他感覺到有人在喊他。睜開眼後他驚呆了,有個十分嬌豔迷人的女子正對著他笑。那位女子主動開口說:“我的家就在山前,姓胡(狐),單名一個妹(魅)字,大家都喊我“胡妹”。我知道你人好、孝順、又有本事。如果你看著我還鐘意,我願意嫁給你,做你的女人。”楊元烈激動的連連點頭,說話也結巴了。問女子有什麼要求?說回家給娘商量,明媒正娶。那位女子說:“我今年才十六歲,家中父母患病未愈,我答應父母一定要照顧他們痊癒後再出嫁。所以你要再等兩年才能娶我,這兩年期間,我白天照顧父母,晚上來陪你。”楊元烈連忙答應,倆人月下纏綿成就了這段夫妻姻緣。天快亮了,女子說要回家照顧父母。並叮囑楊元烈說:“你還要答應我一件事情,你打獵時如果碰到左眼是“疤瘌眼”的狐狸千萬別開槍,放他們一條生路。你會得到福報的,你如果失言,繼續打狐狸,我就和你解除婚約,再也不和你見面了。”楊元烈身在溫柔鄉里,拍著胸脯保證不再打狐狸。矇在鼓裡的他,不知道眼前的漂亮女子就是狐仙,才信誓旦旦的發誓表態。果真如女子所說,每到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就來打麥場裡相會。兩個人如膠似漆,恩愛自不多說。

突然有一天,楊元烈的母親生病了。躺在床上想吃狐狸肉了,楊元烈是出了名的孝順。他依然扛上槍,上山去尋找狐狸。由於最近一段時間楊元烈給狐仙立誓,沒有再獵殺狐狸。“皮子洞”裡的狐狸們都悠然自得跑出來,四處撒歡。楊元烈剛來到洞口附近,就看見一對兒白狐在一塊岩石板上嬉戲,他牽掛著躺在床上呻吟的母親。含著淚恨心扣動了扳機,一對兒白狐應聲倒下。楊元烈揹著血淋淋的狐狸下山,給母親燉肉以盡孝心。被打死的這對兒白狐恰恰是狐仙最疼愛的孩子,她知道孩子被殺後,心疼的昏了過去,她發誓一定要找這個言而無信的人報仇。楊元烈也知道自己闖了禍,不敢和狐仙見面。每到太陽落山天黑了,狐仙都堅持來到他們曾經相會的打麥場裡,等著楊元烈的到來,她想當面責罵他,讓他給個說法,她甚至打算要吃掉這個背叛了自己的丈夫。楊元烈拒而不見,狐仙每天晚上就坐在軋麥秸用的大石碌硾上(石鼓)罵楊元烈。風雨無阻,由愛生恨,她的罵聲攪得楊元烈和尖山老百姓惶惶不可終日,心神不安,六神無主。一個外號叫“劉三坌”的老木匠來找楊元烈,說他觀察女子晚上罵人的事情好長時間了。他覺得另有蹊蹺,於是就偷偷躲在旁邊看狐仙罵楊元烈,竟然發現那位女子身後露出了毛茸茸的狐狸尾巴,斷定她就是狐妖化身。“劉三坌”叮囑楊元烈千萬小心,別為此丟了性命。楊元烈聽後,頭皮發麻,直冒冷汗,趕忙求“劉三坌”想法救救他。老木匠計上心來,他讓楊元烈熬一鍋摽(biao,做傢俱常用的膠。),趁天黑後把熬好的摽灌在大石碌硾的碌臍眼裡,等狐妖天黑了來打麥場裡。只待她坐在上面,由於摽的粘性特別強,就一定能把狐妖粘住。等天亮了,再喊上村裡的好把式、槍法好、膽大的後生們,把狐仙打死,以防她再害人。楊元烈就依計行事,但是第二天來到打麥場一看,大石碌硾上粘住了一大把狐狸尾巴毛。原來狐仙畢竟有千年的功力,她拼命掙脫逃跑了。她害怕楊元烈再來洞裡放火,就帶領著一家老小逃之夭夭了,從此泗水尖山再無“疤瘌眼”狐狸。人妖殊途,註定沒有結果,但是她留下了這段千古奇緣。狐仙逃跑後沒幾天,楊元烈內疚萬分、心力交瘁、吐血身亡。尖山腳下這段人妖奇緣從此成了尖山村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近百年來一直長傳不衰。

現在的尖山村如詩如畫、瓜果飄香、亭臺軒榭、小橋流水、安樂祥和,儼然一副活生生的世外桃源、人間仙境。支部村委一班人團結協作、戮力同心,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劉友軍是一個年輕有為、想辦事、辦大事、有思路、有能力的好帶頭人,尖山村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積極申請打造中國楹聯文化村的金字招牌,盡最大努力贏得泗水農村首張國家級文化名片。用傳統文化引領尖山村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實現尖山村自己的中國夢,不久的將來尖山村將真正讓人矚目和嚮往。

筆者欣然作絕句兩首,以贊尖山。

絕句一:《七絕.詠金尖山》

秋風爽顧景斑斕,

無限春潮冒頂間。

喜望兩坡鋪錦繡,

金光縷縷耀尖山。

絕句二:《七絕.贊尖山書記友軍兄》

大漢宗親貴姓劉,

尖山腳下志不休。

一村之長友誠善,

軍染畫廊萬客遊。

作者簡介:張兆慶,山東省泗水縣人。熱衷於詩詞楹聯和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創作,多次在全國詩詞楹聯創作比賽中獲獎,部分作品篆刻懸掛在省內外著名旅遊景點。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總顧問: 田彬 潘瑜 馬炳蔚

總策劃: 任瑞新

主 編: 莊筱濛

副主編: 塵之光 空谷幽蘭 牧哥

編 輯: 靜子 胖哥 葉子

白墨

隱逸 沉默 守候 水月先生 李成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