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變拼夕夕,「山寨之王」也遭山寨?

幾個月前,成立不到3年的拼多多成功在美股上市,作為創始人兼CEO的黃崢,身價一夜之間躍升到138億美元,甚至超越了劉強東,成為中國最富有的第12個人。

伴隨著上市而來的,是“山寨”“低端”“假貨”等標籤。而網友們也在嘲笑拼多多山寨產品的同時,還樂於給它編各種段子,“拼夕夕”“拼歹歹”等高仿詞彙齊飛,有時候不仔細看還分不出來。

然而,可能所有人都沒想到,當大家在吐槽拼多多山寨後,竟有人想要山寨拼多多。

拼多多甚至已經成了“流量企業”,不少商家卻從中嗅到了商機,紛紛加入“拼夕夕”山寨爭奪戰中。“拼夕夕”“拼趣多”“廠多多”等橫空出世,並且連圖標都大同小異,“山寨之王”竟也被山寨了,你說這情形可怕不可怕?

拼多多變拼夕夕,“山寨之王”也遭山寨?


山寨商標搶注戰

“拼夕夕”一詞,本是大家調侃拼多多假貨多的一個玩笑。然而,不少人彷彿看到商機般兩眼發光。根據中國商標網中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7日,跟“拼夕夕”有關的商標註冊申請就有16條。

並且,最早的在7月31日就被提交註冊申請了,而拼多多本身的運營方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到了8月6日才提出“拼夕夕”商標申請。

這波操作也是看得科技君目瞪口呆。可能這波出名“紅利”,連拼多多自己都沒有想到。幾乎同樣的運營方向,十分近似的商標名,在自己剛上市後,就有其他公司蹭來名字,搭便車。

拼多多變拼夕夕,“山寨之王”也遭山寨?

事實上,企業為防止他人“碰瓷”,保護自己的原創商標,都會註冊與原商標字形或讀音相似的“防禦商標”。

比如“大白兔”的上海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就註冊過“小白兔”“大黑兔”“大花兔”“大紅兔”等。在推出“紅米”手機時,小米也註冊過“黑米”“紫米”“綠米”等各種顏色的“米”。這本身就是企業為了防禦可能的搭便車侵權行為。

其實,拼多多平臺的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做過這種防禦措施。早在2015年,就佈局了“拼多多”相關商標,並在2016年開始佈局防禦商標。

而2018年7月上市後,拼多多知名度徹底打開了。於是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又提出了更多“栟朵朵”“拚朵朵”“井朵朵”“並多多”“拼兜兜”“拼多多糰子”“拼多多團長”等485則與“拼多多”字音相近的防禦商標。

然而,從目前看來,層出不窮的“碰瓷”依舊難擋。沒想到,本就山寨叢生的拼多多,竟然也深受山寨的困擾啊!

拼多多變拼夕夕,“山寨之王”也遭山寨?

為什麼要山寨拼多多

取得消費者信任,一直是山寨產品繞不開的話題。圍繞“博取信任”這個中心,自然就要依靠那些本身已經有知名度的品牌。而拼多多里的那些假貨也是運用這一原則。

可能不少人都跟科技君一樣有這種感嘆,那些山寨電商產品的名稱總是能彎彎繞繞,古老的中華漢字,在這些商家手上好像有了靈性一樣能混淆視聽,矇蔽不少人的雙眼。

特別是這些山寨拼多多的平臺,幾乎沒真貨。而穿插在其中的還有不少大家熟悉的品牌,從藍月亮洗衣液到YSL口紅應有盡有,真假難辨的同時,還存在“掛羊頭賣狗肉”的套路玩法。

這些商品能用嗎?當然能用!可他們用大牌的包裝,貼大牌的名字,不就想讓更多消費者購買嘛。

拼多多變拼夕夕,“山寨之王”也遭山寨?

不過,洗衣液這些就不說,若是電視之類的大件兒,山寨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很容易故障,出了故障後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正牌,等人們回過神來想到這些山寨商家時,他們早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跑路了。

話說回來,雖然拼多多主打三四五線城市,不少人也是受低價吸引用上拼多多,但不管是拼多多本身,還是拼夕夕、拼趣多等平臺,想要真正吸引用戶,除了價廉還得物美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