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倆娃,婆婆幫忙帶孩子,矛盾重重,怎麼解決

婆媳矛盾自古有之,是個永恆不變的話題。生了二寶頭幾個月寶媽身體還未恢復好,大的要學習,小的嗷嗷待哺,離不開媽媽,婆婆過來幫忙帶孩子,可矛盾也如約而至。

有了倆娃,婆婆幫忙帶孩子,矛盾重重,怎麼解決


1、性格不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時間長了哪有勺子不碰鍋沿的事。平時婆婆和兒媳接觸得少,現在因為有了孩子需要照顧,把婆婆接過來,一段時間內肯定會有性格上的摩擦和碰撞,彼此都有看著不習慣的地方,有時因為一件小事,因為觀點不同可能就會爭吵。

婆婆畢竟是長輩,媳婦儘量避免當面爭吵,說出自己的看法,交流溝通。實在不能達成一致的,還是沉默是金,話多不如話少。

有了倆娃,婆婆幫忙帶孩子,矛盾重重,怎麼解決


2、婆婆擺架子

“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婆婆在媳婦面前想擺個威嚴,拿住媳婦,整天面色凝重,媳婦稍微有一點兒做得不如意,就給兒子告狀。兒了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一邊是生我養我的親媽,一邊是相親相愛的老婆。說婆婆吧,老人是長輩,張不開嘴;說自己媳婦吧,肯定不樂意,鬧不好兩口子就得冷戰,影響家庭和諧。

要爭取寶爸的理解,良好的家庭氣氛需要互相尊重。家庭是最溫馨的港灣,回到家都想放鬆一下,如果家裡氣氛不和諧,最好是和老人保持距離,分開住,避免產生矛盾。

有了倆娃,婆婆幫忙帶孩子,矛盾重重,怎麼解決


3、生活習慣不同

老人上了年紀,一般牙齒有些鬆動脫落,喜歡吃爛一點兒的食物,和年輕人的口味不同。有了倆娃,大的要輔導學習,小的嗷嗷待哺,晚上容易哭鬧,老人喜歡安靜,身體也不如年輕那樣強壯了,聽見小孩吵鬧休息不好,影響身體。

家裡平時做飯花樣豐富些,既和老人的口味,又給孩子充足的營養。如果有條件,老人可白天看孩子,晚上回自己家住,能保證晚上有個充足的睡眠。如果老人的家和自己家不在一個城市,不得不住在一起,儘量囑咐大的孩子在家裡複習功課、說話走路聲音小一些,保持家裡安靜。

有了倆娃,婆婆幫忙帶孩子,矛盾重重,怎麼解決


4、育兒方法不同

婆婆一般採取老的傳統育兒方式,怕孩子著涼穿很厚的衣服,小孩一出汗更容易著涼。喂孩子總怕孩子餓著吃不飽,使勁兒往嘴裡塞。有句話說得好:“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吃得過多容易讓孩子肥胖。

看見孩子有一些小毛病,比如看手機、吃零售等不進行勸阻,小孩兒願意幹什麼就幹什麼。相信“樹大自然直”,其實孩子的良好習慣是從小培養出來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時候對孩子的品格塑造嚴格一些,形成良好的習慣,大了也會相對省心些。

對於婆婆的育兒方式,用委婉的方式提出來,告訴她科學健康的哺育理念。如果孩子小,白天由婆婆照顧,晚上儘量陪陪孩子,媽媽的言傳身教、榜樣作用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媽媽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有了倆娃,婆婆幫忙帶孩子,矛盾重重,怎麼解決


5、消費觀念不同

老人這一輩子不容易,他們這一代往往有好幾個孩子,生活比較節儉,平時節衣縮食,勤儉持家,把孩子撫養大。而年輕人往往花錢大手大腳,購物慾強,消費理念超前。網購的衣服一大堆,還不一定合適,佔了衣櫥很大空間到時還得清理掉。去超市買一大包食品蔬菜,吃得可能還沒有浪費得多。

老人看不慣,難免嘮叨幾句。媳婦心想:‘我自己掙的錢,願意買什麼就買什麼,又不花你的錢,管這麼多幹什麼’。

有了倆娃,婆婆幫忙帶孩子,矛盾重重,怎麼解決


節約是一種美德,年輕人應避免奢侈浪費的習慣,改變消費觀念,實行節儉主義,生活儘量簡單。該投資的地方要捨得花錢,比如孩子的教育投資等等,對於可有可無的東西,先捂住自己的錢袋子。有合適的衣服給婆婆買一件,老人會很開心。

婆婆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但是能住在一起就是緣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和自己親生父母有矛盾,吵一架過不了多久就會和好如初。而跟婆婆如果發生爭吵,則不容易和好,彼此在心裡繫個疙瘩。和婆婆相處的方式就是相敬如賓,不過高地要求對方,做好自己的本分,保持適當的距離,該照顧的時候照顧。老人能幫就幫,不能幫也彆強求,自己辛苦些,陪伴孩子成長也是一種幸福。

有了倆娃,婆婆幫忙帶孩子,矛盾重重,怎麼解決


我是70後倆娃媽媽,和您分享育兒、教育、親子、孕產知識,歡迎探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