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苦要捨得讓孩子吃,「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現在很多父母捨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寧肯自己千般受累,也不想讓孩子受委屈。其實孩子多吃點兒苦無妨,增加人生的體驗,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意識,堅韌不拔的品質,在逆境面前不徘徊,成就生命的輝煌。

這三種苦要捨得讓孩子吃,“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1、勞動的苦

現在城市裡的孩子很多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個個“小吃貨”,品味美食的能力大大超過父母,卻不知食物怎麼來的,糧食和蔬菜的種植和生長過程。平時學習緊張,怕影響孩子,不讓孩子幹家務活。可以讓孩子嘗試種種莊稼,體會勞動的艱辛,全更加熱愛生活。

這三種苦要捨得讓孩子吃,“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我家大寶也曾有過和爸爸一起種蔥的經歷,原來種菜也是一個技術活,挖溝、插苗、穩苗、固土、澆水,大寶穩苗爸爸固土。孩子體會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難,嚐到了烈日炎炎下汗流浹背的滋味,理解了農民種糧食的艱辛,有了親身體驗,更加珍惜糧食和懂得節約。

平時讓孩子做做家務活,刷碗、收拾碗筷、打掃衛生,做幾個簡單的飯菜,感受勞動的快樂和辛苦,也更能明白父母生活的不易。

這三種苦要捨得讓孩子吃,“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2、挫折的苦

適當地讓孩子遭受一點兒挫折。當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當受到老師批評的時候,當被同學誤解委屈的時候,都是鍛鍊心理素質、提高抗擊打能力的好機會。沒有人總是一帆風順,挫折是一種財富。總是頭戴桂冠,不知失敗的滋味,一個大浪打來或許會暈頭轉向,一蹶不振。

這三種苦要捨得讓孩子吃,“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挫折面前更能看出人的品質,增加人的修養。遭受挫折,不要急著批評孩子、諷刺孩子。有的父母一旦孩子成績沒考好,回到家便是狂風驟雨,埋怨孩子,或許內心裡覺得孩子丟了自己的面子,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每個孩子都想考出好成績,成績有起伏也是規律所在。不要總想著讓小孩考第一,給孩子制定一個階段內合理的目標,多鼓勵,培養堅強的心理素質。想孩子所想,幫助孩子擺脫困境,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從失敗的泥潭中掙扎出來,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會無往不摧。人生總有低谷和高峰,勝不驕,敗不餒,在挫折面前泰然自若,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在與困難較量的過程中,自己也慢慢成熟起來,強者總是勇於拼搏的。

這三種苦要捨得讓孩子吃,“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3、學習的苦

學習是辛苦的,也是快樂的,甘苦自知。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要有一種坐穿板凳的精神,保持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學習是枯燥的、無趣的,不比聽聽音樂、把玩手機、和同學聊聊天、看看娛樂節目、欣賞時尚大片來得輕鬆有趣。

這三種苦要捨得讓孩子吃,“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人都有不自覺地選擇輕鬆娛樂、逃避艱難的本性和惰性,一旦沉迷其中,便覺學習是個苦差使,哪裡有享樂好玩。但倘若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摒棄心中的懶散,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學習中,把攻克一道道難題當作興趣所在,苦也不覺苦,當辛苦的付出換來優異的成績時,品嚐到勝利的滋味,那麼所有吃過的苦都將轉化為財富,沒有苦哪來甜。

這三種苦要捨得讓孩子吃,“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優秀是一種習慣,習慣了吃各種苦,以苦為樂,培養孩子樂觀向上、自律自省的良好品格,未來可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我是70後倆娃媽媽,和您分享育兒、教育、親子、孕產知識,歡迎探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