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怎麼做到不折騰?江蘇取消小高考等級的啓示是什麼?

江蘇省教育廳官方網站近日發佈《關於對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方案作出部分調整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參加2020年及以後高考的學生,學業水平測試(俗稱“小高考”)必測科目成績將取消ABCD等級以及“見A加分”政策,只以合格與不合格兩種方式呈現。這一新方案的出爐,大大減輕了高中學生備考“小四門”的壓力。

高考改革怎麼做到不折騰?江蘇取消小高考等級的啟示是什麼?

對於這一改革調整,有輿論分析這是對江蘇學生的“利好”,是改革的“進步”。然而,對於之前將必測科目實行加分的做法——見A加一分,4A加五分,當時的輿論也曾對改革點贊,認為這是促進學生重視必測科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實,這是不改革教招考一體化考試招生格局,只對考試科目、科目分值、計分方式進行調整出現的必然結果:納入高考計分的科目應試化,不納入高考計分的科目則邊緣化。納入時輿論“說好”,注重全面發展,取消時也“說好”,減輕負擔。但本質上說,只進行科目調整的高考改革,實質是折騰。高考改革不能再集中在科目改革上,而應該切實推進錄取制度改革。

可以預計,在取消必測科目ABCD等級以及“見A加分”政策之後,必測科目的重要性會進一步降低,此前必測科目的重要性,就低於3+2科目(3指語數外,2指考生選測計等級的的兩門科目),為此,也會有人擔心,這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當初江蘇在2008年推出高考改革新政時,為了引導學生重視學業水平測試科目,是對全A的學生加10分的。

近年來,江蘇在對2008年的高考改革方案進行反思,認為這一改革方案,並沒有取得好的改革效果,甚至被批評為“折騰”。在規劃新高考改革時,江蘇提出了3+2+1方案。這一方案相對於浙江和上海實施的3+3方案來說,更符合高中教學的現實,會避免發生在浙江和上海的選科博弈——江蘇的3+2+1方案,要求所有考生必考一樣的語數外之外,要在物理化學,或歷史政治中二選一,再在生物、地理中選考一門。這一方案還沒有得到最終批准,據稱是因為這一方案,和國家高考改革方案要求的文理不分科並不吻合,“物理化學“或“歷史政治”二選一,就類似於文理分科。

而新高考推進的取消文理分科改革,是一直存在爭議的,贊成者認為這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反對者則認為,這會增加學生負擔。但從實際操作看,取消文理分科並沒有起到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培養的作用,因為一方面,實行3+3科目組合後,有的學校的“分科”,從高一起就開始了,而學生選擇每一科目組合,出發點不是培養只是的學科素質,而是獲得更高的等級和高考分數。

高考改革怎麼做到不折騰?江蘇取消小高考等級的啟示是什麼?

這是高考錄取按科目總分排序錄取無法迴避的問題。江蘇2008年的高考改革,實行3+2,這還是科目調整,出現後面的問題,是必然的。目前國家推進的新高考3+3改革,還是科目改革,錄取改革突破不多,因此浙江、上海的3+3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主要原因是最終按3+3總分排序錄取。就是江蘇的3+2+1方案獲批通過,在具體推進中,還是會出現針對3+2+1的新的應試,學校的教學組織和學生的學習會圍繞怎樣提高3+2+1分數進行。

因此,江蘇這次取消小高考等級,和見A加分政策對新高考改革的啟示是,高考改革不能再在只調整考試科目、在如何設計分值上做文章,而必須改革錄取制度。江蘇的下一步高考改革,如果還是隻有科目調整,沒有錄取制度改革,改革也終究難以突破當前的應試困境。改革不要再在科目調整上折騰,這應該成為我國社會的共識。

高考改革怎麼做到不折騰?江蘇取消小高考等級的啟示是什麼?

依照這樣的共識,選擇有二,一是如果認為錄取制度無法打破,那麼,就不要一味尋求科目改革,指望科目改革帶來基礎教育的教學變革。在總分錄取模式之下,科目組合不必搞得那麼眼花繚亂,客觀而言,目前的科目組合,還不如上個世紀80年代的高考科目組合。這也是輿論對近年來的高考改革感到不滿的原因之一,覺得科目調整就是在搭積木,出搭積木的方案容易,但卻沒有考慮對學校和學生、家庭帶來的影響。二是認真思考如何推進錄取制度改革,排除現實中阻礙建立新的錄取制度的障礙,比如,針對社會公眾擔心的高校實行自主招生會帶來不公平不公正問題,啟動對高校治理,尤其是招生的改革,而不能因為高校存在辦學不透明的問題,就不推進改革,而且,這些不透明問題,即便不進行高考改革,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