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鄉情 知青再回南朱劉

忘不了的鄉情 知青再回南朱劉

陝西網訊(記者 張艾)10月13日一大早,空港新城北杜街辦南朱劉村鑼鼓喧天,人頭攢動,村民們喜氣洋洋地聚集在村委會廣場。村民劉阿敏說,他們昨天晚上就開始忙活了,目的就是為了迎接五十年後回鄉的知青們。此次活動由空港新城建平集團、南朱劉村委會聯合舉辦。

忘不了的鄉情 知青再回南朱劉

聚會上,南朱劉村黨支部書記閆浩發表致詞,他首先向回村的知青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對知青為南朱劉村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致以崇高的敬意,並表示南朱劉村不會忘記他們的辛苦和付出,要讓知青情、知青愛這筆寶貴的財富留給下一代,同時,希望知青們能夠常回家看看,南朱劉村永遠是知青的老家。

忘不了的鄉情 知青再回南朱劉

村民代表老婦聯主任杜秀芳發表講話,她說,知青們剛來村的時候就是一群十幾歲的娃娃,今天是事業有成,榮歸故里,回村探望,村民們高興地就是迎接親人。她回憶,知青們剛來的時候,沒有農村生活經驗,村民就在生活上和勞動中經常幫助照顧他們,而知青們則給村民教些文化知識。她的大兒子就是在一個知青教師的引導中,踏進學校的大門,後來在學習中寫得一手好字,現在城裡有不錯的工作,就是源於知青的啟蒙教學。

忘不了的鄉情 知青再回南朱劉
忘不了的鄉情 知青再回南朱劉

抹不去的記憶,忘不了的鄉情。五十年後,當知青們走進曾經生活奮鬥過的地方時,再看到一張張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容時,不由得喜極而泣,彼此緊握雙手,有的是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知青郭亞英代表回鄉知青在聚會上發表講話,他說自己經常想起村裡的大皂角樹和村口的澇池,在南朱劉下鄉生活的經歷是知青們一生的財富,對他們後來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感謝感恩村民當年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和照顧,使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才很快融入到生產隊的大家庭中,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廣闊的農村天地接受再教育而大有作為;知青郭聰靜老人說,南朱劉是她的第二個家,一輩子都忘不了,當她回來看到村子變得家家樓房,平坦的水泥街道,環境美好,再也不是當年的泥水爛路,土牆土房了,就替村民們高興,也直誇讚村領導為民辦實事。

忘不了的鄉情 知青再回南朱劉

隨後,建平集團董事長朱建平對此次知青回鄉做了簡單總結,他說,知青們來到貧窮的南朱劉村,他們流過淚,流過汗,但是也給南朱劉帶來了城市的氣息,田間地頭的載歌載舞給村子增添了文化藝術的氛圍,改變了村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對此,他表示感謝。並告訴知青,現在看到的新面貌的南朱劉,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幫助下,在村民的淳樸善良,在辛勤的勞動中舊貌換新顏,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忘不了的鄉情 知青再回南朱劉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知青們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插隊落戶,離開父母家人,來到了渭北原上的南朱劉村,開始了他們的下鄉生活。當年的南朱劉村房子爛,路爛,人都穿得爛,用村民的話說,就是“人難住,客不留,茅草房裡數星星”,十里八鄉有女不嫁南朱劉。就是在那樣的環境中,一群城裡的年輕人與南朱劉村的村民們一起生活,一起下田幹農活,結下了醇厚的情誼。今天,知青們帶著深深的情感迴歸到曾經生活過、奮鬥過的地方,尋訪當年下鄉插隊留下的足跡,回顧那段讓人永生難忘的歲月,探訪這幾十年來南朱劉村的巨大變化。今天,他們看到南朱劉村變富有了,變美麗了。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老書記朱建平。當年,就是身為團支書的朱建平帶著一幫子熱血知青大戰紅土坡,把村子北的坡地修成了可以種糧食的梯田。後來,他自己在外打拼有成,致富不忘家鄉人,回村帶領大家脫貧,並立下三年六變的誓言:進村道路暢通化,主幹街道水泥化,莊基佈局整齊化,街道面貌園林化,農家灶房燃氣化,產業結構對元化,並捐資建校,為豐富村民的業餘生活新建多處文化休閒廣場,農家書屋等文化娛樂設施,可以說村民上學、醫療、就業等民生事業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還創辦了硃砂有限責任公司,積極發展雜果、蔬菜、養殖三大支柱產業,在他的帶領下,南朱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終於摘掉了貧窮的帽子,才成為現在的省級文明示範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