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水暫停34小時後重新流動 江邊牧民舉著望遠鏡開心笑了

海拔3527米,腳下就是金沙江,扎西舉著望遠鏡,鏡筒中,是一棵金色喬木,扎西笑了……一夜之後,藏在水中的樹,終於出現。在他左側,陳華指著江水下游,眾人簇擁著,望過去,江畔房屋,露出水面,金沙江水,正在緩緩南去。一個本鄉牧民、一個異鄉修路工人,異口同聲,“對了、對了!”

白玉縣日西村,站在山坡遠眺,金沙江水蜿蜒而去。這裡也是監測白格堰塞湖的制高點。10月13日,山崖上,民兵、村民、修路工人排成一排,守望34個小時後,對岸山坡留下一條水痕。下午4點,甘孜州水文站傳來信息,堰塞湖庫區容量減至5500萬立方米,水位已經從2931米下降至2898米。

金沙江水暂停34小时后重新流动 江边牧民举着望远镜开心笑了

雪山深處江水汩汩

“暫停”的脈搏突然跳動

10月11日上午7點,甘孜州白玉縣與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交界處發生山體滑坡,泥石俱下,形成堰塞湖,這條長江上游的大江,引來各界關注。江水踟躕不前,就在日西村扎西大叔的牧場旁邊。

1200多公里跋涉,陳華從川東小縣來到金沙江畔修築盤山公路,走南闖北二十年,這種陣仗還是頭回看到。10月13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一行從白玉縣城前往日西村觀測點,四驅車沿著山路向前,雲霧穿過杉樹林,碎石路鋪上一層白雪,遠處高山銀裝素裹,佇立天地。從海拔3020米爬升到4680米,越野車終於“屈服”,前往觀測點只能棄車徒步。

在徒步半小時之後,風急天高的茫茫雪山,一輛皮卡車,載著一車修路工人出現,“前面還要再翻一座山,走路怕要兩三個小時。”司機探出頭,拍著車門,“上車吧!”

下午1點,金沙江橫貫群山,在陽光下反射出一道弧線。觀測點的山頭,兩座帳篷搭在高山草甸,陽光下,人們躺著、坐著、站著,目光始終注視著腳下江水。“對了,對了,退了十多米了!”一位民兵告訴記者,早上7點左右,江上霧氣還沒散盡,江水對面的房子,已經出現在了視野,隱隱約約,有些夢幻。

腳下江水,昏黃,宛如油畫,泥沙匯入江中,有些黏稠,遠處兩山之間,卻能清晰看到,江水已經漫過了堤壩。

金沙江水暂停34小时后重新流动 江边牧民举着望远镜开心笑了

村裡人:

金沙江邊有冬季的牧場

扎西是村裡人,站在山坡上,累了,哪怕躺著,他也拿著望遠鏡,歪著腦袋看著江水兩岸。兩天了,江邊灌木叢慢慢浮出來,一棵金色喬木,離江水越來越遠。他在灌木叢搜尋著,希望家裡的三頭犛牛能夠出現。

常年暴露在高原的陽光下,45歲的扎西一臉黝黑,和厚實的臂膀很搭。搭話時,記者問他,山體滑坡怕不怕?“怕!怎麼不怕!活了半輩子,沒見過江水斷流過。”扎西很坦然,他擔心會有更多山體滑坡,江水抬升,江邊的牧場就遭殃了。

9月中旬,山裡開始下雪,犛牛要準備從山坡上往金沙江邊轉移,在那裡度過兩個多月。扎西家養了10多頭犛牛,除了活躍在山坡上的,已經有三頭跑到了江邊灌木叢,江水上漲之後,他沒有再看到犛牛的身影。

“山下犛牛肉38元一斤,骨頭都要賣35元一斤呢。”扎西不甘心,一遍一遍搜尋著犛牛的蹤影,他更擔心的是,這個牧場消失在江水中,這個冬天該怎麼度過?

夜晚睡覺也不踏實,迷迷糊糊,耳朵聽著窗外動靜,落石撲通砸落水中,他也要走出門外,望著對面山樑,黑漆漆的,只有頭頂是滿天星斗。

10月12日下午5點,“膨脹”的江水終於越過堰塞湖壩體,從涓涓細流到流水拓寬,大自然的“神來之筆”,讓大家喜出望外。

江畔房屋、江中樹木,都回來了,在江水上游,一個月牙形的草地,也朝著圓月形狀,一點一點恢復。

扎西裂開嘴,笑了起來,他把消息告訴了縣裡親戚,讓他轉告在縣裡讀書的孩子,“金沙江水開始流動了”。

金沙江水暂停34小时后重新流动 江边牧民举着望远镜开心笑了

異鄉人:

為“江水”讓路的工程準備復工

離開家鄉,外出掙錢,陳華去過很多地方,老家是川東淺丘,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修築公路,他也一點不露怯。“西藏的工程都做過,早就沒高原反應了。”離家1200多公里,陳華在今年6月進入甘孜州,他所在的四川智洪建設公司,要在山裡修一條牧民進出的公路。6月的高山,山花爛漫,這裡的工地,就和在高原做過的其他工程一樣,安靜、孤寂,活動在眼皮下的,除了摩托、皮卡,就是搖搖晃晃的高山犛牛。山坳中,幾塊木板一拼,彩條布往上面一搭,三三兩兩的工人就住在一起,出工、休息。

如果不是因為對岸的山體滑坡,他還很難下到海拔3000多的山頭,看一眼別樣的金沙江。“比老家的渠江寬多了!”不過,這江水,已經沒有渠江那般洶湧澎湃。

山下出現了堰塞湖,山上的工程也停了,工程隊要保障道路的通暢,讓專家、觀測人員儘快到達觀測點位。剛剛攪拌好的水泥,凝固了,攪拌機和工程車停靠在雪山平地,窗戶上落滿白雪。

金沙江水暂停34小时后重新流动 江边牧民举着望远镜开心笑了

只有皮卡車還在山間跑著,最多的時候,每天要跑三趟,在1000米的海拔高差爬上爬下,尾箱裡,塞滿雞肉的編織袋,堆在一起。要保障觀測點的物資,工程隊也變成了志願者,拉帳篷、裝食物,運送到觀測點的帳篷。

10月13日下午,陳華和幾個老鄉也站在山頭上,尋找此前關注的幾個點位,其中一個老鄉看到過唐家山堰塞湖,眼前的江水,顯然比當年看到的還要嚇人,“這裡面泥沙太多了。”他剛說完,一旁的藏族村民抓住他,開起玩笑,“嘿!是不是你帶來的哦!”大家鬨堂大笑。

“你看那棵樹,離江水的直線距離已經有幾十米了。”陳華轉移了話題,居高臨下,他也對自己的估測很有信心。常年與青山為伴,他的視力很好,江水退去,留在山林的一條印記,他也能夠清晰辨認出,再往下,就是堰塞湖壩口,一夜之間,這裡築起大壩,今天再看,水已經漫過去了。他也知道,金沙江恢復正常後,工程也將再次恢復,一段一段,水泥路將鋪向老鄉家門口。這時的大山,將重歸平靜,山頭聚集的專家、民兵、記者,都會一波一波下山去。

等到過年的時候,他們也會下山,回到老家。“這次的新聞事件不是手機上看的,是親身經歷的哦。”陳華說,老家的人,更不會看到這種堰塞湖。

堰塞湖庫容量下降

江水漸漸恢復正常

山坡上,人們關注著哪些東西,又從水裡冒了出來;山坡下,水文監測站,監測著江水流量。當天下午4點,一個好消息傳了出來,白格堰塞湖庫容量下降到了5500萬立方米,減掉了億位數。根據四川省水利廳總工程師梁軍的介紹,水位已經從最高時的2931米下降到了2898米,抽出的這33米,讓人們緊繃的神經開始鬆弛。

下午3點,日西村的山坡上,太陽還懸在空中,天空中卻飄起了小雪,等到越過山峰,又是彩林遍佈,風清氣朗。一天四季,晦明變化,充滿不確定,但眺望遠方的人,終究守得雲開。

(文中扎西為化名)

成都商報記者 宦小淮

攝影記者 王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