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刻板印象 餐飲標識的自我革命

餐飲和旅遊,這兩個曾經八杆子打不著的行業,如今卻為共贏相互幫襯,舉案齊眉。旅遊的理念一旦滲透進餐飲行業,隨即對品牌的視覺標識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比如暖色增進食慾,過去幾乎被奉為天條戒律,一旦觸犯就會有大刑伺候。不管是洋快餐,還是傳統的中餐,都離不開熱烈的紅、暖心的橙和明亮的黃。這紅橙黃既是食物的顏色,也象徵著餐飲人引以為豪的煙火氣。

然而在輕食風的頻頻吹拂下,很多腦洞大開的設計風格,一股腦兒闖進了我們的視野。

春暖花開季,一向熱愛大紅的肯德基開了間小清新的“綠小館”K-PRO,偏愛暖心橙色調的吉野家推出了白色冷淡風的慢食店,被譽為民工之友的沙縣小吃,也一改往日中式喜旺畫風,打造少女心滿滿的粉紅系網紅店。

就連火鍋業的海底撈在2017年剛換完LOGO後,也微調原有的色調風格,在新開設的門店啟用黑白灰三色打底的空間裝飾,用清新和時尚的風格迎合8090後消費者,雖然業內議論紛紛,但海底撈此舉成功地引起了餐飲業和消費者的關注。

這一波餐飲品牌從拼產品到拼視覺的轉變,說明了餐飲業的經營者開始重視顧客和餐廳色彩的心理互動,嘗試顛覆固有色彩模式。

顛覆刻板印象 餐飲標識的自我革命

色彩是消費者對餐飲品牌的第一視覺感受。消費在升級換代,年輕顧客漸成主流,在餐企的營銷中,不同色彩所代表的屬性和它與顧客的關聯也該與時俱進。正所謂,顏色用得好,顧客來得早,研究色彩的意義也就在此。

快餐在餐飲業佔了很大的比例,我們發現,麥肯等快時尚餐飲都是以熱烈的紅色為主調,包括吉野家的暖橙色、真功夫的亮黃色,都能讓消費者在很遠的地方一眼認出品牌並帶動他們的消費念頭。

營銷界有個不成文的7秒定律:即人們在7秒內就可以確定是否有購買商品的意願,在這7秒鐘內,色彩作為第一視覺,它的作用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顛覆刻板印象 餐飲標識的自我革命

色彩的作用最直觀,在快餐行業裡,服務員一般穿著最亮眼的衣服如大紅,餐廳經理則用淡色系工衣代表其專業的態度,而早期時廚房人員則用白色代表整潔,近期也有部分快餐店的廚師採取更耐髒的黑色來代表嚴謹。

在快餐的設計裡,一般多采用淡色和硬度較高的桌椅引發用餐完畢的顧客的焦慮感,這樣一來,翻檯率就提升了。

而日料餐廳的LOGO多采用簡單風格,以此來搭配產品的素雅簡潔。以此給消費者帶來舒適而緩慢的感覺,提升品牌美譽度,同時日料在器皿上多選擇大黑為主色調,因為大黑可以給消費者莊重內斂的印象。

顛覆刻板印象 餐飲標識的自我革命

在酒吧,這個業態需要的是顧客去盡情宣洩自己的情緒,其色彩和環境更加直觀外露。釋放青春的狂野是顧客來酒吧的目的,但在酒吧環境和第一層燈光的重壓之下,顧客的心理陰暗面就會受到刺激,這時候酒吧再用奔放、更加狂野而刺激和五顏六色的燈光瞬間撞擊之下,情感向外釋放,顧客就會徹底放飛自我,青春就此燃燒。

色彩既是一把簡單而有力的營銷利劍,更是一種能造成顧客特殊心理效應的手段,它無聲無息,卻能透過人的雙眼在顧客的心裡沉澱為一種心境,拿捏餐廳的場景,操縱顧客的情緒。

無論是小餐廳還是大餐廳,快餐還是正餐,如果說產品是品牌的靈魂,那標識就是承載品牌靈魂的容器,通過錦上添花的無縫搭配,二者相得益彰互相包容,引導顧客的心智,就能創造深層次的消費儀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