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詞作中的愛國情懷

又逢國慶佳節,神州大地一片喜氣洋洋。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我們不應忘記,國泰,才能民安,祖國繁榮昌盛,老百姓才能開開心心過節。自古以來,曾有多少英雄志士為了中華民族拋頭顱灑熱血,慷慨悲歌,鑄造民族之魂!今天,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些著名的古人詞作,體會那其中的豪情壯志,愛國情懷!

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歷代詩餘》卷一百十七引陳鬱《藏一話腴》武穆《賀講和赦表》雲: “莫守金石之約,難充溪壑之求。”故作詞雲:“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絃斷有誰聽?”蓋指和議之非也。又作《滿江紅》,忠憤可見。其不欲“等閒白了少年頭”,足以明其心事。

張元幹《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宋王明清《揮麈後錄》卷十紹興戊午(一一三八),秦會之(檜)再入相,遣王正道(倫)為計議使,以修和盟。十一月,樞密院編修官胡銓邦衡上書(文長不錄),請斬王倫、秦檜、孫近三人之頭。疏入,責為昭州鹽倉,而改送吏部,與合入差遣,注福州籤判,蓋上初無深怒之意也。至壬戌歲(一一四二),慈寧歸養,秦諷臺臣,論其前言弗效,詔除名勒停,送新州編管。張仲宗元幹寓居三山,以長短句送其行。

朱敦儒《

相見歡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張孝祥《六州歌頭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歷代詩餘》卷一百十七引《朝野遺記》張孝祥《紫微雅詞》,湯衡稱其平昔未嘗著稿,筆酣興健,頃刻即成,卻無一字無來處。一日,在建康留守席上作《六州歌頭》,張魏公讀之,罷席而入。

《藝概》卷四詞莫要於有關係。張元幹仲宗因胡邦衡謫新州,作《賀新郎》送之,坐是除名,然身雖黜而義不可沒也。張孝祥安國於建康留守席上賦《六州歌頭》,致感重臣罷席。然則詞之興、觀、群、怨,豈下於詩哉!

辛棄疾《水龍吟

為韓南澗尚書壽,甲辰歲。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張惠言曰:茂嘉蓋以得罪謫徙,故有是言。(張惠言《詞選》)

沈曾植《稼軒長短句小箋》《龍洲詞》有送辛稼軒弟赴桂林官《沁園春》詞,有“三齊盜起,兩河民散,勢傾似土,國泛如杯。猛士雲飛,狂胡灰滅,機會之來人共知。何為者?望桂林西去,一騎星馳”云云。又云:“入幕來南,籌邊如北,翻覆手高來去棋。”似即贈茂嘉者。詞語可與此章相發,第彼顯此隱耳。

《宋四家詞選》上半闋北都舊恨,下半闋南渡新恨。

《藝蘅館詞選》丙卷《賀新郎》調,以第四韻之單句為全篇筋節,如此句最可學。

《人間詞話》卷下稼軒《賀新郎》詞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絕妙,且語語有境界,此能品而幾於神者。然非有意為之,故後人不能學也。

以上文字均選自《唐宋名家詞選》(全本)

古人词作中的爱国情怀

本書收錄唐宋兩代名家94人、詞作866首(另附元代1家、詞作19首)。每一家均附作者小傳,詞作後選錄歷代點評,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每一首詞均標明平仄韻位,起到部分詞譜的作用,極便欣賞與學習。

此書初版問世於1934年,一時洛陽紙貴;1955年修訂,傳統上視為“正宗”的婉約派作品比重被削弱,如吳文英詞由原先最多的38首驟減至10首,豪放派作品則大幅增加。這固然與龍氏詞學思想發展、可用資料更豐富有關,但也有學術以外的因素,故亦有專家對此本表示不滿。現以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修訂本為底本,校以1934年開明書局初印本,恢復被刪除的158首詞和自序等,以成“全本”,全面而真實地反映龍氏選目意圖和詞學觀點,亦可見其前後思想之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