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華詩歌賞析散論之時光之痛

在寫此文時,我想起了美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裡的一句話:“與我們自己的私人意見相比,輿論是一個軟弱的暴君。恰恰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決定了他的命運,更確切地說,是指出了他的命運。”

一個女詩人特殊的命運被關注源於詩歌,詩歌被關注源於微信,她的成功不僅於此,還在於:“輿論是一個軟弱的暴君”和“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決定了他的命運”。梭羅的這句話用在當紅女詩人餘秀華身上最為不過。對於傳媒而言,詩歌是極為“敏感”的文本,卻也是滲透最廣的文本。文學研究自有它的一套體系,但是,“餘秀華”顯然超躍了文學範疇。本文試圖從媒介研究結合文藝理論的角度,去闡釋一個成功的詩歌案例,在當下媒介時代,對於詩歌與大眾的關係,或許有其特殊意義。(摘自前言)

餘秀華詩歌賞析散論之時光之痛

(餘秀華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

餘秀華詩歌散論目錄

———媒介、文本、女性、知識結構與創作的關係

一、 起源

二、 文本與媒介

三、自媒體下的寫作與傳播

四、 網絡文本的娛樂性與社會生活

1. 喜劇與“小丑文化”的娛樂性

2. 鄉土情結和 “優越感” 消費心理

3. 網絡的“虛擬性”和“故事性”

4. “大話西遊式” 無厘頭的娛樂性及 “數據”

5. 網絡及影視歌曲的 “流行文化” 元素

6.社會情感的 “人群畫像”

餘秀華詩歌賞析散論之時光之痛

五、 知識結構與詩歌的寫作

1. 新詩的出現宣告了中國詩歌的最大轉型

2. 知識結構的轉型意味著寫作的困境

3. 餘秀華從古典的女子走向現代的舞臺

六、 文本與女性

1. 女性、女權與鄉土中國

2.“天使與惡魔”的情慾

3.“失樂園” 的情感

4. 語言暴力的 “鄉罵”

5. 鄉土詩歌的開闊

6. “本我” 的時光之痛

結語

餘秀華詩歌賞析散論之時光之痛

《詞語的色彩:當代女性詩歌散論》

章節選讀:

餘秀華:“本我” 的時光之痛

在這裡,我度過了許多不該度過的時光

比如陽光好的中午,月季花在窗外啪啪打開

那隻花貓在院子裡打滾

有時候嘹亮的交談,如同天空落下的雲朵

我也不為所動

在床上的時光都是我病了的時光

我慢性的,一輩子的病患讓我少了許多慚愧

有時候我想把一張床佔滿

把身體捶打得越來越薄。這時候總是漏洞百出

心蓋不住肺

這張床不是婚床,一張木板平整得更像墓床

冬天的時候手腳整夜冰涼

如同一個人交出一切之後的死亡

但是早晨來臨,我還是會一躍而起

為我的那些兔子

為那些將在路上報我以微笑的人們

2014年12月,餘秀華寫了一首 «床» 的詩。 這首詩還原了質樸的生活,可以看出她日常生活真實的一面。

如果詩人有精神出軌一說,那麼餘秀華經歷了人間、地獄、魔界、仙界的出軌。這種精神的高蹈成就了她詩歌中的差異性。那麼,其生活本真的一面又如何? 由於行動不便,餘秀華最親近最熟悉的莫過於每日就寢的 “床”。

詩歌的第一段展現了一位農村婦女“小資”的一面。女性的細膩、對美的嚮往,餘秀華在這首詩中表達了與眾不同的精神向度。如月季花開是 “啪啪打開”,花貓“院子裡打滾”的閒適,與“天空落下的雲朵”是“嘹亮的交談”。靜動之間,耳朵、眼睛、嘴巴以及“我也不為所動”的意念,形成“五感六覺”上的立體空間。

第二段敘述了病弱的身體與“床”的隱喻。第一段的 “外在” 與第二段 “內在” 對比,形成鮮明的生命時空之差別。第三段再次遞進到生命的深層意義: “人生”。“婚床”與“墓床”,鮮花與悲涼。詩人在寫到“死亡”之後,才有了一種灑脫,才在結尾“為我的那些兔子/為那些將在路上報我以微笑的人們” 轉變成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或者說對生活的態度。

«床» 這首詩歌的語言色彩斑斕,明暗間參差錯落。一種極其複雜的心理非痛入骨髓者所能理解,其中更有一種無以表達的人生意義上的 “時光之痛”。 我想起弘一法師的絕筆“悲欣交集”。

綜觀餘秀華的詩歌,其作品豐富多元,走紅的幾首代表性詩歌,正是她長年積累下水到渠成的“精品”。拋開媒介機構等客觀因素,她的走紅離不開她自身在詩歌研讀創作上的努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寫此稿時餘秀華在詩人圈中都是爭論的漩渦,不認可餘秀華的人有的因閱讀視野有限,存在代際觀念因素;有的因其關注點不同,只關注媒體的話題呈現,如對苦難的消費,而沒有看到她大量詩歌文本的呈現。

另外,深入研究餘秀華作為一名殘疾人追求平等和女性獨立自主意識後, 會發現其深處的心理表現不單單在詩歌層面上。作為一個女人,日後經濟寬裕還將體現在行動上,以此實現自身對愛情的彌補。或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她的詩歌, 在命運的壓抑下骨子裡是對生命的謳歌。其詩歌通過微信朋友圈等自媒體的傳播之廣,暗合了這個時代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心理的壓抑、孤獨、幻想以及 “性” 焦慮的諸多心理。 ——科技越發達,資本越豐盛,群居的人類越發變成 “孤獨的個人” (本雅明語)。

2015.11.1

節選自《詞語的色彩:當代女性詩歌散論》作者:池沫樹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7.11

餘秀華,女,1976年生,湖北鍾祥石牌鎮橫店村人。代表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作品被《詩刊》微信號發佈後,餘秀華的詩被熱烈轉發,人們驚豔於餘秀華的天才和詩歌的質樸滾燙、直擊人心。著有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月光落在左手上》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