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亞得里亞海位於意大利和巴爾幹半島之間,一邊擁抱著意大利東部,一邊串連起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黑山以及阿爾巴尼亞等國家。它綿延的海岸線上點綴著幾顆亮眼的明珠,比如我們熟知的水城威尼斯,又比如杜布羅夫尼克。

杜布羅夫尼克位於克羅地亞狹長海岸線的最南端,曾被英國著名劇作家蕭伯納形容為“人間最像是天堂的地方”,英國浪漫詩人拜倫為其取了一個美麗的稱號:亞得里亞海明珠。

最近兩年,因為化身為熱播美劇《權力的遊戲》中的“君臨城”和“魁爾斯”,杜布羅夫尼克在全球一眾影迷與旅行愛好者中出盡了風頭,一躍成為歐洲人最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它也是克羅地亞最有特色、最炫目的一張名片。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中世紀古城

杜布羅夫尼克是從斯拉夫語“dubrava(意為森林)”衍生出來的。7世紀以前,這裡曾作為羅馬帝國的一個城邦,當時的名字叫“拉古薩”。而後,隨著十字軍東征和東西方貿易的發展,杜布羅夫尼克依靠航海貿易起家,在意大利同巴爾幹半島的貿易中充當中轉站。

自14世紀開始直至1808年,杜布羅夫尼克成為自由邦,即“拉古薩共和國”。該國的國力在15、16世紀時達致高峰;16世紀中期起,拉古薩向奧斯曼帝國交納貢稅,但保持獨立並享有商業特權。當時的拉古薩擁有幾百只商船,不僅輾轉於歐洲各大港口,而且遠至北非和小亞細亞,是亞得里亞海東岸唯一一個可以和威尼斯公國相匹敵的國家。如今我們所見到的老城也大多是那時留下的遺蹟。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然而在1806年,為了對抗沙俄與黑山聯合艦隊的圍攻,拉古薩不得不允許法軍借道入城。信誓旦旦的拿破崙一世許諾給拉古薩人以自由,然而法軍甫一入城便背信棄義地封鎖了港口,迫使拉古薩人投降。據說在投降那天,城牆上所有旗幟與城徽全被塗成黑色以示悲傷。

整座城市先是歸於法國控制下的意大利,後歸屬於奧匈帝國,最後才在1918年歸還給南斯拉夫,並改名為杜布羅夫尼克。

然而平靜並未持續太久,1991年,這座城市的古建築在前南鉅變的炮火中遭受重創,曾經的亞得里亞海明珠滿目瘡痍,直到1992年克羅地亞軍隊進入,杜布羅夫尼克才從戰爭中被拯救出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儘管歸屬於克羅地亞,但杜布羅夫尼克與克羅地亞的國土並不相連,而是被波黑唯一的出海口涅姆港從中間穿插而過,兩地之間的24千米海岸線歸屬於波黑。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斯拉夫的雅典”

而今,漫步在杜布羅夫尼克,絲毫感覺不到城市曾有過的創傷。

整座城市分為老城和新城,老城坐落在達爾馬齊亞海岸南端的一塊石灰岩上,從高處俯瞰,厚實的米白色城牆包圍著斑駁的紅色磚瓦屋頂,清澈湛藍的亞得里亞海從三面將城市環抱起來,杜布羅夫尼克宛如一片攤在海面上的巨大貝殼。

老城也是杜布羅夫尼克最有看點的地方。老城被高大的花崗岩城牆包圍,每隔不遠就有一座碉堡,城牆外有護城河圍繞,城內完好地保存了莊嚴宏偉的教堂、精緻典雅的修道院以及古典華麗的大公府,古羅馬、哥特式以及巴洛克風格的建築保存完好,加上豐富的歷史文化,杜布羅夫尼克有“斯拉夫的雅典”之稱。老城的圖像甚至出現在克羅地亞50庫納的鈔票上。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遊覽杜布羅夫尼克,有三種最基本的方式:一是老城閒逛。城中的街道、廣場、教堂及鐘樓,都值得慢慢欣賞。二是在城牆上走一圈。可以看海、看山、看滿城的紅屋頂,與在城中漫步的感覺完全不同。三是爬上城後的山頂俯瞰老城。

在進城的那個瞬間,老城的影像便定格在記憶的底片上。走在城中,時間也彷彿停滯下來,不同時期的建築完美地聚在一起,這裡是中世紀的噴水池,那裡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這邊是羅馬時代的修道院……不用特意區分它們的名字,也不用想旅行指南上是怎麼介紹的,隨便走吧,哪裡都是風景,哪裡都有驚喜。小城的安靜是屬於生活在城中的本地人的。學校在城市東面,上學的孩子三三兩兩穿城而過,稚嫩的臉孔迎著朝陽,背景是幾百年前的老城牆……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世界上最大的石頭城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既是歐洲第一個“古城世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頭城”,城內房屋、道路以及城牆,全部用石材修建。

歷史上,這一地區曾是海上列強必爭之地。杜布羅夫尼克雖為彈丸小城,卻以堅固的城堡、靈活的外交手段,在長達800年的時間中以“拉古薩共和國”的身份存在。直到1806年被拿破崙的軍隊佔領,共和國的時代才宣告結束。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古城分為東西兩個城區,全部建有花崗岩圍牆,並以橋樑連接。城牆厚5米,高22米,繞城總長度超過3000米。朝向陸地一側的城牆厚約4~6米,朝向大海的一側稍薄一些,厚1.5~3米,城牆臨海部分最高處達25米。城牆上建有炮塔和角樓。即便以現在的眼光看,這個修建於中世紀的城堡也相當堅固。

在1667年一場大地震後,西區的城牆倒塌,之後再未恢復,僅存的東部城牆依舊是全歐最大、最完整和複雜的城牆。近似圓形的多邊形城牆全長1940米,共有5座城門、2個角樓防禦工事、3個圓形碉樓和14個方形碉樓。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這些堅固的城牆和堡壘帶給杜布羅夫尼克幾個世紀的平安與繁榮。高大又敦實的石頭牆高踞在海邊岩石上,風浪相激間,不用懷古,古便已在眼前,不用醞釀豪情,豪情便已在胸中。無怪乎《權力的遊戲》會選景此地,因為實在沒幾個地方比它更適宜表現那些場景與情懷。

城牆不僅是杜布羅夫尼克的精神象徵,也是欣賞風景的好地方。登城覽景,一海一城,盡收眼底。這裡既有高度可以俯瞰城市,距離又剛好可以看清古城的很多細節:陽光下閃光的滴水瓦、修道院的四方庭院、教堂鐘樓的尖頂……碉樓外亞得里亞海的湛藍盈滿眼簾。

老城有兩個主要出入口,除了對著碼頭的普洛查城門外,另一個便是面向陸地的派勒城門。派勒城門的外觀是文藝復興式的拱門,建於1537年,城門上有一尊杜布羅夫尼克最古老的雕像—聖布萊斯,他是這座城市的守護神。

派勒城門西面的Lovrijenac堡壘高出海面37米,孤零零地戳在海里守護著老城的入口,它是拉古薩人在11世紀時為了與威尼斯人爭奪對老城的控制權搶建出來的,朝向海洋一側的城牆厚達12米,面向城內的部分卻只有60釐米厚。堡壘的城門上刻著拉古薩共和國的信條:“自由勝過黃金。”

城內漫步

如果說,站在城牆上只能有距離地“閱讀”這座古城,那麼走下城牆,進入古城,遊客就變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城內完好地保存著14世紀的教堂、修道院、藥房、古老而華麗的宮殿、壯觀的鐘樓。沿著山坡,一排排紅瓦房夾雜著凸出的旅館,五光十色。街道和街燈的式樣也是中世紀的。每到中午12時和晚上6時,城內36座教堂鐘聲齊鳴,悠揚悅耳的鐘聲遍及古城內外。城市守護神聖布萊斯的雕像在城內各處都可以見到,他對杜布羅夫尼克的重要性如同聖馬可之於威尼斯。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東西走向的史特敦大道是古城的大動脈,貫穿古城,把城市一分為二。大道長292米,大理石路面被磨得光亮無比,路兩邊為巴洛克式石屋,佈滿酒樓,咖啡館和各種商店,城內的一多半看點都在大道兩側。

從派勒城門一進城,就可以看到老城的地標之一——歐諾弗利歐水池。它建於1438年,水引自12千米外,水池最早有兩層,上面曾裝飾著許多雕刻。如今只剩下16個出水口帶有面具雕刻。它通過城內的供水系統,連接到老城另一端的小水池。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水池對面的聖方濟會修道院是克羅地亞最古老的宗教場所,包含一座美術博物館及一個哥特-羅馬風格的教堂。修道院內的圖書館珍藏有200多件羊皮紙手抄卷及大量帶有插圖的手稿。教堂後面的藥房從1317年就開始營業,是全歐洲第三古老並且至今還在賣藥的藥房。

高10米的鐘塔是古城另一個地標,建於1444年,進行過多次整修。鐘塔上的圓球代表月亮的盈虧,下方兩個藍色方塊裡用羅馬和阿拉伯數字表示時間。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城內的行政長官官邸是一座在整個亞得里亞海地區都非常出名的建築,它結合了哥特及文藝復興風格,在1464年建好時就被形容為達爾馬齊亞地區最美的建築,其精華之處就在一樓和中庭的柱廊,每根柱子的柱頭上都有雕飾。

聖母昇天大教堂的原址在7世紀時是一座拜占庭式教堂,12世紀改建為仿羅馬式教堂,傳說教堂的擴建是當年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的禮物。因為他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在這裡的外海發生船難後獲救,於是在上岸的地方蓋了一座教堂以表達謝意。教堂內有提香的畫作,寶物室裡則收藏有聖布萊斯的遺骨,還有真十字架的碎片。傳說3世紀時,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在耶路撒冷挖掘到當年釘死耶穌的十字架後運回君士坦丁堡保存,後來拜占庭皇帝把一部分碎片送給巴爾幹國王,之後流傳到這座教堂。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古城中,風景雖好,但更撩人的還是主街身後那細窄陡峭的老街,200多級臺階讓人望而生畏。在中世紀,生活在老城中的人分為貴族、有產階級和貧民三個等級,越窮的人住得越高,這就意味著他們每天必須在老街中上上下下。

站在城牆下最高的那條街上,向下看去,穿梭的遊人、高掛的招牌、露臺上星星點點的鮮花,夾雜在餐廳裡飄散出來的四溢香氣中,構成一幅最生動的畫卷。城內高低錯落的街道,街道兩旁的店鋪、民居,與那些中世紀留下來的宮殿,就這麼比肩而立,教堂的鐘聲與酒吧的樂聲一樣悠遠,修道院華麗的拱廊與隔壁鄰居的百葉窗同樣吸引眼球。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上山與下海

從老城角落裡的多米尼克修道院博物館沿著城牆穿出城門,杜布羅夫尼克彷彿於瞬間變臉,摘下了文藝的禮帽,換上了靚麗的面紗。緊鄰城門的班捷海灘上,餐廳、酒吧樣樣不缺,腳踩清澈的海水坐在鵝卵石灘上,老城和洛克魯姆島盡收眼底。乘船十幾分鍾就能踏上洛克魯姆島,這個滿是林木的小島上,孔雀橫行,野性十足,還有不止一處海岸岩石形成的天然海水浴場。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別看現在的小島柔美嬌媚,傳說中這裡曾是被詛咒過的地方,任何來到島上的人都會遭受厄運。直到今天,島上仍保留著不許任何人過夜的傳統,所有遊客和服務人員都要趕在最後一班回城遊輪出發之前離開。

因為城市依山而建,所以上山觀光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傍晚時分,乘坐纜車只需六七分鐘就到達老城背面的瑟爾德山。站在山頂,老城的輪廓一目瞭然,新城也異常清晰,鄰近的洛克魯姆島,還有遠處大大小小的島嶼,浮沉在碧藍的海水間。

落日的餘暉慢慢灑落,給古城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山頂上,兩兩相依的情侶們在夕陽下顯得更加浪漫動人,纜車的玻璃窗不時將夕陽的餘暉反射到人們臉上,那場景,就像一場華麗的演出。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看過夕陽西下,也別急著下山,這裡的夜景同樣迷人。當射燈照亮城牆,點點街燈閃爍,人間就在眼前,卻又那麼遙遠……

這樣的克羅地亞,不僅僅是紅白的,更是五彩的,它不僅擁有鋼琴家馬克西姆、“左腳會拉小提琴”的達沃蘇克和2018年世界盃最佳球員盧卡·莫德里奇,它還擁有美麗的風景、悠長的歷史和友好的人民。


推薦收聽:

1.氣候變暖會影響啤酒口感?

2.膠帶捆綁的蔬菜也能致癌?

3.大蒜的原產地竟然不是中國?

4.像大棗一樣的獼猴桃,你見過嘛?

5.為何人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喜馬拉雅、荔枝FM、蜻蜓FM每天8:00 同步更新)

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