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今天,我们接着来谈谈调光师的工作。

事实上,调光师拿到照明设计的布灯图,灯具分包商提供的设备时,如果没有多年的项目实操经验,是无法下手的。

布灯图标明了灯位,但是并没有标定灯具的投射角度,而这个投射角度,会影响被照的重点,立体感……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以上情况最简单,拿灯对着打光就行了……

但场景变化了,还是这样打灯就有问题了……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光形太硬,对比太强,环境光过暗,在这种空间,观众呆久了会视觉疲劳。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灯位太近,阴影太重,把脸部及腰部以下区域全盖住了……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环境光足够了,过渡也不错,但是重点照明区域太亮,曝了。

对于重点照明,调光师工作时,会让灯具投射角与竖直方向夹角30度,这样考虑的原因如下:

1

1.这个角度的光束,中心光既能保证上部的重点照明,余光又能补充非重点区域.因此会有立体感,但又不致对比太强烈。

2

2. 一般室内空间,天花高三米,这个位置的光投到墙面上,大概1.5米高,这是最适于人眼观看舒适区域。

3

3.投光越水平,与垂直角度夹角越大,越容易形成眩光,60度的水平夹角(垂直方向30度夹角)能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而水平夹角小的光很麻烦,譬如汽车远光灯是让人很难受的。

4

4.这个角度的灯光投射下来,不会对观众造成反射眩光,尤其是带镜框的作品。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下图就是灯位太远,光与水平面夹角小,在亮面被照物上形成了反射眩光。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把握了这个原则,对于不同的场景,调光师会灵活运用的。

优秀的调光师口袋里一般一只电笔,一把启子,然后就是各类配件。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比如这一个场景,光过渡还好,但是太集中于顶部,曝了。减少一点顶光,增加一点侧投补光,会好很多。

如果没法加灯了,加个配件也能改善,如柔光镜。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加上去以后,顶部光强弱化,没这么曝,暗区因为光束角的变大会变亮,明暗对比就不会这么强烈了。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又如下面这个场景,通过一组雕塑,表现人类进化演变的过程,无疑这是展线的重点,但是灯光照出来黑乎乎的,效果很不好!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墙面,底座都用灯光突出了,唯独需要表现的雕塑暗了!

天花上的重点照明灯具,应该遵循了与垂直面夹角30度的原则。

可是,效果为什么这么差呢?

很简单,雕塑材料吸光,打光去没什么反射光,所以不亮了。

怎么办呢?加灯或加灯具瓦数,效果就出来了。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如上图,后面的浮雕与前面的雕塑是同一种材料,前面的立体雕塑能表现得这么好,全是多只灯具的功劳!

人或动物的头部,面部是表现神态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灯光需要重点表现的,但是,对于某些场景,天花上的灯无法照亮弯腰的头,怎么办?

就如下面这个场景,最考验调光师!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天花上的灯把雕塑腹部,胸部打亮了,但是偏偏头部暗了,脸部基本没有光!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光束角大一点的投射灯打雕塑,再用窄光束打头及脸部。

窄角灯不要采用30度的投光方法,因为这样斜打脸部还是打不亮,阴影还会很重。因此,需要将灯位拉远,这样远处的光打到脸部,就亮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与水平夹角很小的光,容易让对面的观众刺眼.如何解决呢?

雕塑的背面是显示屏,不是观众欣赏点,所以造成不了对观众的眩光。 而窄角度的光不易发散,眩光也会小。

如果还不放心,在灯口加个防眩筒,就什么都解决了。

博物馆灯光,调了才精彩!

做好了就是这个样子,一张张低下的头都清晰明了,活灵活现。

这只是重点照明,博物馆还有展柜照明,洗墙照明。

说了这么多,都和经验与动手有关。

而这些照明设计师和非专业灯具提供商无法解决。

所以,调光师对于博物馆灯光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是博物馆灯光最后的守护神!

相关阅读:

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光?

正确选择博物馆陶瓷照明

博物馆照明亟需解决三大问题

晶谷照明

只做博物馆、美术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