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與日軍血戰到死,葬禮國共幾十將軍參加,國民黨降半旗三日

自“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經歷了長達14年抗日戰爭,湧現出無數抗日英雄和革命烈士,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令人敬佩。其中,有一位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他年近花甲57歲仍然身先士卒,與日本鬼子血戰至死,全軍壯烈殉國,而他的葬禮得到了國共兩黨的沉痛哀悼,中共有兩位元帥和幾十位將軍參加,蔣介石為此下令全國降半旗三日,悼念英雄。

此人與日軍血戰到死,葬禮國共幾十將軍參加,國民黨降半旗三日

此人名叫範築先,是著名的抗日烈士和愛國將領。

範築先,1881年出生在河北邯鄲一個普通貧農家庭,自幼天資聰穎,學校先生便鼓勵他繼續深造,將來好報效國家 。1904年,加入北洋軍第四鎮,後調入天津北洋陸軍講武堂炮兵科深造,以優秀成績畢業。

由於深感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漸發民主主義革命的思想,立志富國強兵,建立民國。因此,擁護辛亥革命,任中央陸軍第四師炮兵營長、補充團長、師參謀長和第八旅旅長。後因厭惡軍閥混戰,拋棄高官厚祿,辭去第八旅旅長職,回鄉隱居。

此人與日軍血戰到死,葬禮國共幾十將軍參加,國民黨降半旗三日

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毅然復出,投入馮玉祥部下,表示其革命的決心,被馮委任為高級參議、漢中鎮守使署參贊,中原大戰中,任馮部第一路軍參謀長。1931年回山東,任韓復榘第三路軍少將參議。1932年5月,被任命為山東省沂水縣縣長。

走馬上任沂水縣縣長後,範築先以身作則,廉潔奉公,凡要下屬辦的事,自己首先做到。平時衣著儉樸,布鞋便襪,粗茶淡飯,不煙、不酒、不茶。在任期間,大力禁菸禁賭,革除陋俗,大力整頓吏治,嚴懲惡紳,採取了重新陳報土地、調整稅收負擔、分櫃收稅等項措施,並組織擴街修橋,建立公園, 修建醫院,賑濟災民和救濟殘疾人等。

此人與日軍血戰到死,葬禮國共幾十將軍參加,國民黨降半旗三日

1936年7月,範築先調離臨沂,臨沂城老百姓夾道相送。沿街擺了許多桌子,桌上鋪紅紙,置明鏡一面,清水一盆(喻範築先官明如鏡,清廉似水)。範築先每走幾步,即對相送人群拱手致謝。許多人淚流滿面或啜泣成聲。直至中午,範築先一行才走出長街。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任山東省第六區遊擊司令員,遂發動民眾建立抗日武裝,保家衛國。同時,並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統戰關係。同年10月下旬,日軍進犯黃河北岸,山東省主席韓復榘電令撤退,為其斷然拒絕。並在聊城主持部下開會,通過了給全國抗戰軍民的通電,被全國各大報轉載。

此人與日軍血戰到死,葬禮國共幾十將軍參加,國民黨降半旗三日

在共產黨的幫助下,領導建立了魯西北抗日根據地,成立了20多個縣的抗日政權,率抗日部隊兩次攻入日軍據守的範縣,殲滅許多日軍。雖已年近花甲,但每戰必身先士卒,帶頭衝鋒殺敵,1938年6月14日至16日,接受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師長徐向前邀請在威縣南關會晤共商抗日大計。

1938年6月14日至16日,接受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師長徐向前邀請在威縣南關會晤共商抗日大計。

範築先為表示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決心,把年僅20歲的二女兒範樹琨任命為挺進大隊隊長,並先後將長子、長女、三女兒都送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表現了忠於民族,誓死抗日救國的愛國精神。

1938年11月初,毛澤東派人捎去給範築先的親筆信,對其表示慰問和嘉勉。

此人與日軍血戰到死,葬禮國共幾十將軍參加,國民黨降半旗三日

範築先看了毛澤東的親筆信深受鼓舞,激動地說:“當今之世,要救中國,要想不當亡國奴,唯有聽共產黨的話。”

不久,日軍將其所部六七百人包圍在聊城,範築先率部應戰,打退了日軍多次進攻。後來日軍在得到大批增援部隊後強行攻擊,雙方血戰多時,終因敵眾我寡,城門被日軍攻破。由於身受重傷,範築先不甘被俘,舉槍自戕,壯烈殉國後,舉國震悼,國共兩黨都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範築先將軍壯烈殉國的消息傳出後,舉國痛悼。1938年12月13日,舉行追悼大會,朱德、彭德懷、吳玉章、董必武以及蔣介石分別送了輓聯。朱德、彭德懷送的輓聯是:“戰事方酣,忍看多士傷亡,顯其忠勇;吾儕尚在,勢必長期抵抗,還我河山。”蔣介石送的輓聯是:“碧血為山河,百里危城留與社會樹模範;浩氣存天地,千秋青史合為民族表英雄”。國民政府還“特令褒揚”,“通令全國下半旗三天”。

此人與日軍血戰到死,葬禮國共幾十將軍參加,國民黨降半旗三日

在國家民族為難之際,範築先作為中華兒女而表率身先士卒,不畏生死,不愧民族英雄,不愧中華兒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