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鋪子憑啥衝刺IPO?解鎖12年構築零食王國的密碼

一個做零食起家的店憑什麼去IPO?

2018年6月,傳出總部位於湖北武漢的休閒零食連鎖公司良品鋪子即將IPO的消息,引起業界和民間的各種關注和熱議。

有人認為,良品鋪子代表了湖北的新零售,將重新劃分商業大佬的座次,未來不可限量。

也有人質疑,良品鋪子毛利率不高,負債率不低,而且也有產品登上過質檢黑榜。

對此,良品鋪子尚未正面回應過。

近日,記者採訪了武漢商界一些不願具名的大佬,相對客觀地還原了這家即將成為公眾焦點的零食公司的發展之路,以及它未來的“野心”!

那是2006年左右,科龍電器銷售精英、荊州人楊紅春從當時家電熱銷的風潮中敏銳地感知到:未來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費升級時代將很快到來!

市場嗅覺極好的楊紅春聯合好兄弟楊銀芬(現良品鋪子總裁)等人,借款60萬元,開始了創業之路。

雖然資金十分困難,但眼光深遠的楊紅春從一開始就不是按一般零食店、夫妻老婆店的形象和規模去打造他的店的。為了做出一間當時超越武漢消費水準5到10年的潮店,並且具有國際範兒,楊紅春坐飛機滿世界考察,光機票錢就花了10多萬元!

武漢一家餐飲公司老總黃女士,與楊紅春同時期創業,聽說良品鋪子即將上市,她激動地回憶:“當年在武漢有個上海的零食和良品鋪子貼身競爭,你把店開哪裡,我就跟著開,但後來硬是被良品鋪子給打敗了,幾厲害喲!”

這個在江城被打敗的零食叫來伊份。它於2016年在A股上市,被稱為中國零食第一股。但據億歐智庫2017中國休閒零食行業研究報告披露,2016年食品鋪子就以銷售額60億元、市場佔有率20.4%而雄踞中國零食行業榜單的老大!三隻松鼠、洽洽、絕味、來伊份分別位列第二、三、四位!

良品鋪子IPO的戰略目標是什麼?用其副總裁趙剛的一句話表達,就是:早在10年前就在探索新零售了!

以火箭般的速度進軍新零售,這就是良品鋪子現在和未來的征途!

2017年,良品鋪子殺進輕食餐飲市場,分別在武漢光谷和漢街開設IP體驗店和良品生活店,瞄準白領們的午間市場。

當年,良品鋪子方便火鍋正式上市,出擊當下單身人群的一人食市場!

2018年世界盃期間,良品鋪子的嚕辣杯熱辣上市,為球迷量身訂製,人氣爆棚。

……

這些,都是新零售的打法。這些打法背後的邏輯是什麼?良品鋪子副總裁趙剛總結說:12年來,良品鋪子專注做了四件事:

1. 消費者洞察。1500款零食全部是從消費大數據中獲取精確的會員畫像,預測不同的消費需求而研發的。

2. 建立自己的產品標準和研發能力。目前良品鋪子已經擁有200多人的商品研發和品控團隊,每年以“細胞更新”的速度研發新品,制定每一款零食的理化和感觀指標標準,交付給經過嚴格評估的工廠進行定製生產。

3. 搭建全程質量管控體系。良品鋪子正分批次在產品包裝過程中深度植入溯源系統。以堅果為例,掃一掃包裝上識別碼,不僅可以追溯原料產地,還可瞭解生長期的溫度及雨水情況,甚至連生產它的機器設備、經手人員,也能查個一清二楚。每包堅果都有自己的“檔案”,品質如何、好不好吃,逐步構建起從源頭把控篩選的數據庫。

4. 自建全渠道終端和供應鏈體系。從傳統門店起家,進軍電商、玩轉社交平臺、佈局O2O……良品鋪子一步一步搭建了目前休閒零食行業最完善的全渠道系統,它為新零售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高效的物流和客服體系,也在不斷優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早在2008年,董事長楊紅春一次性拿出1000萬元(當年利潤也只有300萬)上線了門店信息化管理系統。

他說,新零售重新定義了人、貨、場。人成為了中心。傳統的供應鏈體系是“貨-場-人”,先有產品,再想怎麼賣,賣完之後再研究消費者數據。

然而流量紅利期已過,消費領域需要從流量經營向用戶經營轉變,通過數字化及用戶體驗倒逼全流程的變革,重塑顧客驅動的商業運營模式。因此,未來的模式應當是“人-貨-場”:先考慮產品賣給誰,再細分消費場景,根據不同場景需求生產不同的貨品,根據社群消費習慣確定銷售渠道。

將美食融入社交場景,從自身特色出發打造專屬活動,讓消費者與品牌互動,增強購物體驗,實現零售渠道下沉、品牌數字化轉型升級,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以大數據為技術為基石,以全渠道銷售服為為引擎,以現代化供應鏈管理和全鏈路食品安全控制為保障,把握消費者對休閒食品的需求與趨勢,建立了集市場研究、食品研發、採購質檢、物流配送及全渠道銷售的全產業鏈品牌運營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