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8F200WA首次出口獨立國協國家,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多

近日,我國相關企業為獨聯體國家哈薩克斯坦生產的運8F200WA軍用運輸機正式交付,而作為俄羅斯傳統的軍火市場,中國軍工的進入在近些年也已經越來越頻繁。除了哈薩克斯坦之外,中國軍工和獨聯體國家的軍事貿易合作在近些年承上升趨勢,中白俄之間,中國和中亞多國之間的軍事裝備合作成果也是比比皆是。而作為曾經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典型的蘇系裝備使用國,獨聯體國家引進、使用中國軍事裝備還是非常便利的。

中國運8F200WA首次出口獨聯體國家,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多

很多獨聯體國家受曾經的蘇聯工業佈局影響也都是有一些軍工底子的,但是,隨著前蘇聯的消失和一眾獨聯體國家經濟發展的滯後,前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軍工生產能力也早已作古。而且,從本世紀開始,俄羅斯為了恢復自身的軍工體系,也通過各種手段將部分獨聯體國家所剩無幾的軍工能力轉移到了俄羅斯。而在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獨聯體國家的軍事裝備對進口的依賴就更大了。

作為典型的蘇系裝備使用國,很多獨聯體國家在採購武器系統時候也大都會選擇蘇系裝備的生產大國俄羅斯,而且,受西方武器系統一般價格都比較昂貴的影響,在獨聯體國家武器系統採購當中,俄羅斯產品也確實是有優勢的。但是,一旦面臨同樣有蘇系裝備淵源的中系武器裝備的競爭,俄羅斯相關產品的競爭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中國運8F200WA首次出口獨聯體國家,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多

首先,中國武器系統發展和蘇系軍事科技是有極大淵源的,在我國現今很多的武器系統當中,蘇系裝備的印記也是不少的。而且,和俄羅斯業已破碎的軍工生產體系相比,中國軍工的生產體系更加完整。因此,無論是部分蘇系印記武器系統的銷售,還是獨聯體國家現役的蘇系裝備的改進維護,中國軍工都能出一份力。

其次,相比於發展遲緩的俄羅斯相關產品,中國軍事產品的技術更新換代速度更快,對於世界最新科技發展的反應也更加靈敏。而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軍工也早已經在蘇系軍工科技體系的基礎上、融合部分西方設計理念發展出一套更加實用的中國軍事裝備體系。並且,在眾多產品方面,中國產品的性能也已經不輸於更加先進的西方軍事裝備的水平,相比於俄羅斯在以往軍事裝備基礎上的修修補補,中國武器裝備的性能還是有很大優勢的。同時,受體系完整,人力資源充足的影響,在實現可以和西方同類產品在技術上相抗衡的優良性能之外,在價格方面,中國軍事裝備也是有優勢的。

中國運8F200WA首次出口獨聯體國家,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多

因此,中國軍事裝備進入獨聯體國家服役的事例在未來必將會越來越多,而選擇中國產武器裝備對於獨聯體國家的國防安全來說,也是很有價值的。(利刃/C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