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了牙痛怎麼辦?媽媽孕前一定要注意

懷孕了牙痛怎麼辦?媽媽孕前一定要注意

我的媽媽在懷孕期間,時而要吃酸的,時而要吃甜的,使喚起爸爸毫不馬虎。在肚子裡的我,也提前嚐到各種無法拒絕的美味。心裡那個美滋滋的。但是最近老媽好像食慾下降了,還頻繁進出口腔科,我光顧著擔心媽媽,也提不起勁。難道老媽牙齒沒有刷乾淨?帶著疑問和肚子裡的我,老媽諮詢了口腔科醫生。

醫生:由於雌激素和黃體酮水平大幅升高增多,孕婦在妊娠期間若不注意維護口腔衛生,患口腔疾病的可能性增加,一旦孕期出現牙齒疼痛症狀,多藥物都不能服用,容易導致牙疼難忍,對胎兒造成一定影響,同時也會使孕婦情緒不穩定,不利於胎兒的發育。。由於孕婦的牙齒疼痛,往往無法確保食物的攝入量,容易造成胎兒和孕婦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

懷孕了牙痛怎麼辦?媽媽孕前一定要注意

因此,在懷孕前,女性應提前進行全面的牙齒檢查,發現牙病及時治療。否則,一旦在懷孕期間牙病發作,醫生需要對孕婦的病情進行綜合權衡。就算髮生了口腔急症,醫生通常也只作保守處理,以緩解症狀為目的,絕不大動干戈,儘可能降低準媽媽的風險。那我該怎麼辦呢?

在懷孕的頭三個月和最後三個月,是孕婦的「危險期」,流產和早產的風險相對較高,這段時間,孕婦需要儘量避免口腔治療。因此度過危險期等到懷孕4到6個月,可進行一般性的暫時治療(如洗牙、牙科補綴、根管治療等)。此外,前三個月孕婦易噁心嘔吐,使口腔內的操作變得困難;而後三個月孕婦不宜長時間坐於手術椅上。因此手術時間較長的如:牙周翻瓣深部治療、拔除智齒、牙根尖手術,建議延後到產後再做治療。一般不會給孕婦照X光,缺了 X 光輔助,醫生治療的難度增加了,進退兩難的事情也偶有發生。

最好的方法還是懷孕期間注意口腔衛生,準媽媽應從每日刷牙做起。每日兩個3分鐘的刷牙可以讓牙齒更健康、更堅固。

懷孕了牙痛怎麼辦?媽媽孕前一定要注意

備孕時進行口腔檢查,主要是為了預防和提早治療以下口腔疾病:

1、牙齦炎

懷孕本身並不會引起牙齦炎及牙周炎。但懷孕期間,黃體酮水平上升很快,使得牙齦中血管增生,血管的通透性增強,牙周組織對口腔的刺激變得更為敏感,在孕前未構成威脅的輕微刺激也會引起準媽媽的不適,容易誘發牙齦炎,即妊娠期牙齦炎,通常懷孕前3個月或後兩個月會加劇。

牙齦炎不能自愈,因此,孕前及早去除牙菌斑、牙結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非常重要;口腔衛生的保持和維護也極為重要,滯留的食物殘渣及軟垢、菌斑都會引起牙周組織週而復始的感染甚至會愈演愈烈。

2、齲齒

由於孕期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的改變,加上很多孕婦容易忽略口腔衛生,沒有及時清理附著在牙面上的食物殘渣,導致口腔內細菌增多,而且食物殘渣中的碳水化合物發酵產酸,會導致牙齒脫鈣,形成齲齒。孕前若有齲齒,常常因為懷孕而加重蛀牙的發展。如果孕前未填充齲洞而發展至深齲或急性牙髓炎,劇痛會令人輾轉反側,夜不能眠,嚴重影響母胎健康。

3、阻生智齒

阻生智齒是指口腔中最後一隻磨牙(俗稱後槽牙),如果不能完全萌出,部分牙體被牙齦所覆蓋。若懷孕前有阻生牙未拔除,再加上牙菌斑堆積,阻生牙四周的牙齦就會發炎腫脹,隨時會導致冠周炎發作,伴隨的組織間隙感染,令孕婦腮部腫脹,張口困難,無法進食。假如炎症控制不及時,還會出現海綿竇靜脈炎。因此,在做孕前口腔檢查時,如發現阻生智齒,一定要儘早拔除,以免後患。

4、殘根、殘冠

如果懷孕前有殘根、殘冠而未及時處理,懷孕後容易因其周圍的炎症而出現牙齦腫痛。因此,備孕時若有殘冠、殘根或以前已做根管治療而明顯地有根尖病灶的牙齒,都應該及早治療,或拔牙、或補綴,以避免懷孕期間疼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