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出生缺陷——產檢中的NT檢查

產檢過程中,多數孕媽會聽到NT這個篩查項目,由於NT不是國家強制項目,很多人更是沒有主動去了解這個項目的意義及必要性。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NT吧!

預防出生缺陷——產檢中的NT檢查

NT是啥?

NT檢查是應用超聲波掃描,初步排查胎兒是否存在染色體疾病或異常情況。NT(nuchal translucency)即頸項透明層,指胎兒頸後皮下組織液內液體積聚的厚度,也就是胎兒頸椎水平矢關切面皮膚至皮下軟組織之間的最大厚度。通過超聲波掃描時會呈現透明帶狀,而NT檢查,即利用超聲測量該透明帶的厚度,以判斷胎兒是否有異常。透明帶越厚,胎兒異常的概率越大。

通常與罹患21-三體綜合徵、18-三體綜合徵、13-三體綜合徵等風險成正相關,排除胎兒大的結構畸形如先天性心臟結構畸形、骨骼系統畸形、膈疝、前腹壁缺陷(臍膨出)、胎兒運動障礙性綜合徵等。NT檢查也是早期唐氏篩查的診斷依據之一,檢查目的是為了在妊娠較早階段診斷染色體疾病和發現多種原因造成的胎兒異常。NT值越大,異常概率越高。

NT檢查的最佳時間?

NT的變化與孕周密切相關,規定測量其厚度的時間也很嚴格。

在孕11-13+6周時間段內進行,掌握檢查時間,避免孕婦沒有計劃或錯過做NT檢查。

注意:這裡所說的孕周是根據末次月經計算出來的孕周,而不是早期B超上根據胎兒發育情況計算出來的孕周。

預防出生缺陷——產檢中的NT檢查

NT檢查就能檢查出所有的畸形胎兒嗎?

答案:不是。

NT增厚僅僅提示了需要進行下一步檢查。如進行相關染色體檢查等,對染色體核型正常者,還需要密切追蹤觀察,排除有無先天性心臟發育異常及其他結構異常。具體相關檢查需到產前診斷門診就診諮詢。

多種文獻報道,NT厚度>3mm時,90%為正常胎兒,10%為異常胎兒;>6mm,90%為異常胎兒。也有數據說明就算NT增厚大於6mm時也有少部分胎兒是正常的。

NT測量受諸多因素的影響

胎兒胎位必須是正中矢狀切面圖(也就是正側位) ,如果掃查不到一般會叫孕媽媽出去走動走動再回來。或檢查時讓孕媽媽咳嗽一下,或稍壓一下你的肚子,不要怕這一般都是孩子位置不好或睡著了不動,醫生是想要把他弄醒,叫他翻身或動一下。醫生會耐心等待寶寶有個好姿勢再給予檢查NT值。接下來還要檢查胎盤、羊水以及胎兒其他結構以及鼻骨等。

目前研究表明,經超聲波產前探測無損傷,安全,方便,準確,便於隨診觀察。國際上很多產科中心已將妊娠11周至14周測量頸項透明層厚度作為常規檢查項目之一。

預防出生缺陷——產檢中的NT檢查

NT檢查和唐氏篩查的區別

NT篩查和唐氏篩查都是用於瞭解胎兒健康的,所以這兩種檢查方式都可以早期對胎兒的健康進行篩查。

NT篩查是指頸部透明帶厚度及孕婦血清檢驗。頸部透明帶是指胎兒頸部後方皮下積水的空隙,進行超音波掃描時,醫師會詳細測量介於皮膚和組織之間的空隙厚度,染色體異常的胎兒,其頸部透明帶會明顯增厚,特別是唐氏症兒。通常唐氏症較易發生在高齡產婦身上,醫學文獻已證實當胎兒後頸部透明帶越厚,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就越高。NT篩查的檢查時間是懷孕的11-13周。

唐氏篩查是一種通過抽取孕婦血清,檢測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絨毛促性腺激素和遊離雌三醇的濃度,並結合孕婦的預產期、體重、年齡、體重和採血時的孕周等,計算生出先天缺陷胎兒的危險係數的檢測方法。唐氏篩查的檢查時間是懷孕的15~20周。

總而言之,NT是B超用於孕11-13周左右的21三體篩查,唐氏篩查則是通過血清血標誌物用於15-18周左右的篩查,是不同階段不同手段的檢查,有時需兩者聯合檢查。

做NT檢查需要注意什麼?

孕媽媽做NT檢查不需要特別的準備工作,可以吃早餐,因為是腹部彩超檢查,不用憋尿,這點挺幸福的。不過如果寶寶不配合位置不好的話是看不到的,我們一般會叫孕媽媽出去走動走動再回來。有的時候我們還會很用力的壓你的肚子,不要怕這一般都是孩子睡著了而且位置不好,醫生要把他弄醒,叫他翻身。整個檢查在10-20分鐘左右,如果寶寶配合好的話時間可能會更短。因此孕媽媽們在做NT檢查之前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好良好的心情,多和寶寶說話,雖然這時候寶寶還很小,但是寶寶依然可以感受到媽媽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