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出生缺陷——新生兒聽力篩查讓愛有聲

預防出生缺陷——新生兒聽力篩查讓愛有聲

我國聽力語言殘疾人有2780萬,每年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可以發現約3萬左右聽障新生兒,加上遲發性耳聾和藥物性耳聾,新增聾兒超6萬。其中60%耳聾與遺傳相關,80%以上是由聽力正常的父母所生育的。當千分之幾的概率落在您孩子身上時,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

聽力異常的原因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

①先天性:多由於胚胎髮育時期,因傳染病或妊娠期接受耳毒性藥物等原因,通過胎盤的血循環導致胎兒顱神經中毒,影響聽力。或因父母近親結婚和早產等原因影響聽器的發育,出生後而有嚴重聽力障礙。

②後天性 雖然出生時聽力正常,但是耳毒性藥物使用不慎,或患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各種原因引起嚴重聽力障礙,有些患兒是年幼時發燒打針致聾。一針致聾,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不恰當使用導致。

預防出生缺陷——新生兒聽力篩查讓愛有聲

方法一:

目前衛生部規定在2-7天內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在醫院生產的寶寶,一般在出生後24~36小時內就進行篩查,及時發現新生兒聽力障礙。如果新生兒聽力篩查沒有通過的話,出院前可以再做一次。還是沒有通過的話要進行復篩,即在寶寶42天時到醫院進行復查。

當復篩不過時,建議父母帶寶寶到區域醫院等級的耳鼻喉科接受進一步檢查,通常復篩到確診,則約有千分之三的發生率。而一般聽力篩查檢未通過的可能原因如下:

‧耳道和中耳腔內有殘存胎脂或羊水。

‧本身因素:中耳功能異常、呼吸道異常、聽力損失等。

‧環境因素:測試環境中噪音過高、儀器干擾等,如新生兒在測試過程中並非在安穩狀態下進行。

‧人為因素:篩查檢人員儀器操作不當。

方法二:

通過採集新生兒足跟血,進行耳聾基因篩查,篩查出遺傳性耳聾,遲發性耳聾,藥物性耳聾以及耳聾突變基因攜帶者。

如果可以在出生六個月的黃金時間內,確認診斷並立即接受聽覺復健,效果將遠優於黃金時間後才被發現和治療。一般而言,在寶寶六個月以內即介入復健和治療,聽障兒在三歲時的語言表達和聽力可以恢復到幾乎與一般正常孩子一樣,即使是聽損兒,也能進入普通學校主流教育與正常兒童一起學習。

預防出生缺陷——新生兒聽力篩查讓愛有聲

新生兒聽力篩查檢的最大意義在於

讓有聽損的寶寶及早被發現,並瞭解聽損的嚴重程度,評估治療的可能性並及早接受矯正。如果數據落在邊緣值,可能是極輕度的聽損,將借藉由觀察追蹤,如果聽損嚴重程度高,則須配戴助聽器並接受聽力語療育課程。

語言學習從模仿開始,需要時間練習,因此,療育必須要付出時間,越早開始越好,父母千萬不要用逃避的心態看待“新生兒聽力篩查”一事,認為“太早知道只是增加悲傷”。若對於寶寶有聽損問題的父母,父母難免有悲傷情緒,可是與其在家哭泣,不如積極處理並尋求資源協助,唯有及早讓孩子接受療育,才能減少聽損對孩子的影響力。

請告訴我花開是什麼聲音,請告訴我浪花是怎樣唱歌,這是一位聾啞小朋友在無聲世界裡最童真的渴望。參加新生兒聽力篩查,減少寶寶缺陷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