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貴的香港樓市崩潰在即,情況比你想像的還要糟糕

香港樓市,已經在崩潰邊緣。

9月27日,香港匯豐銀行宣佈,將港元最優惠貸款利率由5%上調至5.125%,這是匯豐銀行12年來首次提高最優惠利率。

這標誌著逾10年的超低息環境宣告結束,全香港由放水轉向緊縮,這是對香港樓市的又一記重錘。

此前的8月,香港樓市就已出現崩潰前兆,整體銷售量環比下跌約17.3%。這是香港樓市連續兩個月下跌。

狂風暴雨已迫近香港,震盪之下,香港樓市作何反應?

1

風雨:有人降價有人毀約

說起高房價,言必稱宇宙中心北京、魔都上海,北上廣深這幾個中國一線城市一直是中國房價的四大支柱。但要說我們周邊房價最高的城市,不是北京也不是上海,而是香港。

香港蟬聯全球房價最貴城市榜首的位置已經8年,在2017年最高房價可達人民幣74萬元/平方米。因此說起房價,香港才是名副其實的宇宙中心。

但就是這種房價一直坐著火箭網上躥的城市,竟然有人在買房成交前夕毀約,連定金都不要,好像是要擺脫一個燙手的山芋。

不久前,新界大鋪一處樓盤,一間價值725萬港幣的房產被買家突然取消認購。而這樣做的代價就是,買家將損失5%的定金。相當月31.6萬元人民幣。即便是放在人均收入是大陸幾倍的香港,這也差不多是普通人一年的收入。

另一處,香港馬頭角一處樓盤,也有買家毀約,而且將因此面臨200萬港元的損失。這相當於普通人差不多7年的收入。這位買家說不要就不要了。

全球最貴的香港樓市崩潰在即,情況比你想象的還要糟糕

這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土豪身份,而是經過精明的盤算。

香港最大的開發商新鴻基地產(是的,現在香港地產龍頭真的不是李嘉誠),近期將位於九龍區南昌MTR站的樓盤降價到2.4萬港幣/平方英尺。這比去年12月上一批銷售時的價格降了10%。

對買家來說,如果自己在此之前簽約,就意味著自己幾個月之內,就損失了10%的購房款。相比之下,5%的違約金和10%的房款損失,哪一個更划算呢。現在不過是放點血,如果硬生生挺到開發商降價銷售,那就無異於斷臂。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他們比誰都明白。

但是,這可是宇宙中心香港,是房價可以突破天際的香港,居然有開放商要降價賣房,豈不怪哉?

事出反常必有妖,連開發商都急得不行,從此處便可見香港樓市現狀之一斑。

2

內憂:徵空置稅,上調貸款利率

100萬美元在核心區域只能買到20平米,香港樓市已經成為窮人的地獄,中產的黑洞。

這次香港樓市的“驚變”,來自於香港政府的重拳。

全球最貴的香港樓市崩潰在即,情況比你想象的還要糟糕

6月28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香港行政會議特別會議上表示:將對空置6個月以上、並未作居住或出租用途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徵收樓價5%左右的空置稅。據報道,香港今年大約有9000套這樣的新房。

也就是說,如果開發商建好了房子不賣,捂盤惜售坐等漲價,只要超過6個月,就需要繳納空置稅。而房地產行業現金流就是命脈,這也是碧桂園之類的房企拼死做高週轉模式的原因。空置稅的開徵,使得開發商手上多一套空房,就要多交十幾萬的稅金。因此,手上有盤的開發商都像熱鍋上的螞蟻,愁著怎麼把房子在6個月之內賣出去。

另一面,香港樓市租金收益率作為衡量樓市冷熱的指標之一,危機已經初現。其租金回報率最高的40平米以下的戶型單位,今年6月份的租金回報率約2.6%,創下歷史新低。

而大部分香港樓市投資者都是以租養貸,租金的下降,意味著投資收益在下滑。扛不住的投資者,將逐漸出局。

全球最貴的香港樓市崩潰在即,情況比你想象的還要糟糕

美國年內已經第三次加息,這是壓在香港樓市身上的另一座大山。因為這導致匯率和美元掛鉤的港幣,也不得不跟進加息。香港三大發鈔銀行匯豐控股、中銀香港和渣打香港,將按揭貸款利率上限至2.35%,匯豐銀行最優惠貸款利率亦上調至5.125%。而且,根據瑞銀的預計,按揭利率未來還有50~75個基點的上升空間。

香港特區政府於5月中發佈的第一季度經濟報告顯示,香港市民的供樓供款負擔比率(即面積為45平方米單位的按揭供款相對住戶入息中位數的比率)進一步增至大約 66%,遠高於1997至2016年期間45%的長期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市民需要將收入的60%以上用於按揭還款。而且在加息和樓市持續上升的情況下,明年供樓負擔比例可能達到70%。

銀行放貸時需要審核貸款者的收入水平,利率上調後,對申請者的最低審核水平當然會相應上調。因此,這實際上就把一部分人完全擋在了樓市門外,購房需求被硬生生攔截了一大塊。

香港整體大環境已經對樓市造成了破壞性壓力,下行只是開始。

3

外患:內地資金減少,美元加息抽血

除了內部風雲滾滾,外部同樣面臨著嚴重壓力。

首先,香港樓市多年來不斷上漲的倚靠,與內地資金的不斷流入有關。

全球最貴的香港樓市崩潰在即,情況比你想象的還要糟糕

1995年開始,香港迴歸前的最後十八個月,香港樓價就升了50%。如果將這當作是迴歸前的積極反應,那就想得太簡單。這些資產基本出自洋人之手,而接手者則更多是“紅籌”。重要時刻,穩定市場是政治剛需,因此,“北方”當時從洋人手上接了不少商鋪大廈。

那時在香港人人都相信,“北方”一定會接盤。事實證明的確如此,而且,之後香港作為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對整個中國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僅2017年,內地對香港住宅用地的投資金額高達70億美元。

美元步入升值週期則將全球資金盡數吸往美國,使各方都面臨流動性緊張,內地也是如此。因此,內地資管日益趨嚴,這使得香港樓市中來自內地資金正在減少。

2018年上半年,中國內地對香港住宅用地的投資金額累計為8.35億美元,如果保持這一趨勢,全年投資額僅為16.7億美元左右,不及去年的總額的25%。

香港樓市這個大熔爐下,缺了相當大的一根柴。

全球最貴的香港樓市崩潰在即,情況比你想象的還要糟糕

美元升值就像一臺強力磁鐵,將全世界的資金都吸到美國。無論是大陸還是香港,資金面上的流動性緊張是一個共同的問題。

2018年上半年,恆生指數下跌3.09%,而且跌勢並沒有好轉的跡象。實際上,如果觀察恆生指數的K線圖,可以看到從年初開始,恆生指數一直處於跌跌不休的態勢。

香港實行的金融開放制度,與內地的外匯管制不同,資金進出完全自由,只要利差出現,就會有大量的換匯需求。因此,匯率波動之下,香港需要不斷投入資金穩定匯率。僅8月15日、16日兩天,香港已經4次出手拋出美元、買入港元,合計買入約168億港元。

美元施壓下,港元穩匯率的壓力空前增大。市場普遍預期美元在年內還將有1次加息,這也就意味著,美元仍將走強,香港也將不得不持續投入鉅額資金用以穩定匯率。

被抽薪澆水的香港樓市,已經走到黑洞門前。

4

下落:深不可測

香港樓市曾是比北上廣深更離奇的神話,造就無數地產富豪、炒樓高手。在香港,大小明星、老闆,市井小民,始終相信,樓市是讓他們翻身或者更上一層樓的法寶。而長久以來,香港樓市也的確不太讓他們失望。

此前,香港樓市這個全球房價最高的市場剛經歷了連續27個月的上漲。

說到這裡,有一種疑惑存在於很多人心裡,香港房價是怎樣走到全球最高的?

上世紀60年代,香港房價起飛,房價上漲的最大原因,就是前港英政府的高地價政策。港英政府掌握了整個香港的土地供應,一步步一點點放出這些土地,坐享土地升值帶來的巨大收益。

直到1997年,香港迴歸大陸,彼時香港房價就已經是全球第一。董建華出臺了著名的“八萬五”計劃。簡單說就是要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套住房。

如果沒有遇上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很難說這個政策最後結果如何。但世間沒有那麼完美的事。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使得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受到巨大沖擊。兩相疊加之下,香港樓市一落千丈。當時,很多人的物業普遍貶值70%。這一下,惹毛了花大價錢入場的中產階級。

眼看自己要被消滅,手中的資產成為負資產,中產階級坐不住了。

全球最貴的香港樓市崩潰在即,情況比你想象的還要糟糕

2003年,香港50萬人“上街”,反對樓價下跌。董先生退下舞臺,繼任者開始走向與“八萬五”相反的方向。當時,“房屋與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出臺了“孫九招”,全面收緊了房屋地鐵基建的土地供應。此後3年,香港土地供應量為零,整個房地產市場猶如被冰封一般。

在極低的供應量之下,香港樓市自然漲勢如虹。一直到現在,香港土地供應仍舊處於很低的水平。

其實,香港並不是傳言中的地少人多,相反,香港有大量土地,其中40%是郊野公園。香港用作城市發展的土地,佔比不過25%,其中用作住宅的土地僅佔7%。只要再拿2%的土地出來發展住宅,就可以改善50%居住面積。

從新房供應量來看,香港每年的新房供應量只有約20000套,與香港250萬個家庭的需求相比,供需比不到1%。

有產者不願意自己成為負資產者,脅迫政策制定者出臺有利於自己的政策。政策制定者經歷過當年加大供應帶來的社會隱憂,也樂於配合。至少,減少賣地帶來的損失,還可以從提高地皮價格上來獲得補償。

香港房價,在房東和政府的相互“扶持”下,走過了轟轟烈烈的十幾年。

而在香港以北的廣大土地上,無數房地產玩法都和這個城市如出一轍,他們走過的路,在那個地方,都會再走一遍。

作者,金牛公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