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資訊一周熱聞(10.8—10.13)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8年第33號〕

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餅乾、嬰幼兒配方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等3類食品554批次樣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551批次、不合格樣品3批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硫酸鎂等15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公開徵求意見

根據《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行政許可管理規定》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申報與受理規定》要求,硫酸鎂等15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已通過專家評審委員會技術審查,現公開徵求意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目錄信息(2018年10月8日)

2018年10月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准2家企業共2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生豬產地檢疫規程》和《生豬屠宰檢疫規程》的通知

為有效防範非洲豬瘟,進一步規範生豬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規定,農業農村部對《生豬產地檢疫規程》和《生豬屠宰檢疫規程》進行了修訂。(農業農村部)

全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問答》

為了推進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向縱深發展,加強對各地整治工作的指導,全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編寫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問答》,從基本常識、生產經營許可、標籤標識、特殊食品、進口食品、虛假宣傳、欺詐銷售及廣告審查與監管、非法添加及檢測等方面,對整治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等進行了系統梳理,並採用問答的方式,便於各地監管部門在整治工作中參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食品安全·曝光臺

注意!這3批次問題食品被市場監管總局曝光

9月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新一期食品抽檢信息,3批次問題食品被曝光,涉及餅乾1批次、食用農產品2批次。(食品夥伴網)

點評: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責成相關省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西安某網紅串串店被指“回收老鍋底”?店家:五花肉熬湯

網友@iceland微博爆料稱,10月5日下午8時左右自己和家人在翠花南路某知名網紅串串店吃飯,吃到一半在鍋底裡撈出了五花肉,但是自己並沒有點過五花肉,懷疑他們吃的鍋底被“回了鍋”!對此,商家在大眾點評評論區回覆該網友稱自家店裡“高湯本身材料包含豬皮和五花肉,鍋底裡面有五花肉屬於正常情況,而服務員‘臉色變了’是因為當時廚師長不在,不清楚高湯原材料。”(華商網)

點評:10月6日西安雁塔食藥監聯繫該網友瞭解情況並取證,目前,曲江新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已展開調查。

海口力神咖啡標籤不符合標準兩萬餘個包裝盒被查封

標籤未標註食品的真實屬性名稱“焙炒咖啡”及質量等級,近日,海口市食藥監局依法對海口力神咖啡飲品有限公司生產的9000個曼特寧咖啡產品包裝盒、11500個哥倫比亞咖啡產品包裝盒進行查封,並予以警告。(南國都市報)

點評:經查明,海口力神咖啡飲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哥倫比亞咖啡和曼特寧咖啡只有小部分對外銷售,大部分作為福利發放給企業員工,沒有剩餘。針對上述產品未標註質量等級的行為,海口市食藥監局執法人員已對該公司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進行改正。因生產經營標籤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咖啡,海口市食藥監對該公司作出了警告的行政處罰結果。

無良!素食店塗改過期食品生產日期,遭女員工大義舉報!

武漢黃陂的袁女士反映,從2016年起她在當地一家“膳緣聚素食批發店”做保管員,其間老闆多次要求她更改包裝日期,把快過期的食品改成新鮮出廠的食品,袁女士良心上無法接受,辭了職,還對老闆的行為進行了舉報。黃陂區食藥監的工作人員接到舉報後立即趕到現場,將這些違規產品進行了查封。(湖北經視)

點評:潘先生塗改生產日期涉嫌違反產品質量法,非法分裝涉嫌違反商標侵權和食品安全法。目前黃陂區食藥監已對此事立案調查,待結果出來後,再對潘先生做出處罰決定。

重慶一餐廳菜品內蟑螂亂竄食藥監:後廚管理不善,將處罰

10月10日,重慶市江北區五里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經查,系後廚管理不善,用於擺盤的牛骨架沒認真地清洗消毒,食客用餐時發現蟑螂,現對該餐廳進行調查,將進行行政處罰。(澎湃新聞)

點評:目前已摘除“錦霖私廚”鎏嘉碼頭示範店的相關標牌,調查後將對該店進行行政處罰。

景區特產亂象:平遙3元陳醋加水賣100,東北人參插鐵釘賣外地人

據《新京報》報道,山西省平遙古城裡售價高達百元的老陳醋,其實不少是成本僅兩三元的勾兌醋、摻水醋,不僅口感和營養與真正的陳醋相差甚遠,還可能因衛生不達標而影響身體健康。不過,平遙假陳醋暴露的,只是旅遊景區特產亂象中的冰山一角。用502膠水粘成的東北“野山參”,黑提製成的假江南烏梅,土豆粉冒充的“西湖藕粉”,椰樹皮熬製的假燕窩……各地旅遊景點幾乎都有被假特產“抹黑”過的經歷。(AI財經社)

點評:為追求高額利潤,商家制假售假的現象並不鮮見,而監管難、追責難的著名旅遊景區的特產更是假貨氾濫的重災區。

桂林葉先生與一袋瓜子較真,引來食藥監局開出八萬“罰單”,然而……

今年五月份,市民葉先生從聯達人人樂超市買了一袋散裝瓜子,付完賬後發現瓜子已經過期20多天。在和商家溝通無果後,他將此事投訴到食藥部門。桂林象山區食藥監局調查後認定,超市經營超過保質期的紙皮南瓜子的行為,並下發罰款8萬元的處罰決定書。不過令葉先生鬱悶的是,食藥監局處罰已下,但商家依舊不願對賣給他過期食品一事致歉或賠償。超市何姓負責人表示,從穿著和購買方式等細節判斷,超市方覺得兩人應該是“職業打假人”,而且懷疑瓜子是對方帶入超市的,所以不願意賠錢給對方。(桂林生活網)

點評:消費者正常購買了商品且權益受到了損害,商家就應該依法向消費者賠償,不能因為懷疑對方是職業打假人而拒絕賠償。另外,如果商家認為過期食品是消費者自己帶進去的,可以拿出監控錄像等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說法。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餐飲從業人員佩戴飾物不得外露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新修訂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於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京報)

點評:新修訂的《規範》適用於餐飲服務提供者包括餐飲服務經營者和單位食堂等主體的餐飲服務經營活動,對餐飲經營單位建築場所與佈局、設施設備、原料(含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管理、加工製作、人員要求等方面均作出規定,並提出了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的具體措施和要求。新修訂《規範》新增了包括從業人員佩戴飾物不得外露等多項要求,並首次提出鼓勵商家進行消費提示、開展“減油減鹽減糖”健康促進行動等內容。

海關:禁止從日本等三國進口豬及製品

根據海關總署、農業農村部日前發佈的公告,鑑於保加利亞、日本、比利時出現豬瘟疫情,為防止傳入我國,我國禁止直接或間接從保加利亞、日本、比利時三國輸入豬、野豬及其產品,停止簽發從三國輸入豬、野豬及其產品的《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撤銷已經簽發的《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北京青年報)

點評:為保護我國畜牧業安全,防止疫情傳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海關總署、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禁止直接或間接從這三個國家輸入豬、野豬及其產品,停止簽發從這三個國家輸入豬、野豬及其產品的《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撤銷已經簽發有效期內的《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啟運的來自這三國的豬、野豬及其產品,一律作退回或銷燬處理。

符合國家標準但違反企業標準,如何處罰

甲企業生產的某熟肉製品經檢驗機構抽樣檢驗,顯示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含量為0.04g/kg,不符合該產品所標示的企業標準要求﹝該企業標準要求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含量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表1要求,熟肉製品的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最大使用量為0.075g/kg,即涉案熟肉製品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含量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要求。(中國醫藥報)

點評:涉案企業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應定性為食品標籤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符合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生產經營無標籤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標籤、說明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情形,依據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進行處罰。

進入瓜果飄香季你還在謠言“指導”下吃水果?

秋季是瓜果飄香的季節,相信很多人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和國慶假期裡都曾經大飽口腹之慾,這裡面當然少不了水果。水果大家幾乎天天都吃,關於吃水果的一些謠言也一直流傳,並且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例如:空腹吃水果會傷胃;水果寒涼,坐月子不能吃;水果早上是金,中午是銀,晚上是銅等等。

點評:這些關於水果的謠言一定要注意辨別,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將其連根拔起,讓消費者健康科學地吃水果。

指虹鱒為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兩月,被律師舉報兩次

被舉報涉嫌壟斷後,指虹鱒為三文魚並推薦生吃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再被舉報違反新《標準化法》。10月10日,北京雙北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雅軍在記者採訪時表示,他之所以舉報,是希望政府主管機關能夠依法查處,避免因該團體標準給公眾食品安全帶來隱患。(澎湃新聞)

點評:新《標準化法》從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制定標準應當有利於科學合理利用資源,推廣科學技術成果,增強產品的安全性、通用性、可替換性,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做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

有機食品、轉基因食品哪個更安全?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不少消費者被貼著“零農藥”“純天然”“營養更健康”標籤的食品吸引,視其為餐桌上的一股清流;卻對轉基因食品充滿了質疑,甚至恐懼。但是有機食品是否比轉基因食品更安全?科普作家、環保人士馬克·林納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迄今為止,有食用有機食品致死的例子,但卻沒有人因為吃了轉基因食物而死亡。(科技日報)

點評:有機食品確實“不能使用人工合成農藥”,但並不代表它不使用農藥,只是它使用的是“有機農藥”,包括一些植物源和動物源以及礦物來源的殺菌劑、殺蟲劑,比如常見的波爾多液等。儘管跟人工合成農藥來源不同,但它們同樣具有毒性,也並非不殘留,如果不清洗乾淨就吃下去,同樣可能有安全風險。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英國通報我國出口大西洋真鱈和糙米粉不合格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近日,英國通報我國出口大西洋真鱈和糙米粉不合格。(食品夥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不要使用轉基因食品原料,注意冷凍產品的溫度控制,規避出口風險。

澳大利亞召回印錯保質期的通心粉

據澳新食品標準局(FSANZ)消息,2018年10月10日,澳新食品標準局發佈召回通報,召回一款通心粉,因為該產品印錯了產品保質期。(食品夥伴網)

點評:澳新食品標準局稱,購買以上產品的消費者不應該在2018年10月11日之後(按保質期使用)食用該產品,並應將其退回購買地點以獲得全額現金退款。

2018年9月加拿大CFIA強制檢查清單內的中國水產品信息(9月彙總)

據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消息,加拿大食品檢驗局更新強制檢查清單列表,9月以來,通報我國3批次水產品。(食品夥伴網)

點評:食品夥伴網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加拿大標準進行水產品加工、包裝操作,同時在出口過程中做好質量控制,確保水產品的安全,規避被通報的風險。

西班牙通報我國出口冷凍蜂王漿健康證書不合格

2018年10月8日,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發佈2018-2809號通報,西班牙通報我國冷凍蜂王漿的健康證書具有欺詐性,此次通報類型為拒絕入境通報,產品未在市場銷售,未被授權進口。

點評:食品夥伴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注意產品的證書是否符合要求,規避出口風險。

2018年9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食品情況(9月彙總)

2018年9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多批次食品,不衛生、農殘和腐爛等問題為我國產品不合格原因。(食品夥伴網)

點評:提醒出口企業,規範原料的使用,不使用農殘不合格的原料;同時規範食品標籤的標註方式,嚴格按照美方要求進行標註。另外,在食品出口運輸過程中,保證各種技術指標符合要求,確保食品新鮮安全。

2、國際食品

減少浪費英食品企業擬取消保質期標籤

英國食品業和零售業巨頭同意2019年起取消部分商品保質期標籤,以期與其他措施組合應用,2030年前將食品浪費量降至現在的一半。(新華社客戶端)

點評:包括英國最大的4家連鎖超級市場在內,大約89家食品零售商和企業同意,自2019年起採取多項措施,向食品浪費開戰。

一名女子因走私鴨蛋到新加坡被罰款7000美元

2018年10月3日,新加坡農糧獸醫局(AVA)發佈消息,一名63歲的女子,因走私鴨蛋被新加坡農糧獸醫局罰款7000元(約合35000元人民幣)。(食品夥伴網)

點評:目前,新加坡還沒有符合要求的 “毛鴨蛋”進口來源。任何人從未經批准的來源進口肉類產品屬於違法行為,首次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0000美元或監禁兩年,或兩者兼罰。如果是第二次或隨後定罪,犯罪者最高可被罰款100000美元或最高三年監禁,或兩者兼罰。

2018年全球14個國家發生3915起非洲豬瘟疫情

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消息,截至10月8日,全球已有37個國家和地區向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報告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其中13個國家已經根除。(中國網)

點評:對於暴發比較嚴重的國家,需要採取更加嚴格的貿易檢驗檢疫措施。對於已暴發疫情的國家,可借鑑國際上其他國家採取的防控措施,爭取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滅疫情。

沙特對危害食品安全實施史上最嚴處罰

沙特公報10月4日報道,沙特食品藥品管理局(SFDA)開始對那些銷售有害、摻假或禁止食品的企業和個人實施最嚴厲處罰,違法者將被處以最高1000萬里亞爾的罰款,並可並處最長達10年的監禁。(駐沙特阿拉伯使館經商處)

點評:重複違法的罰款將翻倍,發現的有害、摻假或禁止食品將被下架銷燬,所有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三、食品科技

三個植物基因秘密被中國科學家破譯

司空見慣的植物中,隱藏著無數基因“秘密”。最近,我國各地的科研人員,又分別破解了3個。3項成果來自的院校不同、植物不同,相同的是,皆為相關領域突破性進展。(科技日報)

研究發現高營養水稻新型育種材料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和工業組織合作,通過半粒種子篩選方法獲得了一個糊粉層增厚的水稻品系ta2,使水稻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營養品質因子得到普遍提升。這是國際上首次發現的一種可用於培育高營養水稻的新型育種材料。該成果日前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在線發表。(中國科學報)

鴨子出現變異禽流感病毒亞型

為了應對禽流感流行,我國在2017年9月推出了一種新型雞用疫苗。近日,中國農科院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疫苗效果顯著,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在未免疫的鴨子中發現了H7N9和H7N2的兩種新基因變異亞型。相關論文日前發表在《細胞—宿主與微生物》上。(中國科學報)

過多攝入維生素A可能增加骨折風險

維生素A是一種重要維生素,人體自身無法合成維生素A,需通過飲食攝入。一項新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A需謹慎,如果過量攝入維生素A補劑,可能降低骨厚度,增加骨折風險。(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