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台縫紉機居然「踩」出一個文具王國!起因僅是父親的一句話……

【編者按】 義烏精神是“勤耕好學,剛正勇為,誠信包容”,義商精神作為義烏精神的一部分,尚無官方定義,卻蘊藏於諸多商業個體跌宕起伏的人生和風起雲湧的創業故事中。他們是黃昌潮的自嘲:創業之初如打游擊戰,要有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他們是黃剛18年如一日的敢為人先和專注堅持;是周福雲回報家鄉的桑梓情懷;是陳津顏眼中“誠信”乃經營之本……一個個義烏商人,用自己的創業人生詮釋義商精神,並在新時代賦予其全新的生命力。尋找、體味、總結、弘揚、傳承義商精神,正是此次“致敬義商,傳承夢想”大型採風系列活動的追求與意義。

兩臺縫紉機居然“踩”出一個文具王國!起因僅是父親的一句話……

“隔壁村出了一個萬元戶,你想不想做生意掙錢?”

1986年,父親的一句話讓16歲的黃昌潮第一次有了“小目標”,義烏篁園市場的生意真那麼好做嗎?如果勤勤懇懇、保質保量地加工和銷售,我也會賺到錢變身“萬元戶”嗎?

黃昌潮還沒來得及想太多,父親就買好了兩臺縫紉機放在家裡堂屋最中間的位置,並迅速給家人分工,組成了姐妹倆做衣服,父親和弟弟負責採買原材料,媽媽保障後勤的家庭服裝加工廠,朝著“萬元戶”小目標邁出了第一步。

做生意很業餘,“打游擊”卻很專業

黃昌潮出生於1970年,打他記事起,父親就常在農閒時節搖著撥浪鼓挑著扁擔出去掙錢。

父親不僅搗鼓貨郎擔上的針頭線腦,糖果鞭炮,他還趕過豬,賣過樹,被生產隊的隊員質疑“投機倒把”。面對質疑,父親卻振振有詞:“農忙的時候我沒有少幹,農閒的時候我出去找活,隊裡的工分讓給你們,我怎麼還投機倒把了?!”

“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勤勞肯幹不怕吃苦,而且特別有冒險精神,執行力很強。”黃昌潮說,不經意間,父親成了他生意上的啟蒙老師。

都說“虎父無犬子”,黃昌潮父子倆搭檔做起生意來也是虎虎生風。“我們搭凌晨的火車到江蘇買布料,下午運回家開始加工,做好的衣服第二天就用扁擔挑著到城裡的篁園市場去賣。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卻動不動就走十幾公里路。”黃昌潮說,第一次做服裝生意大家都不專業,靠著農民僅有的智慧摸索著前進。

比如,兩個姐姐負責服裝打版、剪裁和加工。沒有打版經驗怎麼辦?到市場上買件成品的衣服,拆了,依葫蘆畫瓢。用最笨的辦法一遍一遍練手藝,做衣服,直到能滿意地送去銷售為止。

黃昌潮和父親負責跑市場,可是初來乍到的父子倆一沒有攤位二沒有客源,怎麼辦?打游擊唄!用扁擔挑著做好的成衣在市場外銷售,到已經收攤的攤位上蹭擺半天,或把“請假”的攤位租來一個月,這些都是父子倆的常用套路。

“做生意我們業餘,但‘打游擊’我們專業。誰家生意好,會早收攤,誰家做季節生意,會‘請假’休市一段時間,我們都摸得清清楚楚。”黃昌潮說。

只是,需要“打游擊”的地方還遠不止此,睡覺需要“打游擊”,火車座位底下,廁所裡的洗手池,只要能把身子靠一靠就能睡覺。吃飯需要“打游擊”,餓了不一定有時間吃,有時間了又捨不得買好的吃,一天吃不上一頓也是常事。賺錢也要“打游擊”,別人家不接的單子黃昌潮接。眼看著過年了,黃昌潮一家卻還在日以繼夜的趕工,趁著春節前賺了4000元錢。

跳出舒適區,轉行做起文具代理商

“打游擊”四年後,黃昌潮家裡的服裝廠已初具規模,40個固定工人,還有外包加工,服裝生意紅紅火火。1994年,黃昌潮在賓王市場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攤位。“當時花8萬元買攤位,這錢都可以買套房子了,別人都覺得我們瘋了。”黃昌潮說。

服裝企業蒸蒸日上,攤位的市場價值也翻了幾番,這些成果的取得都讓這個年輕人有了“一方天地”的踏實感。然而,黃昌潮的瘋狂才剛剛開始。

三年後,這個瘋狂的年輕人做了一個更瘋狂的決定:我要轉行,做文具生意。

跳出舒適區,去到完全陌生的文具領域。黃昌潮有著自己的“算盤”。“姐姐們嫁人了,父母親年紀大了,這個以家庭為單位的服裝廠失去了最堅固的支撐。”正當黃昌潮對服裝生意心裡打鼓的時候,姐姐的建議成了他當時最好的選擇。

有姐姐帶路,從服裝到文具,從企業到代理,過渡的路上多了許多幫襯。代理了某品牌訂書機產品後,黃昌潮開始了涉足文具行業的第一天,“第一天沒有客人,我坐在攤位上乾等,結果等來了姐姐。”黃昌潮說,“姐姐把她手裡的一個老客帶到我攤位上,說以後就從我這裡拿貨。”

文具生意順利起步,客人也漸漸多了起來。憑著一如既往的吃苦耐勞、誠實守信,黃昌潮的文具生意很快進入正軌,也有了更多向品牌商洽談“全國總代理”的機會。

然而,“代理”是把雙刃劍,熱火朝天的生意卻同樣因為“代理權”被牢牢套上了枷鎖,一度讓黃昌潮寸步難行。“我們和一家文具生產企業簽訂了30年全國總代理的權限,因為銷量不錯,企業在一年後提出了修改合同為3年。”黃昌潮說,拿下30年代理之後,他成了這個品牌的銷售員,逢客戶就推薦,甚至規劃了品牌運營銷售的系列舉措,讓品牌產品更瞭解客戶,客戶更喜歡產品。

“企業的這個舉動讓我瞬間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雖然損失在所難免,我也不想在生意上再受制於人。”黃昌潮一邊和企業協商代理問題,一邊用自己的名字註冊成立了義烏市昌潮文具有限公司,旗下注冊有“鼎力文具”品牌,實現了事業上的第二次轉型——創立屬於自己的品牌。

品牌即未來,構建義烏文具王國

昌潮文具暢銷海內外,對於品牌體系的構建是機會也有困惑,即便是已深刻意識到品牌重要性的黃昌潮也難以倖免。

2003年,黃昌潮第一次萌生了把旗下“鼎力文具”品牌進行全球註冊的想法。“國外非常注重知識產權,我們計劃在產品熱銷的幾個國家都進行品牌註冊。”黃昌潮說,諮詢後發現,全球品牌註冊費用高達40萬元,他第一次打了退堂鼓。

十年後,快速發展的國際貿易,日漸壯大的文具生意,再次把品牌問題推到了黃昌潮的面前,這次,他一口氣將“鼎力”品牌在全球100多個國家進行了註冊。

“品牌帶來的產品識別度、附加值等東西太多了,這些恰好是義烏市場大部分經營戶所沒有的。”黃昌潮的另一重身份是義烏市文化用品行業協會會長,他把自身經歷用來分享,也用作行業發展的警戒。

2017年,義烏市文化用品行業協會召開了一次特殊的會議,會上,黃昌潮第一次提到了“抱團發展,構建文具王國”的概念。“目前義烏市場有3000多家文具產品經營主體,有近200家生產的產品品質過硬,如果我們抱團發展,組建專業展會,打造專業品牌,構建出文具王國不是夢。”黃昌潮說,在協會的帶領下,目前已成功舉辦兩次“中國義烏文具禮品博覽會”,展位數逐年躍升,預計2019年展會規模較2017年擴大68%。

如今的文化用品行業協會已成了義烏文具企業商討發展計劃的“孃家”,他們一起赴馬來西亞考察,到德國參展,向全球40個國家的文具協會發出對接邀請,把協會成員抱團發展的意願發揮到了極致。

“老一輩搭臺,年輕人唱戲,構建文具王國主要還是為義烏的年輕創業者考慮,希望他們站在我們的肩膀上,把握更多機會,一起保持義烏市場持續繁榮。”黃昌潮說。

雖然時過境遷,作為老一輩義商的黃昌潮實現了一個接一個的“小目標”,但他卻始終保持著勤懇踏實的質樸。閒暇時,仍舊會想起創業伊始,在裁床上割破手指血流不止的經歷,指尖的傷疤成了那段流金歲月最好的見證。

兩臺縫紉機居然“踩”出一個文具王國!起因僅是父親的一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