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植的愛國情懷

編者按:10月13日,是袁植將軍的殉難紀念日,特發此文,以表懷念。

袁植,原名袁環漢,1891年出生於平江縣鍾洞鄉。曾就讀於明德中學、湖北陸軍中學,後考入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6年起,先後任國軍2師3旅6團的排長、連長、營長、團長,1923年10月13日,因擁趙(恆惕)反譚(延闓),在湘潭遇害,時年32歲。遇害後,湘軍總司令趙恆惕讚揚袁植“以身殉憲”,追授其為陸軍中將軍銜。袁植是彭德懷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引路人。

《彭德懷自述》中有一段彭總的回憶:

審委(即專案組)追問我幾件事:

(一)講武堂開學時十一月,你八、九、十、十一月共四個月作什麼去了?

(二)入校前經過湘潭六團團部,去見過袁團長嗎?

(三)袁團長為什麼那樣關心你?

為此,彭想起自己早年入伍湘軍,使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位引路人便是袁植。他們是知遇之恩,有過生死之交。《自述》中寫道:

“袁當時有一點愛國心,我也流露過,在這一點上,也可以叫作氣味相投吧!”

“周磐家也不富,在當時也有些愛國思想,但不及袁強烈。”

彭講述早年的革命思想,總離不開對袁植的回憶,因而也使後人對湘軍名將袁植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袁植“愛國愛民”的思想情懷即躍然紙上。

一、袁植愛國情懷的起源

袁植字彝波,一八九一年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鍾洞鄉,家境清貧,但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少年時期由其舅父資助,徒步赴長沙投考明德中學,成績居冠,被錄取並獲免費入讀,學業四年。

袁植的爱国情怀

該校是由近代著名教育家胡元倓先生創辦,並有“辛亥革命策源地”“北有南開,南有明德”等美譽。毛澤東曾說“時務雖倒,而明德方興”,盛讚明德學生富有革命愛國精神。

袁植品學兼優,頗受校長賞識,畢業後被保薦去湖北省陸軍中學,一年後,又考入河北省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該校以“守信、守時、苦讀、勤練、愛校、愛國”為宗旨,享有“將軍搖籃”之美譽,袁植在這裡深受愛國思想的教育,立志要為國為民幹一番事業。

袁植從軍校畢業後加入湘軍第二師三旅六團,任見習排長,駐軍長沙、湘潭一帶,積極護衛當地社會秩序。國家、民族的多災多難以及社會的種種怪象,使他深刻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二、袁植愛國情懷的表現

民國之初,湘軍有一些從保定來的青年軍官,剛來時朝氣蓬勃,對士兵講解鴉片戰爭的國恥、編寫軍歌宣傳愛國主義,但隨著地位的提高,追求升官發財,逐漸貪汙腐化,變成歷史的反動勢力。在彭德懷的心中,袁植與他們截然不同,他為人正派,愛國愛民,體恤下層士兵的疾苦。

當時軍閥混戰,物資貧乏,軍隊又常常拖欠士兵的軍餉,有的甚至拖欠兩三年之久。到1919年底,不堪忍受的士兵聯合起來,近十萬湘軍同時“鬧餉”,部隊一時失去控制。已升任六團團長的袁植,對此態度是隻要士兵不擾民,就不進行彈壓,並設法解決所轄部隊的欠餉問題,“鬧餉”運動在六團很快得到平息。彭德懷在《自述》中回憶:“當時(一九一八年)營長袁植就有‘寓兵於工’的思想,並在長沙湘潭辦有毛巾、襪子、織布、縫衣等小工廠,曾要他幫忙找技工到工廠當師傅,解決軍中資金不足。”

彭德懷、黃公略、李燦等進步青年軍官在軍隊內部成立了“救貧會”,旗幟鮮明地提出革命綱領性的四項基本原則:

1.滅財主,實行耕者有其田;

2.滅洋人,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海關、租界,取消領事裁判權;

3.發展實業,救濟貧民;

4.實行士兵自治,反對笞責、體罰和剋扣軍餉,實行財政公開。

在當時軍隊內部是不允許這樣的組織存在的。彭總等人冒著生命危險進行的地下革命活動,袁植對此是什麼態度呢?彭總用一段有意思的回憶作了解答:

郭得雲是“救貧會”創立人員之一,因病突然去世,留下老父弱子無人贍養。而彭德懷等其他成員都是下級軍官,沒有財力來幫助他們。在走投無路時,他們想到了袁植,當袁植聽說後即爽快表示:以後郭老倌的生活由他來照管,並要彭德懷以後不要管這事了(當時彭德懷已經脫離了軍隊回家務農,且又不願回到軍隊)。袁植這一義舉,完全是出於對“救貧會”地下革命活動的支持,其愛國愛民情懷可見一斑。

當時湘軍各部減員現象很普遍,但袁植的六團始終保持滿員。他堅決貫徹兩條紀律:一是經濟公開,辦公、雜支、醫藥、截曠等開支的結餘部分積存起來;二是廢除肉刑,即不笞責、罰跪等,對犯了軍紀的士兵代之以勸告、記過、罰站。這在舊時的軍隊很是難能可貴的。

袁植與部屬中的進步軍人彭德懷、黃公略、李燦、周磐等來往密切,並對他們進行悉心培養,大膽提拔,因而使他們後來成為了平江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而湘軍六團成為平江起義的主力軍,之後發展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

1923年夏,袁植回平江老家探親,公開表示堅決支持平江的革命鬥爭,並向鄉民大力宣傳革命道理,深受父老鄉親愛戴。

三、袁植愛國情懷的影響

站在歷史唯物的高度來看,他對開國元帥彭德懷早年的培養、提攜、保護是最大的歷史成就。彭總曾說:“沒有袁植,我的人生將是另一番模樣。”

曾經的湘軍總司令趙恆惕,在經歷了人生九十年後的回憶錄中,談起對彭德懷的讚許,還專門提到了袁植:“未必不是因為在袁團長的隊伍中,走出了一個未來的傑出統帥吧!”

袁植的爱国情怀

彭德懷為人正直,對當時的軍閥混戰、兵匪橫行的社會現實十分厭惡,對部隊中的腐敗糜爛現狀也深為痛恨。1918年初,部隊經過長途行軍作戰,兵疲體弱,疾病流行,特別得瘧疾的多,情況嚴重,有時擔任警戒都成問題。此時的彭遂有卸甲歸田、回家務農的想法。袁植聽說後親自去開導他,之後又派滿腔愛國的黃公略去勸阻他“袁營長不准你消差。”他才沒有離開軍隊。這次相知相識,彭德懷、黃公略、李燦三人也成了親密的朋友。

1918年秋,六團團部在浣溪圩辦有臨時訓練隊,袁植兼語文教官。彭德懷有兩篇作文,題為《愛惜光陰》和《論立志》。據彭回憶:兩篇文章都不滿三百字,但袁卻給了他百分,並在全團極力讚賞和表揚。愛惜光陰和立志愛國的情懷在彭與袁的心靈中激起共鳴。彭在上級軍官中找到了知音,比以往更加努力學習文化和軍事知識。

1921年秋,南縣注滋口有一貧苦農民姜子清向彭德懷反映,當地惡霸地主歐盛欽,因其哥哥是趙恆惕督軍署的高級少將參議,便仗勢欺人,危害民眾比土匪還甚。彭當晚即派一班長王紹南及魏本榮等三個救貧會員將歐盛欽秘密處決了,當地百姓都稱快叫好!但事隔幾個月後,被歐高級參議告發,趙督軍命令袁植捉拿彭。袁特派同鄉排長徐季達將彭逮捕,並轉告彭定會設法營救。到了離長沙十五里地的撈刀河,當船離岸不遠時,彭將徐撞入水中,一躍上岸,朝榔梨市方向飛跑。徐等只是對空放了幾槍,無人追趕,巧妙使彭安全脫險。彭德懷一生的坎坷可謂不計其數,但撈刀河的遇難脫險卻一直銘刻在心。

1922年2月彭從廣州回長沙,後回湘潭老家種地四個月。端陽節前,袁讓軍需鬍子茂寫信給彭:“袁團長知你回了家,有意要你幫他辦工廠。”彭未去。六月下旬,黃公略、李燦先後去信給彭,告知是袁團長的意思,要他去報考湖南軍官講武堂。一星期後,袁特派“救貧會”負責人張榮生前去彭家中相勸:“要消滅財主和洋人,還是要靠軍隊。袁團長希望你去講武堂學習,以後好回連隊。”當時講武堂學員必須是少尉至少校的現役軍官(即營連排長),而彭脫離湘軍近十個月,按理說是不能進入的。但袁植做了一個精心周密的安排。一是改名,依“君子懷才便是德”,為彭原名“得華”改為“德懷”,掩人耳目;二是為彭在團部安置一連中尉差,以解決日常費用。同年八月,彭順利考入講武堂,為期一年的軍事理論學習和軍事訓練,為後來成為一名傑出的軍事統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彭德懷的前妻劉坤模幾十年念念不忘袁植的恩情,《在和彭德懷同志相處的日子裡》一文中回憶:“聽父親在家裡說,袁團長惜才,得華上講武堂是袁團長幫忙送進去的。”

袁植第二次救彭德懷:袁非常信任彭,曾將官鹽局的重任委派給他。彭出於公義,私下挪用公款接濟“救貧會”的地下活動。事發後,上級令袁查辦處決,彭又一次處於危險境地,而袁植再次冒著風險鼎力相助,讓彭又一次躲過了劫難。在彭的心目中,袁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四、袁植愛國情懷的悲劇

1923年的湖南,據《大公報》記載:“譚延闓主張‘湘人自治’組織南方湘軍,趙恆惕主張‘聯省自治’組織北方湘軍。南北湘軍開戰,內爭既烈,民困益深,舉國分崩離析,於無政府地位……”

1923年7月17日,《大公報》刊登《趙省長電請孫中山組織聯合政府》要聞,文中指出:“湘省主張聯治,實行省憲,實欲各省先樹自治之基礎,進而共謀全國之福利,由分而合,殊途同歸。此種非常之業,得非常之人,為之主持,唯孫大元帥先覺先知,為國奮鬥,百折不衰,理應竭誠推崇,主持大計。”

袁植緊跟歷史進步潮流,積極參加民主護憲,表現尤為突出。孫中山器重他的愛國愛民思想和軍事指揮才能,特贈予佩劍與馬刀,並提議他去廣州謀事。

然而悲劇就在此時發生。1923年10月10日,袁植由護憲總指揮趙恆惕任命為第五路護憲軍第四旅旅長。三天後,10月13日,魯滌平以議和為名召開軍事會議,將袁誘騙到姜畲,當袁前去看望和議代表時,令親信馬弁、張漢忠帶兵將其戕害。魯滌平“假開和會,陰施陷阱,視袍澤為仇敵。”對於袁團長被暗害,六團官兵義憤填膺,連長彭德懷即冒險單騎赴姜畲,機智勇敢,探明軍情,做好善後工作。

《湖南近150年史事日誌(1840-1990)》一書中記載:“1923年10月17日趙恆惕通電讚揚袁植‘以身殉憲’,追贈為陸軍中將。和平會議宣告破裂。”

據當年《大公報》記載,袁植之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師部當即在姜畲為袁植舉行了三天隆重的追悼會。1924年1月9日-11日,長沙各界又舉行盛大的袁植追悼會,省長趙恆惕和軍政紳商學界要人前往祭奠。因為袁是為湖南的護憲運動而死,原定計劃他的墓地安放在嶽麓山。因其家屬執意要葬回老家,於同年1月15日,袁的靈柩運抵平江,平江各界人士再次召開隆重的追悼會,靈柩安葬在鍾洞鄉。

2011年,《平江風情》刊登《袁植與彭德懷鮮為人知的往事》。2013年長沙明德中學110週年校慶紀念傑出校友,把《彭德懷和袁植的生死之交》一文編入《語文讀本》。2013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紀念館為他鑄半身立體銅像。2014年湘潭市史志辦、雨湖區史志辦、湘潭大學等相關專家聚會姜畲,舉行《姜畲會議和地址暨袁植遇害地點考證研討會》。

袁植短暫的一生,做到了為國家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以追挽:

亂世英豪唯大義親民垂千古

繁空隕石看金光耀眼譜群星

1.《彭德懷自述》

2.《湖南大公報》

(作者系袁植孫女,長沙明德學校退休教師)

【平 江 精 神 】

袁植的爱国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