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的無人機市場只有大疆一個成功的玩家


紅火的無人機市場只有大疆一個成功的玩家

大疆創始人、董事長汪滔

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只有一個大贏家。

在被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疆)多次送上被告席之後,深圳道通智能(以下簡稱道通智能)今年展開反擊。4月,道通智能的美國分公司Autel Robotics在美國對大疆旗下的三家公司提起知識產權訴訟,8月底,Autel Robotics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指控大疆侵犯其專利權,請求ITC發起“337調查”。

恰值中美貿易戰的敏感時刻,且有中興事件的前車之鑑,此案甚至驚動了中國商務部。

事件的嚴重性在於,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的規定,337調查的對象為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及進口貿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競爭。如果指控成立,大疆的產品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2006年,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汪滔在深圳一間民房裡創辦了大疆創新。經過幾年的發展,大疆一改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上的“追趕者”角色,在無人機系統、手持影像系統與機器人教育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佔據世界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超過70%的份額。從2013年開始,大疆每年增長率都在60%以上,2017年營收達到了175.7億元,淨利潤為43億元。今年4月,在完成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後,大疆估值達到了240億美元。

汪滔和大疆的成功,讓很多人看到了無人機行業的發展潛力,一批無人機創業公司隨之誕生。

2014年,在汽車診斷器領域斬獲頗豐的道通科技成立了子公司道通智能,打入無人機市場。

就像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繞不開BAT,無人機行業玩家也繞不過大疆這座大山,大疆在無人機技術、供應鏈、價格、專利等方面的優勢,讓那些試圖分一杯羹的創業公司感到了極大的壓力。

大疆的市場策略非常積極主動,另一家無人機企業“零度智控”的創始人楊建軍坦言,“大疆的產品實力和研發投入都很強,迭代速度很快,其他玩家做起來就很費勁兒,不是說不可以硬拼,但那不是聰明的做法。”

大疆對道通智能在國內外發起過多次專利訴訟,道通智能的業務負責人在接受界面採訪時控訴,“就好像一個小孩被一個大人掐著脖子,很快就要死了,然後要還手的時候,他還會考慮今天天氣怎麼樣嗎?我們訴訟的節奏一步一步踩到中美貿易上來了,確實踩得不好,就好像一腳踩到泥水裡去了,一身都是水了,有苦都說不清了。”

9月16日,美國的一家無人機飛行系統設計商Airware突然宣佈停止運營,在此之前這家公司獲得多家頂級投資機構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騰訊科技等多家科技媒體將其死亡的原因歸結為“幹不過大疆”。

而國內的無人機玩家,像零度智控、極飛、億航等在和大疆正面剛了一段時間之後也紛紛開始轉型,尋找後路。

倒閉、轉型、殘喘,在大疆的陰影下,消費級無人機玩家們的退堂鼓敲得越來越響了。

DOBBY之敗

2009年,楊建軍還在二炮做科研,主要負責情報偵察。從部隊裡一位專家的報告中,楊建軍得知無人機在部隊應用非常廣泛,能替代人工做很多髒活、累活和危險活,可以避免很多危險犧牲和輻射等傷害,對人類價值非常高。

在情報偵察的過程中,楊建軍積累了很多衛星遙感、無人機相關的技術。後來楊建軍創辦了“零度智控”。創業之初,楊建軍主要做的是固定翼的飛控。


紅火的無人機市場只有大疆一個成功的玩家

零度智控創始人楊建軍

從2011年開始,楊建軍開始意識到固定翼的侷限性,開始研發多旋翼的飛控。與此同時,大疆也在研發多旋翼飛控系統,並早於零度智控面世。楊建軍發現多旋翼飛控研發出來之後,客戶突然就多了起來,隨後開始延伸做影視航拍技術,雲臺增穩技術以及圖像傳輸技術。

2014年,在大疆的示範效應下,資本大舉湧入無人機行業,深圳、廣州出現了許多做消費級無人機的創業公司,芯片廠商也開始入局。在高通的支持下,楊建軍研發出一款芯片高度集成的口袋無人機DOBBY。

2016年5月,DOBBY面市,整機重量僅200克,可放入口袋,無需雲臺吊艙,價格僅為2000元左右,這些亮點讓DOBBY明顯區隔於大疆的主打產品精靈系列。

DOBBY有點像手機中的小米。在楊建軍的設想中,消費級無人機就應該人手一臺。楊建軍回憶,DOBBY上架之後,很快就賣出了超過10萬臺。

在DOBBY面市一個多月後,大疆發佈了御Mavic系列產品。

與DOBBY主打輕量化、便捷性的特徵類似,大疆將整機重量降至743克,摺疊後只有550毫升的礦泉水瓶大小,售價低至5000元。令楊建軍感觸最深的是,“大疆在保持了便捷性的同時並沒有妥協性能”,在飛行時長、拍攝圖傳、精準降落等多方面表現超過DOBBY。

與此同時,大疆還緊鑼密鼓地在香港開設了繼深圳、首爾之後的第三家線下旗艦店,積極搶佔線下流量入口和用戶認知,從專業級市場轉向大眾市場。

此外,大疆還成立子公司單獨開闢了一個子品牌特洛(Tello),主打兒童玩具市場,定價699元,主要面向平價無人機市場。至此,大疆已經建立起從高到低的價格體系和從專業到入門的產品體系。

“大疆的這種市場策略有點像博爾特在操場看到別人在跑步鍛鍊,自己下意識一提速就超過了,本質還是核心技術優勢的勝利。有競爭的因素在,但更多時候大疆其實是根據自身的研發和產品節奏在走,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大疆還是大疆。”一位大疆的前員工描述。

楊建軍明顯感覺到,“大疆的Mavic出貨之後,DOBBY銷量下滑就很厲害了”。

楊建軍反思,在大疆自上而下拓展市場的時候,其實零度智控有機會自下而上地改革迭代,當時DOBBY已經賣出超過10萬臺,這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已經算不錯的成績,基本達到了產品的盈利點。

但是因為對市場期望比較高,加上投資方的壓力,楊建軍備了20萬臺的貨,庫存滯壓了一半,最終這些庫存把利潤都吃掉了,形成了巨大的虧損。即便當時楊建軍已經研發出了第二代產品,但是因為資金鍊等問題,零度智控不得不面臨裁員、找錢、轉型等危機,最終二代產品並沒有發佈。

在零度智控之前,《連線》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於2009年創辦的3D Robotics,也曾被《福布斯》稱為“大疆的強大對手”。

2015年4月,3D Robotics在拉斯維加斯首次推出Solo無人機時,因為其與大疆精靈截然相反的黑色外觀,以及具備了大疆當時還不支持的自主編寫飛行路線功能,被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稱讚為,“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無人機”。克里斯·安德森表示,如果大疆是蘋果,我們就做安卓,而開源屬性也在當時成為3D Robotics對抗大疆的武器。

然而,大疆Phantom 3無人機於2015年4月率先上市,配備Phantom 3 Professional和Phantom 3 Advanced兩個版本。區別在於Professional搭載了4K鏡頭,而Advanced搭載的是1080p攝像頭。

2015年8月,大疆又推出面向入門級新飛手的“大疆精靈3標準版”(DJI Phantom 3 Standard)航拍無人機,售價僅4799元。大疆精靈3標準版繼承了“精靈”系列幾款前作的高度穩定性、卓越飛行體驗以及航拍畫質,但更加智能便捷,具備“智能飛行”功能、2.7K超高清機載相機以及平易近人的定價等亮點。

Solo無人機卻遲遲未能發貨,好不容易等來了發貨,又因為價格、性能、萬向節組件、售後等各種問題招致買家的不滿,公司聲譽大跌。當時Solo無人機售價1000美元,要實現航拍功能還需購買400美元的萬向節套裝。而大疆趁勢而上在聖誕節宣佈大打折扣,內外交困的3D Robotics最終不得不關閉工廠、裁員,並決定退出消費級無人機市場。

克里斯·安德森事後接受《福布斯》的採訪時說,“我從來沒有見過有哪個市場出現過這樣的降價,除了大疆,大家都是輸家。”

從2017年開始,零度智控開始縮減C端產品線,轉向無人機在具體行業場景的應用。楊建軍將固定翼的續航時間、飛行速度、高度等優點與多旋翼的垂直起落等優點相結合,開發出複合翼無人機,目前主要在安防、巡查、警事等領域應用,去年為楊建軍帶來3000萬的營收。

楊建軍意識到,在和大疆拼不過供應鏈優勢的前提下,就尋找行業定製性強的細分領域,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和對行業的理解,“起碼大疆目前還不會做這麼費勁的事情”。

由於部隊出身的背景,楊建軍也開始做一些軍工類項目,而大疆在軍工類80%的市場份額在海外,楊建軍在本土市場的資源或有用武之地。除此之外,楊建軍還開展了一個附屬業務——無人機編隊表演。

裁員、關閉公司、轉型

與零度智控不謀而合,另一家曾推出消費級無人機的企業“億航”也開始進軍無人機編隊表演。

據億航聯合創始人兼CMO熊逸放透露,億航的無人機編隊表演在西安也已經成為常態化旅遊觀光項目,在幫億航清除積壓的消費級無人機庫存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

然而,在今年5月1日晚億航承接的西安城牆正式表演當中,1374架無人機並沒有成功組成完整案。演出一開始就有一部分無人機沒有飛到預定位置,導致局部不成圖案。此外還有視頻顯示,在表演結束的回收過程中,無人機直接掉落下來。

億航的無人機之路走得並不順暢。2016年底,億航裁員共計70餘人,波及多個部門,包括軟件、開發、物流、銷售、電商、客服。2017年12月,億航又關掉了美國的全資控股分公司,遣散了美國分公司員工,將業務全部轉移回國內。根據加州法庭公佈的信息顯示,億航公司資產在10萬~50萬美元,而債務高達100萬~1000萬美元。

據雷鋒網報道,億航美國分公司破產的原因一是由於億航消費類無人機存在質量問題,渠道里的貨基本給退回來了,億航不得不退出消費市場;二是億航美國分公司欠了美國房東(辦公室)150萬美金,陷入訴訟糾紛。

一位無人機愛好者告訴《中國企業家》,“億航的消費級無人機和大疆相差太懸殊了,根本沒法兒相提並論,億航的無人機沒有遙控,只飛過一次就丟在一邊沒再飛過了。”

2018年2月,億航首次公佈了“億航184”系列自動駕駛飛行器載人飛行測試的視頻。但是一直以來,億航184載人飛行器除了發佈和演示吸引投資方外,這兩年都沒有給億航帶來實際落地的商業價值。

今年6月,億航又與永輝超級物種達成戰略合作,以超級物種廣州漫廣場店為試點,嘗試智慧零售+無人機配送模式。據億航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8月,億航物流配送無人機累計配送超過4000單,配送服務範圍覆蓋門店周邊4個小區的4000多戶居民。

不過,關於在無人機載重物流方面的佈局,大疆公關總監謝闐地明確表示:“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用多旋翼飛行器執行大載重長距離的運輸任務,既不經濟也不安全。”但言下之意,不排除未來選擇恰當的時機進入。


紅火的無人機市場只有大疆一個成功的玩家

大疆無人機

另一家無人機企業“極飛”也曾嘗試過與淘寶、順豐的無人機物流合作,在《中國企業家》採訪的多位無人機從業者中,均表示“無人機物流確實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目前落地產生規模經濟效益還困難重重”。

在無人機編隊表演、載人自主駕駛飛行、無人機物流配送等諸多嘗試之外,億航也在通過無人機向政府輸出智慧調度解決方案,而這是億航核心創始團隊最早創業起家的領域。

億航創始人兼CEO胡華智也是一位資深航模愛好者,他在北京創建了全國第一家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胡華智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擅長軟件開發。2000年,胡華智最早創業時做的是基於GIS(地理信息系統)和即時通訊的全國版矢量地圖,在系統指揮調度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優勢。

熊逸放稱,從2017年開始,億航頻繁與各地政府合作,幫助其實現政務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城市管理。當政府碰到大型突發事件時,可以通過系統指揮調度中心,指揮聯網無人機實時採集數據,並針對性採取救援措施,節省人力成本。

熊逸放強調,這套智慧解決方案的核心是“實時通訊、指揮調度聯網無人機、實時傳輸信息的能力”,無人機技術的智慧化和智能化也將成為億航未來的發展方向。

交鋒農業機

9月5日,大疆農業宣佈“2018年國內植保無人機累積作業面積已經突破1億畝次”,而農業植保正是另一家無人機企業“極飛”從2015年轉型深耕的領域。

2015年,極飛創始人彭斌意識到,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很難與大疆爭鋒,所以忍痛砍掉航拍、航模等業務,全面轉向農業植保無人機領域。

彭斌意識到,中國有近3億的農業生產從業者,農村人口比例卻平均每年下降約1.5%,且農村人口中大部分是老人、小孩、婦女。未來中國農業生產勞動者會越來越少,農業科技會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

此外,中國耕地面積僅佔全球耕地總面積的10%,而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卻佔到全世界的35%,這個浪費量是驚人的。而且國家的利好政策是,要在2020年之前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

彭斌推算,依據中國有2700多萬臺拖拉機的市場容量,未來無人機即便只作為一個打藥工具,至少也有幾十萬臺的市場體量。

然而,大疆在C端消費市場實現平穩增長之後,也開始轉向了B端行業應用,農業便是大疆很早就看重的另一塊領地。2015年11月,大疆推出第一款農業植保無人機MG-1,2016年三四月份開始陸續發貨,售價53000元。

在大疆發佈農業植保無人機之前,極飛在農業無人機方面採取的策略是“服務隊模式”,通過自建的植保隊幫助農民和農墾部門用無人機噴灑農藥,收取服務費用。直到2016年10月,極飛正式發佈P20農業無人機,開始轉為售賣無人機模式,並主打RTK自主飛行功能,區別於當時大疆強調飛手操控的模式。

但大疆憑藉其核心技術優勢,加快新品和技術迭代並做出價格調整。在2017年11月極飛發佈P系列2018版之後,大疆緊隨其後在2017年底發佈了三款植保無人機,其中MG-1S Advanced售價低至29999元。MG-1S Advanced還是MG-1S的升級版本,後者2016年首次發佈時售價為42000元。

此外,大疆在提供強調飛手操控的無人機版本之外,也提供配置RTK技術自主精準飛行的版本,RTK技術正是此前極飛與大疆農業無人機的差異化之處。

2017年,極飛的營收總額超過3億元。截至2018年3月,極飛在全國擁有470多家縣級經銷商,近350個無人機操作員培訓網店,以及150多個極飛保障流動站,累計作業面積超過1700萬畝,極飛表示預計到了2018年末這些數據還會翻番。


紅火的無人機市場只有大疆一個成功的玩家

然而,大疆憑藉其技術優勢與資金實力,又一次佔據了優勢。截至9月,大疆農業無人機已經銷售過萬臺,保有量超過1.6萬。大疆創新總裁羅鎮華還強調,大疆發展農業無人機在現階段並不是盈利導向的,更聚焦在提升行業效率和構建服務閉環上,目前大疆農業帶來的營收佔比還微乎其微。

潛臺詞也就是:大疆不怕花錢。

大疆的挑戰與創業者的機會

零度智控、極飛、億航等無人機企業,根據自己的團隊基因和市場判斷努力尋找著自己的勢力範圍,但大疆不會輕易看著嘴邊的任何一塊肉被他人奪走。

難道無人機創業者就沒有機會了嗎?

“中飛艾維”的總經理曹飛從2009年開始就創業自己造飛機做無人機電力巡線,目前中國三大獨立電網(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內蒙古電網)都在使用中飛艾維的服務。

雖然也自己造無人機,但是曹飛並不擔心大疆的攻勢,他告訴《中國企業家》,“當無人機和具體某個行業場景相結合,無人機只是一個工具,最重要的是通過無人機採集的數據以及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這時候競爭的關鍵變成對行業場景的理解,理解了行業和數據才能提供增值服務”。

此外,曹飛認為,如果把大疆比作飛機領域的波音公司,中飛艾維做的是類似國航的服務,兩者在產業鏈上的環節並不相同。

百度風投CEO劉維也把投資的目光轉向無人機行業應用的服務商,他投資了無人機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服務商麥飛科技、airmap、埃洛克等企業,劉維認為,無人機制造商本身或許還有機會,但是已經不是關注的重點了,他投資的企業和大疆更多是合作關係。

2017年,大疆營收175.7億元,同比增長80%;淨利潤43億元,同比增長123%,在高利潤的同時也保持著高增長。

而大疆在消費級無人機越來越接近天花板的時刻,也開始尋求新的增長空間。在2016年《中國企業家》對汪滔的採訪中,汪滔就意識到消費級無人機只有幾百億的市場空間,轉型也是大疆自身所要面對的難題。

關於大疆的定位,汪滔表示,“大疆除了做自己的產品,也會考慮各行各業在無人機方面的需求(當然有些是偽需求,有些是有前途的需求),但大疆沒辦法開枝散葉那麼多,所以我們相當於就像iPhone手機一樣,App大家一起來寫,有時候你賣一個三四件,每件賣個幾百萬,你賺這個錢也可以。”

今年5月,在微軟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微軟又宣佈與大疆達成戰略合作,大疆把無人機技術開放給全球近7億的Windows 10用戶。在產品技術研發的同時,大疆也在尋求著新的渠道拓展和業務增長點。

在今年7月極客公園主辦的Rebuild2018科技商業峰會上,羅鎮華講述了大疆產業化轉型的思路。“我們做好鋪路石,給各個行業原有的技術、模式、組織架構提供拓展、傳承、迭代的工具,使得多個行業通過‘+無人機’來突破原有的天花板,最後帶來影響整個產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積極價值。”

在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中,除了像大疆這樣的無人機設備提供商,也需要有無人機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數據公司、無人機平臺應用開發者、農業植保隊等眾多的行業生態參與者。在這樣一個聚焦於某一產業的系統工程中,大疆的技術和供應鏈優勢固然存在,但也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大疆臥榻之側,無人安睡,而大疆自身,也不能高枕無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