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江一男子網絡貸款去賭博 原來用的支付寶是別人的

餘江一男子網絡貸款去賭博 原來用的支付寶是別人的提示:點擊上方"鷹潭同城會"↑關注更多精彩

余江一男子网络贷款去赌博 原来用的支付宝是别人的
余江一男子网络贷款去赌博 原来用的支付宝是别人的余江一男子网络贷款去赌博 原来用的支付宝是别人的
余江一男子网络贷款去赌博 原来用的支付宝是别人的余江一男子网络贷款去赌博 原来用的支付宝是别人的

近年來,網上借貸快速興起,人們通過支付寶等手機應用,簡單操作幾步就可以申請到網絡貸款平臺的小額貸款,申請、審核、放款都快人一步,成為許多年輕人的貸款首選。但是,其中隱藏著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余江一男子网络贷款去赌博 原来用的支付宝是别人的

近日,鷹潭市餘江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合同詐騙案件,被告人陳志光冒用朋友的個人信息在網上五次貸款共33400元,被判處拘役四個月,緩刑六個月,並處罰金。

據被害人吳宏回憶,2017年5月,陳志光找到他,稱可以很方便地幫他在支付寶上可以貸到款,利息很少。吳宏於是在陳志光的幫助指導下,登錄支付寶、輸入銀行卡號、上傳身份證等操作,又配合進行人臉識別、短信驗證,立馬就在支付寶“招聯金融”網絡貸款平臺成功申請到了2300元的貸款額度。但吳宏認為利息較高,當場要求陳志光取消貸款,註銷額度申請。

沒想到,因賭博缺錢的陳志光早就動起了歪腦筋,並沒有按照吳宏的要求去做,而且還偷偷保留了用手機拍攝的吳宏的身份證、銀行卡照片,暗自記下了其支付寶賬號和密碼。

2017年5月25日,在吳宏不知情的情況下,陳志光用手機登錄了吳宏的支付寶,以他的名義在“招聯金融”申請了2300元的貸款,並立即提現。這2300元當天就被陳志光賭博場上揮霍一空。

第二天,賭癮發作的陳志光故技重施,用保存的吳宏個人資料和賬戶信息,在支付寶“馬上消費”又拿到了8300元的貸款,同樣用於個人賭博揮霍。

賭資來的如此容易,嚐到甜頭的陳志光根本停不下來。5月31日、6月8日、6月22日,以相同的方式,陸續從支付寶各類網絡貸款平臺提取了3000元、12000元、7800元。每次都想著再“借”最後一次,待自己在賭桌上翻身後一次性全部還上。奈何,賭場乃是無底洞,窟窿越填越大,再也補不上了。

余江一男子网络贷款去赌博 原来用的支付宝是别人的

這邊吳宏偶然翻到支付寶的交易記錄,看到成千上萬的資金借進又流出,自己卻沒有任何印象,知道了自己遇到了“網絡盜竊”,馬上聯繫支付寶的客服並報警處理。

2017年12月22日,陳志光在上海被警方抓獲歸案,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隨後,又通過家屬賠償了吳宏58000元用於償還各網絡平臺的本金及利息。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陳志光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共計人民幣33400元,數額較大,其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根據被告人如實供述坦白、積極退賠損失等情節,法院遂作出前述判決。(文中人物為化名)

余江一男子网络贷款去赌博 原来用的支付宝是别人的

淘寶、支付寶、微信、掌上銀行等涉錢財的手機APP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一旦個人關鍵信息洩露,不法之徒千里之外就能不知不覺的將你的財產盜取一空,或者盜用名義購買貴重物品、貸款等,給用戶造成巨大損失。移動互聯網時代,更需樹立嚴密的隱私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