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古寺栽種全國唯一奇樹 樹齡長達2500年 杜甫在此賦詩117首!


素有“羲皇故里”之稱的甘肅天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悠久的歷史積澱了這裡豐富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坐落於城南2公里山坳的南郭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寺院佔地1268畝,樹木蔥蘢,古柏參天,被譽為“隴右第一名剎”。

南郭寺自隋唐時期就是西北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和歷代文人墨客覽勝之地。唐肅宗乾元二年,詩聖杜甫因安史之亂辭職攜眷西行,曾在此居住了三個多月並留下117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秦州雜詩》20首。

南郭寺景區起伏多變的地理風貌和四季溼潤的氣候非常利於植物生長,西牌坊門前的兩株唐代古槐,樹圍達9.7米,主幹高約30米,虯枝攬雲,樹葉蔽日,經專家考察測定兩株巨槐至少1300歲。然而與寺院內的“春秋古柏”相比,它們還是小字輩。

大雄寶殿前一棵老態龍鍾的古柏,樹身分為三枝,南北橫逸斜出,形如斧劈:南向的一枝,直插雲霄,樹梢青枝綠葉;北向的一枝則斜搭在一棵槐樹叉上。最神奇的是,樹幹中竟寄生著一株胸圍108公分的朴樹,據考證全國只此一棵,被譽為“稀世珍寶”。

1987年,來自全國的20名古樹專家根據C14測定取樣,並結合古柏根部探測,推算出古柏的樹齡為2300—2500年,僅次於陝西黃帝陵的古柏和山西晉祠的周柏。由於它的栽植年代與孔子的出生年代相近,又被稱為“春秋古柏”。

“南山古柏”自古為秦州八景之一。杜甫曾有詩云“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鍾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詩中的"老樹"指的就是這株古柏。為保護古樹不倒,現在樹幹已經分別被牢固地支撐托住。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位於南郭寺靈湫亭內的北流泉,水味甘美,含有17種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最為神奇的是泉水四時不竭,乾旱季節水位不減,雨澇時泉水不溢,自古被民眾譽為隴上“神泉”。

為紀念詩聖杜甫,光緒三十年,南郭寺將東禪林院改為杜少陵祠,並塑杜甫及其二子宗文、宗武像供人們瞻仰祭祀。在佛教寺院裡設立詩人祠堂,堪稱秦州文化的一大奇觀,由此可見詩聖杜甫在天水人民心中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