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潰瘍病發病原因及防治策略

獼猴桃潰瘍病發病原因及防治策略

獼猴桃作為富含維生素的水果,酸酸甜甜的口感,深受人們的喜愛,近些年種獼猴桃的越來越多,尤其是紅陽獼猴桃,紅陽獼猴桃賣價高,口感好,很多農戶也都趨之若鶩,紛紛種起紅陽獼猴桃,不過種獼猴桃的,尤其是種紅陽獼猴桃,一見到潰瘍病就膽戰心驚,為啥?

潰瘍病是種細菌性病害,在紅陽品種上尤其易發生,2016和2017年因為凍害、倒春寒原因很多園子大面積爆發潰瘍病,有些園區潰瘍病發病面積達到80%,嚴重的甚至直接毀園,損失慘重。所以有位老闆說:種紅陽獼猴桃是項風險投資,向著掙大錢的目標去,也要做好兩手空空,錢財打水漂的準備。潰瘍病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這麼嚴重呢?

獼猴桃潰瘍病發病原因及防治策略

獼猴桃潰瘍病發病原因及防治策略

獼猴桃潰瘍病在立春後開始陸續爆發,在枝幹上主要表現流水現象,剛開始呈乳白色粘稠狀,後來逐漸變為紅褐色,因為這個時候流的都是營養,營養都從樹體上流出來了,用來萌芽開花坐果的營養就少了,營養供應不足,發病嚴重,很多樹就直接枯死了。潰瘍病病菌主要在溫度冷涼時候大面積爆發,最適宜溫度為15-25℃,溫度超過30度基本不上潰瘍。

潰瘍病發病原因分析:

受凍。生長期的獼猴桃最怕溫度驟然降低,如2009年11月上旬末至中旬初,獼猴桃樹體尚未落葉休眠,河南和陝西兩省的突然降雪給這兩個獼猴桃產業大省造成了嚴重危害。突然降溫會使細胞間隙甚至細胞內結冰,體積變大,損傷細胞膜,莖部、莖幹處樹皮浮腫、變褐。樹皮變軟易被潰瘍病侵入。另外 ,低溫也會產生影響,春季-1.5℃低溫持續半小時就會使花芽和嫩稍受凍,不僅會造成萌芽期延長和萌芽不整齊,也會造成後期潰瘍。

海拔高及迎風口地段。高海拔地區紫外線強且晝夜溫差大。冬季白天樹體接受陽光多,溫度高,樹體膨脹明顯,夜晚溫度下降,樹皮受冷後收縮,晝夜溫差大,樹體易受凍害,極易感染潰瘍病。因此新果園的選址應選在海拔750米以下的背陽山坡上。

品種。潰瘍病與品種有關,像紅陽獼猴桃潰瘍病發病率極高,米糧1號、徐香等表現為抗病。

樹勢弱。樹勢弱包括枝條旺長導致營養虧空、掛果多導致樹體養分不足、氮肥施用過多、有機肥不足、去年發病重等易導致潰瘍。小編接觸過幾個用戶,去年掛果量很多的幾顆樹,今年上病就重,枝條剪開看,裡面是空的,營養嚴重不足。

傷口。去年農事操作留下的傷口、潰瘍病剪枝口、冰雹、颱風等造成的傷口,都是潰瘍菌感染的重點,傷口給病菌留下了可趁之機。

主要的防治措施:

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採果後果樹根系進入生長高峰期,此時用肥能被較快吸收。一來為樹體補充因為結果帶走的養分,二來作為貯備營養貯藏在樹體中為來年萌芽展葉開花奠定基礎,三是防凍,貯備營養在低溫條件下促使澱粉轉化為可溶性糖,細胞液的濃度增高,水勢下降,抑制細胞的過度失水,使冰點下降,保護細胞。

塗抹藥劑如潰腐靈促進傷口癒合。

做好防凍措施,如在果樹行間覆蓋秸稈、樹葉或在果樹周圍一米的直徑範圍內鋪設地膜;對樹幹進行塗白;進入休眠期后土壤未上凍前灌冬水,以灌透為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