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閶門75歲老人老來閒不住 捐贈城磚,守護古城牆

蘇州閶門75歲老人老來閒不住 捐贈城磚,守護古城牆

章福鑫指著閶門遺址紀念碑,感慨良多。

盛夏的爬山虎盎然生長,爬滿閶門綿延的古城牆一片翠綠。在蘇州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中,城牆下的老宅猶如被時光遺忘的角落。閶門居民章福鑫在這處城牆根下最黃金的地段生活了75個年頭,望著城牆,他感慨地對記者說,童年時爬城牆的嬉戲場景彷彿又重現在眼前。

兒時記憶:爬城牆、打麻雀,成特殊的少年往事

75歲的章福鑫對城牆、城門的感情深,“小時候爬得多”。章福鑫想起童年養的小鵝,總帶著它們去城牆上吃草,站在城牆上迎風遠眺北寺塔、虎丘塔,而往近處看,就是大片炊煙裊裊的市井人家。說起這些,老人的眼睛閃出了一絲光彩,彷彿當年的景象又出現在了眼前。

爬城牆是要瞞著大人的,但也有例外。1958年,全國民眾圍剿當時“四害”之一的麻雀,“那時大家認為麻雀以糧食為食,是危害生產的害鳥。”章福鑫解釋,為響應號召,學校組織學生上城牆打麻雀,當時閶門外仍有不少農田,男生打麻雀比女生強一些,很多人制作了彈弓,真打到過不少麻雀。後來隨著社會生活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麻雀退出了“四害”名單,但上城牆打麻雀,卻成了老人關於閶門城牆的一段特殊的年少記憶。

章福鑫的老伴兒黃迪芬也說起一段往事。在以水路交通為主的舊時,地處五大水系交匯的閶門,曾經是天下大碼頭的所在,自然而然發展為蘇州最繁華的地段,章福鑫回憶,西中市短短不到500米,當時卻稱得上是蘇州的“十里洋場”,分佈著茶館、藥房、戲服鋪、旅店等等。章福鑫說,小時候隨母親去無錫看望舅公,在閶門外坐船,手搖船坐上去可以摸到清澈的河水,“河邊有不少洗衣服的婦女。”

老來有為:

捐贈城磚,呼籲守護古城牆

幾十年來,章福鑫早已對城門城牆、一草一木有了深厚的感情。2011年底,蘇州啟動了古城牆修復工程,閶門北碼頭城牆是最早修復的一段。為了修舊如舊,政府號召市民捐贈古城牆磚,章福鑫得知後,也將家裡的幾塊城牆磚捐了出去。老人說,記事起那幾塊城磚就在院子裡擱著,“但城磚只有放在城牆上才有價值。”

章福鑫是看著閶門北碼頭老城牆段修復起來的,而城牆南段尚未修復,去年南城牆上一棵枯樹倒塌,導致一大片城牆土滑坡,砸進了專諸巷一家居民的院子裡。章福鑫立即將情況反映給了社區,當天下午,章福鑫就陪同社區和綠化隊的工作人員上了城牆。從陡峭的土坡上城牆基本沒有路,大家考慮到章福鑫年齡大了,便讓他在城牆下等著,但他卻不肯:“我還是和你們一起上去吧,你們不知道具體位置,我對城牆熟悉。”

綠化隊施工過程中,章福鑫一直在城牆上守護著,下來時將居民丟棄的生活垃圾帶了下來。“城牆是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重要標誌,需要民眾共同來珍惜和保護。”章福鑫說。

通訊員朱丹虹本報記者周曉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