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正在「摧毀」新一代!

導讀:老人的教育方式正在摧毀這一代人。

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正在“摧毀”新一代!

故事一:我忙啊,我太忙了,孩子就交給爺爺奶奶教育吧,教育再不好還能教育個“惡貫滿盈”不成!

一語成讖,老人帶孩子最容易慣出來的三大毛病之一就是“帶壞”!

小明從兩歲起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過,爸爸呢在國外工作一年也就回來三次,雖然也和媽媽住一起,但是一週也只能見到一次,每次媽媽回家都凌晨1點了,用小明媽媽的話講“就現在個情況,他奶奶不看誰看啊!”

因為他們家住一樓,一樓的住戶都自帶一個小院子,平常鄰里之間倒也互相來往,小明每到放學時也最喜歡和鄰居小孩一起玩耍。有一次小明早早的吃過中午飯,因吃飯時間太早,很多小朋友還沒有出來,小明只能拉著奶奶出門溜達。這時路過隔壁一樓家門口,小明發現他們的院子敞開著,貌似沒人,正好有一輛小汽車躺在院子中間。小孩沒那麼多心思啊,況且這麼小也沒有樹立起正確的三觀,他們並不知道在沒有經過別人同意時不能輕易拿別人家的東西,那叫“偷”。眼見著小明奔著小汽車去了,奶奶看了一眼說道“別拿人家的東西”,也算是說了句正確的話,不過剛說完小明就哇哇的哭了起來,“我就要玩嗎”,老人啊,最看不得孫子落淚,實在哄不了,只能放任小明把小汽車拿了出來。直到第二天才將玩具還了回去。

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正在“摧毀”新一代!

很多人啊覺得這是一件小事,沒必要上升高度。我們成年人都會講說要樹立正確的“三觀”,而三觀的樹立是你成年之後樹立的嗎,很難!人的三觀在懂事之後基本就難以調整,我們老一輩有句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就是講孩子三觀的樹立要在三歲起,三歲什麼德行,長大基本成型,七歲什麼德行,老了也就那個樣。看似一次“心疼”的放任,如果長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種“嫉妒自私”的三觀,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是我的,“憑什麼我得不到”,這樣的結果是你願意看到的嗎?

故事二:如果二胎是個閨女,爺爺奶奶會體現出來“極度的重男輕女”!

婆婆們不停的催著要二胎,二胎是個男孩皆大歡喜,如果是個女孩,那種不厭煩的重男輕女思想只會帶壞“頭胎”!

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正在“摧毀”新一代!

王二妮第一胎是個男孩,其婆婆照顧的倒也細心,一家人生活的倒也圓滿,少有“婆媳矛盾”,自從有了二孩,這個家就開始破碎了。

在婆婆的“威逼利誘”下,王二妮生下了二孩,當得知二孩的性別之後,婆婆的臉立馬垮了下來。並不止一次的當著大孩子的面唸叨“哎,要是你媽媽給你生個弟弟就好了,這樣就能陪你玩了”,大孩也好奇啊,就問奶奶“為什麼妹妹不好啊”,奶奶倒也細心,說道“妹妹才不好,老給你搶玩具對不對,弟弟才能陪你玩”。就是這樣種種的“偏袒”,讓這本和諧的家開始破碎,婆媳矛盾愈演愈烈,最終的結果是“分家”。

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正在“摧毀”新一代!

其實,中國發展至今,如今的這輩人少有重男輕女的,除了還有少數農村還有這樣的思想。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都早已放下了這種“性別的歧視”,也只有上一輩人會在乎。而現在的中國家庭大多是奶奶帶著孩子,如果長而久往下去,奶奶將這種“歧視”的情緒帶給了大孩子,孩子長大後也極易形成“大男子主義”,對於個人的身心發展都及其的不利!

故事三:“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耳熟嗎?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我從小就是聽這句話長大的,那時候在大街上買的果子也不會洗洗吃,直接用衣角一撮,或者乾淨點就往果子上吐口唾沫,“搽乾淨”點也就吃了,現在想想有點噁心。而現在我們帶著孩子去逛街買東西,絕對會嚴令禁止孩子如此行事,而每當我們要求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時,奶奶都會溺愛的說一句“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你們都是這樣長大的”,而多數時刻真的無法硬性的違背孩子奶奶的“好心”。

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正在“摧毀”新一代!

長時間和奶奶一起的孩子更容易自閉、膽子小等一系列問題,這個話題可能比較沉重,也會有人說這篇文章寫得太“矯情”,是啊,我也這麼認為,但是,時代終歸是要發展的,如果你將這些“惡習”帶給自己的孩子,等孩子長大成人,其錯誤的“三觀”會直接的影響孩子的仕途,甚至愛情!原創聲明:本文作者“光頭俠”-非專業資深野路子教育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