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65岁的儿子和49岁的女婿轮流给87岁的父亲一个温暖的靠背

暖心:65岁的儿子和49岁的女婿轮流给87岁的父亲一个温暖的靠背

儿子和女婿的陪伴让老人很欣慰。

暖心:65岁的儿子和49岁的女婿轮流给87岁的父亲一个温暖的靠背

张凤油老人的儿子(左)和女婿(右)在病床前照顾。

暖心:65岁的儿子和49岁的女婿轮流给87岁的父亲一个温暖的靠背

张凤油老人的儿子给等待检查的父亲当“靠背”。

9月25日早上10点,罗先生匆匆赶到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CT拍片室,排队做检查。他和其他大多数等待的病人一样,目光时不时就会被走道一角一张移动病床上的一幕吸引过去。

A

兄弟两人轮流给父亲当“靠背”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儿子女婿一直没有任何怨言地当着“靠背”,只是偶尔询问老父亲,“枕头软不软?”“你冷不冷?”

坐在床上认真看病历的老人身材消瘦,头发几乎全白,他的臀部似乎有伤,只能微微侧坐。一个穿着白色T恤的健壮男人坐在老人背后,他挺直了自己的腰杆为老人当靠背,背上搁着一个枕头抵在坐着的老人背上。

为了能够找到重心支撑身体,男子的双腿一直抵在病床边的椅子上。一个比他稍微年长的男子站在老人的病床边,不时为老人整理被子。

三个人静静地,谁也没有说话,被当作“靠背”的年轻男人一直盯着墙壁,双手有力地支撑在自己的双腿上。十分钟……二十分……将近半个小时过去了,站在老人身边的年长一点的男子走到老人背后,“庆龙,换得了!”说完,他轻轻扶起老人,让老人靠在自己身上。

年长一点的男子没有那么高,只能双腿踩在床下的横杆上,但他也是一动不动,腰背挺直。

“我排队的半个多小时,三个人就一直这样。”罗先生昨天回忆,等他做完检查出来了,老人的“靠背”还在轮换着。罗先生好奇,上前询问才知道老人叫张凤油,87岁了,年长一点的男子是他的大儿子,65岁,穿着白色T恤的是老人的幺女婿,49岁。

等到罗先生和一家人聊了许久离开,他才发现从见到这三位起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但儿子女婿却一直没有任何怨言地当着“靠背”,只是偶尔询问老父亲,“枕头软不软?”“你冷不冷?”这让罗先生久久难忘,“特别感动,陪着看病的子女不少,能这样当‘靠背’的,却不多。”更感人的是,这副靠背加起来已经114岁了。

实际上,看见这一幕的远不止罗先生和CT室外的其他人,25日当天,西南医院门诊大楼不少人都看见了这三位。

为了能尽快手术,25日当天,张凤油做了多项检查,一早,65岁的大儿子张林群和49岁的幺女婿马庆龙就陪着他等在了CT照片室外,做完CT检查,儿子和女婿又推着他上了电梯,赶往不同楼层的X光检查室,一天下来,三人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

B

子女们围坐病床陪老汉吃饭

张凤油在石柱住院时,每天傍晚,除了一个在外打工的,七个子女中的其他人都会在下班后赶到医院,一家人把病床围个满满当当,陪着张凤油吃晚饭。

因为9月13日在石柱家中不小心摔倒,87岁的张凤油臀部附近的骨头骨折了,需要手术。这段时间,因为伤病,张凤油不能仰卧,即使躺着,也只能侧躺。

26日,是张凤油在西南医院住院的第三天,为了尽量让父亲在国庆节前做完手术,大儿子和幺女婿这两天都打满了精神,无论要做多少检查都不喊累,“我爸受了大半个月罪了,看起心疼。”

13号摔倒后,张凤油在石柱的医院住了半个月,因为老人有心脏问题,当地医院迟迟不敢做手术,一家人怕老人再拖着受罪,就在24号把老父亲送到了主城。

张家是个大家庭,张凤油和老伴有7个子女,现在大多还在上班,只有退休的老大和做生意的幺女婿较空闲,“就由我俩来照顾。”晚上,两人中一人守夜一人回到附近的旅馆休息,但白天,一定都会守在老人身边,“我爸怕寂寞,我们都得陪着。”

26日中午,短短一个小时,马庆龙和张林群的手机没停过。最先打来电话的是二儿子张林社,“老汉儿,今天还有那么痛没得?没得事就活动一下手和脑壳,不要一直不动。”大儿子张林群举着电话到张凤油耳边,让他和电话里的二儿子絮絮叨叨。

这边电话还没接完,女婿马庆龙的微信语音通话提醒就响了起来,上面显示的四哥张林举的名字,“老汉在和二哥说话,精神很好,明天手术。”马庆龙接起电话,细细回复着父亲的病情。

每天中午和晚上,马庆龙和张林群的电话总会响个不停。父亲离得远,子女们只能靠电话询问。“要在石柱,晚上就热闹了。”张凤油感慨。

9月13日到24日,张凤油一直在石柱本地医院住院,每天傍晚,除了一个在外打工的,七个子女中的其他人都会在下班后赶到医院,一家人把病床围个满满当当,陪着张凤油吃晚饭。要是有人来不了,也会提前打电话,不然张凤油一定会等人齐了,再开饭。病房里,很多病友都说张凤油有福气,但是儿女们却觉得,那是自己的福气,“爸妈活到快90岁,身强体健,从不给我们添麻烦,他们才是我们的福气。”

C

每天晚饭后全家老小一起散步

每天天快黑的时候,张家人就陆续在滨河街集合了,大家一边走一边聊家常,只要不加班,没人会缺席,“有时散完步聊天还不尽兴,就回老汉那儿坐坐。”

这是张凤油退休到现在几十年来,第一次住院,平日里他和老伴自己住,从不愿让子女照顾。但随着两老年纪越来越大,子女们有些担心,十多年前,几个子女商量,在石柱县城滨河街附近给老两口租了个房子,“那儿离我和三哥近,而且环境也好。”马庆龙回忆,为给房子选点,一家人商量了很久。

张凤油很喜欢这个住处,因为离得近,一家人常聚在一起。每天傍晚,“声势庞大”的张家散步队伍成了滨河街一景。两位老人每天吃完晚饭要出来散步,最开始子女们因为担心爸妈身体,晚上都会到爸妈家串门,但发现老人养成散步的习惯,几个子女就自发加入进来。

每天天快黑的时候,张家人就陆续在滨河街集合了,大家一边走一边聊家常,只要不加班,没人会缺席,“有时散完步聊天还不尽兴,就回老汉那儿坐坐。”

张凤油喜欢热闹,最喜欢的就是全家在一起。几十年来,老两口的生日,全家从子辈到孙辈,从儿女到侄子侄女,一大家子60多口人都会聚在一起,没有一次断过,“我们两口子父母都走得早,晓得亲情的珍贵。”说起团圆,张凤油总回想起少年时孤苦的感觉。

为着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张凤油夫妻一生都在努力,张林群到现在都记得自己小时候,刚好遇到自然灾害,“那会儿我们有三兄弟,妈老汉一个都没有放弃。”张林群记得,即使只有野菜、树根,爸妈也会尽量把它们蒸软,分给三兄弟,“回忆起来,他们几乎从不吃干的。”

有了7个孩子,张凤油最大的愿望,就是要他们“好好读书,做个好人”。7个子女全部都读完了高中,夫妻俩还养出了一个大学生。

现在,张凤油老了,也第一次生了重病,“不行了,给他们添麻烦了。”张凤油的抱歉,听得儿子和女婿连连摇头,“说啥子哟,老汉儿,我们全家能好好在一起,就是福气。”

每每张凤油因为生病叹气,马庆龙就和他一起商量母亲的生日,“那可是全家团聚的大日子。”明年,张凤油的老伴马泽英就要九十岁了,全家人老早就计划起老人的九十大寿,张凤油格外上心,对于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来说,寿辰本身已不重要,“团圆才重要,一家人高高兴兴在一起,是最重要的。”

本版图/上游新闻记者

罗伟 甘侠义 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