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親人失聯近一年 民警爲高牆內的他搭起「親情橋」

7月16日,渝州監獄服刑人員譚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當天他收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一段溫馨的家庭視頻。“感謝渝州監獄警官們對我的關懷,看到兒子懂事了,我心裡踏實多了。”譚某說。

親人失聯一年 民警幫他聯繫

7月12日,渝州監獄一監區副區長李翔和同事起了個大早,將筆記本電腦和慰問品裝上車,他們要到服刑人員譚某家中進行走訪慰問。

2008年2月,譚某因農渠引水問題與同村村民發生抓扯,致被害人死亡。譚某因犯故意殺人罪被判死緩。在渝州監獄服刑期間,譚某積極改造,先後5次獲得減刑。

今年4月,渝州監獄一監區民警發現譚某變得沉默寡言。經詢問了解,民警得知近一年時間家人沒來探望他,譚某撥打家裡電話時發現已經是空號了。“他們這麼久不來看我,是不是家裡出了什麼事情,否則咋就聯繫不上了……”一個個不好的念頭令譚某寢食難安,情緒越發消極……

渝州監獄一監區副監區長李翔得知譚某的情況後,當即決定幫譚某聯繫其家人,讓他重拾信心。自此,李翔和同事們利用休息時間,一次又一次撥打譚某家所在地公安機關和村委會的電話,一遍又一遍溝通詢問,最終聯繫上譚某的外甥女。原來譚某家裡由於電話線路變更換了新號碼。

奔波4小時 送去服刑人員視頻

7月12日下午,經過4個多小時的奔波,渝州監獄民警來到開州區嶽溪鎮。

頂著近40度的高溫,民警先到嶽溪派出所、譚某所在村委會了解情況,後又到譚某家中,與其家人進行了深入交談,詳細瞭解譚某家人生活狀況和存在的困難。

“感謝大姐、二姐和家人這麼多年的關心,我一定要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出獄。”監獄民警將譚某對家人說的話通過錄像的方式播放給他們看。民警告訴其家人,譚某服刑期間表現特別好,多次減刑,希望他們對譚某有信心。

民警瞭解到,譚某獲刑後,當時才6歲的兒子譚林(化名)對他滿是埋怨,這讓譚某覺得愧疚,一直不敢面對兒子。為幫助父子倆解開心結,民警將專程錄製的視頻播放給譚林看。“兒子,爸爸對不起你,這麼多年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希望你在家好好學習。”看著視頻裡的爸爸,譚林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隨後,他在錄製給爸爸的視頻中說道:“爸爸,在我的印象裡這是我第一次叫你爸爸,現在我已經長大了,我一定會好好學習。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你能好好改造,爭取早點回家……”

民警用特殊方式讓譚某和親人“相見”,既讓譚某在監獄得以安心改造,也幫助他取得了高牆外親人的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