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不肯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卻想獲得大的成功絕對不可能

自己儘可能輕鬆,驅使員工賣命,藉此賺大錢、發大財,這樣的經營者比比皆是。

創辦新型風險企業,通過上市一攫千金,然後年紀輕輕就退出江湖,休閒享樂。這樣來定位人生目的的經營者,不論哪個國家都為數不少。

稻盛和夫:不肯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卻想獲得大的成功絕對不可能


迄今為止我在中國的講演中所論述的經營的原理原則,經營管理的思維方式和組織架構,能不能正確地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從事實踐的經營者的幹法,或者說取決於經營者的工作目的到底是什麼,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為了讓在座各位,作為經營者,能成大器、做大事,我覺得也有必要請大家重新認識工作的意義。

那麼,經營者具體應該怎麼工作?還有,經營者究竟為什麼而工作?我想按著這個順序講下去。

首先,理所當然,經營者必須將他的事業引向成功。無論是創建風險企業,還是繼承原有的事業,讓事業走上軌道,促使它成長髮展,乃是經營者的第一要務。

這個出發點,就是要抱著“無論如何也要讓事業成功”這種強烈的願望去工作,在這一點上做到極致。這種強烈的“意識”類似於格鬥時必須具備的“鬥爭性”。缺乏這種“鬥爭性”的人,首先就不適合當經營者。相反,只要具備這種“意識”,哪怕資金、技術、人才不足,都可以靠熱情和執著的信念加以彌補,就可以讓事業獲得成功。

大家或許認為,僅僅依靠“意識”,事業不可能成功。然而,在“意識”裡秘藏著巨大的力量。一般認為,邏輯演繹、推理推論,構思戰略,就是說使用頭腦“思考”最重要。心中“意識”到什麼,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心中的“意識”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用頭腦進行的思考。在我們的人生中,“意識”所具備的強大的力量是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

“意識”是人們一切行為的根源和基礎。證明這一點的,就是現代文明社會所走過的歷程。

原始的人類採摘樹上的果實,捉魚捕獸,依靠採擷狩獵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共生。此後,大概在一萬年之前,人類開始擁有了自己的生產手段,藉此種植穀物,飼養家畜,以供食用,由此進入農耕畜牧的時代。在採擷狩獵的時代,人類僅靠自身的意志無法生存,但依靠農耕畜牧,人類開始擺脫自然的束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下去。

爾後,距今約250年前,英國發起了所謂產業革命,蒸汽機的發明讓人類掌握了驅動力。從這個時候開始,發明創造接二連三,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令人眼花繚亂。這才構築瞭如此壯觀、如此富裕的現代文明社會。而這一切只用了短短的250年的時間。

就是說,現在的這個文明社會發端於產業革命,依靠的是科學技術的發達。那麼,科學技術為什麼能如此發達呢?不用說,其本源就是我們人類原來就具備的“意識”。

“想這麼幹”、“如果有這個東西那就方便了”、“如果有這種可能性就太好了”,這一類“意識”、“念頭”,會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浮現。比如,迄今為止我們都是步行或者奔跑,那麼有沒有更加快速、更加方便的移動方法呢?“很想乘坐新式的交通工具”,這類“意識”、“念頭”會像夢一樣在我們的心中升起。

這如夢般的“意識”會轉變成強烈的動機,然後會付諸於實踐,人們開始著手製作新的交通工具。首先用頭腦構思,接著努力試作,然後再思考,深入地思考,不斷鑽研改進,經過反覆的失敗,最後造出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有人設計製造了自行車;有人發明了蒸汽機車、後來演變為電車;有人發明了汽車;有人造出了飛機。

發明創造某種東西,在具體實施時,必須用頭腦思考,必須進行研究。但其發端卻是突然在心中浮現的“念頭”。一般說來,“念頭”這東西往往受到輕視。常聽人說:“不要憑念頭、不要憑心血來潮說事”。但實際上,這個“念頭”才是最重要的,現代科學技術,一切發明創造的起源,都發端於這個“念頭”。

這在企業經營中也完全一樣,經營者心中的強烈的“念頭”就可能變為現實。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個故事。“首先你必須得這麼想!”就是說願望非常重要。我年輕時就從松下幸之助先生那裡學到了這一條。

京瓷創業時,在企業經營上我是外行,我很想從成功的企業家那裡學到經營的秘訣。當時正好拿到了松下幸之助先生講演會的邀請書。我很迫切地想知道,被世人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先生究竟是用什麼思想經營企業的?我提出申請,滿懷期待,趕赴講演會場。

當天因工作關係我遲到了,我在會場的最後面一排,站立著聽講。

“經營企業在景氣好的時候,不要以為景氣會一直好下去,要考慮到經濟會出現不景氣,在資金有餘裕時要做好儲備。就是要像蓄水的水庫一樣,經營企業要為不景氣時做準備。”

松下先生講的主題是:大量降雨,如果任其流入江河,就會引起洪水氾濫,招致大水災。所以先要讓河水流入水庫,然後按需要放水,這樣不僅可以遏止洪水,乾旱時還可以防止河水斷流,這樣就有效地使用了雨水。這種治水的思維方式應用到企業經營上,就是所謂“水庫式經營”。

講演結束松下先生開始回答聽眾的問題。後排有人舉手提問:“您所說的水庫式經營,就是經營必須有餘裕、有儲備,我們都明白,松下先生就是不說,我們中小企業的經營者也都懂得這一點,也都這麼想,但正因為做不到,我們才感覺苦惱。究竟怎麼做經營才能有餘裕?如果不教給我們具體的方法,我們不滿意,不好辦。”提問中夾雜著抗議的味道。

那一刻,松下先生臉上露出了非常困惑的神情,沉默片刻,他輕聲地自言自語,只說了一句話:“不!你不想可不行啊!”然後又保持沉默,聽眾以為松下答非所問,所以鬨堂大笑。當時的情景我記憶猶新。

但是,就在那一瞬間,我感覺猶如電流通過我的全身。“你不想可不行啊!”松下先生嘟囔似的說出的這句話中,包含了萬種思量,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你不想可不行啊!”這句話,松下先生想傳遞的意思是:

“你說你也想讓自己的經營有餘裕,但怎麼做經營才能有餘裕,方法千差萬別,你的公司一定有適合你公司的做法,因此我沒法教你,但經營企業絕對要有餘裕,你自己必須認真去想,這個‘想’才是一切的開始”。

就是說,“如果可以的話就好了!”憑這種程度的、輕浮的想法或願望,要達成高目標,要實現遠大理想是根本不可能的。經營要有餘裕,你是不是發自內心、真正這麼想?這是關鍵。如果你真心這麼想,你就會千方百計、拼命思考具體的辦法,水庫就一定能建成。松下先生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前面已說過,“無論如何非如此不可”,人如果強烈地祈願,那麼他這種“意識”一定會化作行動,他就會自然而然的朝著這種意願實現的方向去努力。當然,這種“意識”必須非常強烈。

不是漫不經心,而是“不管怎樣、無論如何都要這麼幹!”“非如此不可!”,必須是這種強烈的意念支配的願望和夢想。要獲得事業的成功,其前提就是要具備這種強烈而持久的願望。

抱有了這種強烈的願望,接著就只有“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一條了。努力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另外,如果問:“你努力了嗎?”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回答:“是的,我努力了”。

但是,普通程度的努力不管你如何持續,你也不過是付出了與普通人一樣的努力,你只是做了理所當然的事。這樣的話,成功是沒有把握的。只有付出不同尋常的、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才可期待獲得巨大的成果。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句話非常關鍵。在工作中想要做成某件事,就要不惜付出無窮無盡的努力。不肯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卻想獲得很大的成功,那絕對不可能。

這麼說,人們就難免誤解,好像“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是一件特別的事,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做出無限度的努力似乎是一味苛刻的要求我們自己。但事情決非如此。

放眼自然界,不管什麼動物、什麼植物,不在拼命求生存的物種並不存在。只有我們人類才會心懷邪念,貪圖享樂。

初春時分,我在京都的自家附近散步。在城牆的石縫中有嫩草出土,走近細看,石塊和石塊的縫隙之間,只有一點點泥土,但就在這少得可憐的土壤中,草兒拼命吸取春天的陽光雨露,萌生出它的嫩芽。

此後,春季只短短的持續幾周,搶在這期間,草兒接受陽光的恩澤,匆匆地長葉、開花、結籽。如果不這樣,等到夏天來臨,石壁在灼熱的陽光曝曬下,溫度急速上升,草兒就會枯死。所以趕在酷暑到來之前,草兒必須竭盡全力、拼命生長,以便留下子孫,然後枯萎。

在柏油馬路的縫隙中長出的、連名字也不為人知的雜草,它們的命運也一樣。在水分極端缺乏的、地獄般炎熱的環境中,各種各樣的雜草都掙扎著拼命求生,希望比別的雜草獲得更多的陽光,以便長得更大些,為此,它們拼命擴展草葉,伸展草莖,為生存競爭。

不是為了擊敗對手而拼命,而是為了自身的生存而拼命努力。自然界原本就是這麼形成的,不拼命求生的植物絕不存在,不努力的草類無法生存。

動物也一樣,如果不拼命求生存必將滅絕,此乃是自然界的鐵則。只有我們人類,談到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要拼命工作”,反而覺得很特別,很難接受。

這不對!不僅是為了獲得成功必須勤奮努力,就是為了生存也必須“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乃是自然的法則。

為什麼自然或者上天會按照這種法則來創造世界呢?別的生物“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是上天賦予的本能。但是我們人類卻必須依靠自己覺悟,才能明白這個道理。


zhonglin39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