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購彩的你,知道它的歷史嗎?帶你領略彩票的歷史!

1987年,新中國發行了第一套彩票,中國彩票的發行史迎來新的篇章。追溯起我國的彩票起源,唐代李白筆下就有“六博爭雄好彩來,金盤一擲萬人開”的盛況。今天喜鵲彩票站就給大家介紹幾種民國時期的彩票,這些彩票有為救災而生的,更有為救國而生的,它們和我們現在的雙色球、大樂透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就讓喜鵲彩票網帶領大家一同去認識一下吧。

一、平泉縣“官彩”

據承德檔案局檔案記載:1917年12月24日,平泉縣知事朱重慶遞交了一份請示公文,希望試辦勸募公益有獎募捐券,所籌款項用來治理河道以及養護山林。公文內容大致是:由平泉縣署印製一種名為“公益有獎募捐券”的彩票,每兩個月發行一次,發行目的為籌集修治縣街河道及農林學務經費。此次彩票發行數量定為每次1000張,單張面值一元;由抽籤決定中獎號碼和中獎等級,中獎者憑券領獎,獎金由平泉縣署擔保。開獎日選在發行日後的兩個月定期舉辦,由盲人抽籤對號,政府各機關共同監察的模式抽獎。

1918年3月19日,熱河道尹戚朝卿、財政廳廳長劉鳳鑣接昭武上將軍兼熱河都統薑桂題的指令,對上述公文進行核查。兩個核查後指出,該募捐券名義上是為公益而設立,實際上類似於清政府在湖北試行的籤捐彩票,按當時的法律規定不予批准。但如果所籌款項確是為治理河道以及養護山林,可以考慮限定在該縣轄區內發行,用以籌集該縣所需的公益基金,所有有關此次彩票發行的情況和記錄都必須上報備案。平泉縣由此成為了重開地方“官彩”的試點。

二、賑災的“黃河彩票”

水災是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自然災害之一,現代社會也幾乎年年都有水災發生,民國時期更是如此。因此民國時期也發行過許多用以賑濟水災的彩票。河南省就於1920年和1931年分別發行過“河南救濟豫省水災獎券”和“鄭州急賑水災有獎券”;張學良及其夫人也曾於1930年發行過“遼西賑災獎券”。賑災彩票可以說是民國彩票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彩種,黃河水災救濟獎券則是作為民國政府發行規模最大的賑災彩票,成為代表中的代表。

天天購彩的你,知道它的歷史嗎?帶你領略彩票的歷史!

1933年,黃河中下游發生洪澇災害,黃河多出決口,數十萬人無家可歸。國民黨河北省政府責成天津全市各銀號向全國分期發售黃河水災救濟獎券,並首次在獎券花邊位置採用防偽標識。此獎券面值一元,每期發行20萬張,在北平中山公園內當眾開獎,其中一等獎兩名,獎金2萬元;二等獎四名,獎金5000元;三等獎八名,獎金1500元;四等獎三百名,獎金80元;末等獎為2元,共有1998名。

三、為國而生的“航空彩票”

1932年淞滬戰爭大敗,國人意識到當時國家在對空作戰和防空能力上的不足,同時也認識到航空業的發展在對保衛國家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國內群眾和國際華僑紛紛創立提倡航空的愛國組織,以上海為中心,掀起了一股“航空救國”的浪潮。

民國二十二年年中,國民政府設立了專門的機構——“航空公路建設獎券辦事處”,用來組織和發行“航空公路建設彩票”,計劃每期發行“航空彩票”500萬元,其中50萬元用作發行所用的各項開支,250萬元作為獎金,剩下的200萬元則是航空建設專款。

獎金額度佔發行總額的50%,即使在現在看來,這也是一個很高的比例。同時中獎概率也達1%,一等獎的獎金更是高達50萬元,再加上舉國上下掀起的航空救國風,此種獎券幾乎剛出就被搶購一空,發行額也從最初的三四百萬元增至五百萬元,發行地區遍佈蘇浙皖鄂贛川六省,在民間被譽為“救國彩票”。

魯迅先生曾著《航空救國三願》,對比了儲蓄救國、文學救國、藝術救國之後,獨贊“只有航空救國較為別緻,是應該刮目相看的。”這種彩票為國而生,也成為了我國抗擊日寇的歷史見證。

四 民國時期的惠州彩票

天天購彩的你,知道它的歷史嗎?帶你領略彩票的歷史!

天天購彩的你,知道它的歷史嗎?帶你領略彩票的歷史!

這是一張晚清時期的“興文教育彩票”,發行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天天購彩的你,知道它的歷史嗎?帶你領略彩票的歷史!

賽馬彩票從英國興起,成為風靡世界的彩票形式之一。近代中西交匯,英國的賽馬彩票也隨之傳到中國

天天購彩的你,知道它的歷史嗎?帶你領略彩票的歷史!

這張“植棉獎券”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發行的“植棉獎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