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明鄉風細雨來

回安山老家小憩,其間閒來無事走村串戶,感受到了鄉親們從日常衣食住行,到人生觀、價值觀,再到平時生活、勞作狀態,以及村容村貌等眾多變化,唯一感覺沒有變的,是鄉親們對文明鄉風的實踐和傳承。

「原创」文明乡风细雨来

我的鄉村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求學間隙中度過的,對於文明鄉風的認知,最多的也只是舊年感受,老人們的口口相授更是少之又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年剛上小學,有一天我問同在村後山坡上放牛的村中長老有方公:有些鄉親平日交流喜歡說髒話、罵人,而且罵人的樣式五花八門,不分早晚、春夏秋冬,有些內容甚至粗俗、不堪入耳,這種現象是現在才盛行的麼?有方公聽後哈哈大笑,說:說髒話、罵人的現象從古到今一直都存在,你還小,不懂很正常,只是我們要記住,別人怎麼說我們管不了,我們要做到的,就是要能保證自己平時不說髒話、不罵人。如今,一生從不說髒話、從不罵人的有方公已經作古20多年,一向彬彬有禮的有方婆也於前不久離世,現在回想起來,我當初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一方面正是因為當年自己年紀太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和鄉親們當時生活的圈子太小,受一些不良文化的影響在所難免。但慶幸的是,我們這些晚輩們當時有幸受到了有方公夫婦的點撥和他們耳濡目染的影響,不僅沒有讓自己“誤入歧途”,而且還將這一“不說髒話、不罵人”的良好鄉風口口相授、言傳身教給了自己的下一代,在不知不覺中傳承了文明的鄉風。

「原创」文明乡风细雨来
「原创」文明乡风细雨来

現在,鄉親們又緊跟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用“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步伐緊跟時代,走南闖北的機會越來越多,出門在外也越來越從容,越來越自信,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被鄉親們一次又一次帶回村裡,不斷影響著他們各自身邊的家人、親戚、朋友們,衝擊、洗涮著他們身邊的的家人、親戚、朋友們之前身上一些不良生活習性,說髒話罵人、打架鬥毆,打牌賭博、雞鳴狗盜的現象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尊老愛幼、勤勞節儉、互幫互助、相親相愛的文明鄉風在鄉村裡愈來愈烈、愈來愈濃。

「原创」文明乡风细雨来「原创」文明乡风细雨来

每天,鄉親們早早起床,為上幼兒園或上小學的兒孫們準備好早餐,之後再騎上電動摩托車送他們上學,到了傍晚又趕過去學校接他們放學回家,放學路上,兒孫們迫不及待、嘰嘰喳喳地向長輩們彙報一天在學校的所見所聞、學習心得,長輩們則掏出早已準備的牛奶、蛋糕等零食塞在兒孫們的手裡,臉上早已笑得合不攏嘴;每天,鄉親們傍晚時分三五成群,今天在張三家、明天在李四家、後天在王五家門口圍坐一圈古論今,彼此訴說各家這幾十年的變化,受正在上學的兒孫們影響,鄉親們交流時還會不時迸發出一兩句憋足的“安山味”普通話,引來大家一陣陣自我解嘲般的鬨堂大笑;每天,閒暇時的鄉親們不再只是吃完飯後圍坐四方桌前“築長城”,而是經常三五相約,扛起鐵鍬角鋤,騎上摩托車去附近的苗木基地打臨時工,增加鄉親們鍛鍊身體、彼此交流協作機會的同時,也讓鄉親們各自的家裡多了一份經濟來源和積蓄,最讓人感知最深的,一些在改革開放初期經常出現的“窮扒苦做”、“起早貪黑”的話題,在鄉親們的日常交流中也逐漸多了起來……

「原创」文明乡风细雨来
「原创」文明乡风细雨来

無疑,這些都得益於當今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以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等諸多戰略的正確指引。儘管鄉村的一代會過去,但新的一代必然又會來臨,在生生不息、亙古不變的人類繁衍中,文明的鄉風必將在我們鄉村的日常實踐中和鄉親們的代代傳承中永遠長存!

end

長按識別二維碼,瞭解一下

「原创」文明乡风细雨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