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海外市場新藍海

本報烏魯木齊9月26日訊記者李楊報道:9月中下旬,正是棉花采收的季節。在塔吉克斯坦南部哈特隆州丹加拉市郊外,中泰(丹加拉)新絲路紡織產業有限公司種植的10萬畝棉田裡,一片豐收景象。

塔吉克斯坦因良好的光熱條件而成為世界優質棉花的重要產區,但棉花深加工企業很少。為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2014年,作為新疆中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的中泰(丹加拉)新絲路紡織產業有限公司,開建中泰丹加拉農業紡織產業園,計劃總投資12.5億元人民幣,分期建設10萬畝棉花種植、11萬錠棉紡、1.5億米織布項目,項目完成後將帶動當地3000人就業。

今年6月初,產業園二期5萬錠氣流紡項目試車成功,每年將新增1.8萬噸紗線產量。這些紗線將銷往俄羅斯、意大利、波蘭等國。目前,產業園正逐步成為集棉花種植、加工、紡織、銷售於一體的棉花產業基地。

塔吉克斯坦前副總理、國家農業投資銀行行長姆勞達力·阿利瑪勒頓說:“中泰丹加拉農業紡織產業園的建成,不僅有效改善了塔吉克斯坦農業種植結構,革新了農業和紡織技術,也帶動了當地稅收和就業,改善了民生,提升了當地居民生活水平。”

越開放,越發展;越開放,越出彩。中泰丹加拉農業紡織產業園是中泰集團加快佈局海外,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縮影。中泰集團一方面與沿線國家共享發展機遇,另一方面藉助中歐班列,努力實現原料“買全球”與產品“賣全球”,打造國際化發展新格局。

去年5月16日,歷經14天,滿載優質木漿的中歐班列從德國杜伊斯堡駛來,進入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卸貨後,這些木漿被運輸到中泰集團下屬的庫爾勒園區使用。同時,在中歐班列上的集裝箱裡,裝滿公司生產的PVC產品運到連雲港後,再通過海運的方式遠銷至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一個既有“進”又有“出”的陸運和海運相結合的大循環貿易運輸模式正在形成。 (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自2015年6月公司開通首列中國(新疆)—俄羅斯(莫斯科)‘重進重出’國際貨運班列以來,已發運中歐班列57列137萬噸貨物,為沿線的60多個國家送去‘中國製造’,返程時又滿載歐洲溶解漿等產品,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讓中泰品牌閃耀‘一帶一路’。”新疆中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良甫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