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第二大国,中国的铁哥们,因先天不足导致长期政治动荡

众所周知,身处南亚的巴基斯坦自建国以来就处于贫穷与动荡中。经济上,巴基斯坦国家GDP的7成被农业和旧式服务业占据,工业水平极低;政治上,内有民主派文官与专制派军人的冲突,进而多次爆发政变。外与印度对抗加之阿富汗塔利班势力的骚扰。在多重原因影响下,巴基斯坦这个南亚第二大国成为该区域最混乱的国家。

造成巴基斯坦这样子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从水说起。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要资源,一个国家发展工农业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南亚第二大国,中国的铁哥们,因先天不足导致长期政治动荡


南亚第二大国,中国的铁哥们,因先天不足导致长期政治动荡


南亚第二大国,中国的铁哥们,因先天不足导致长期政治动荡


当然,巴基斯坦拥有宝贵且丰富的淡水资源——印度河。印度河年径流达2070亿立方米,虽不能和长江(年径流量9513亿立方米)相比,但远远超过黄河年径流量(661亿立方米),黄河仅为印度河的三分之一。

但巴基斯坦虽有较为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但气候条件却较为糟糕。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巴基斯坦全境干旱少雨,处于核心地位的印度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不过300毫米,处于边缘地区的俾路支高原和塔尔沙漠年均降雨量不过区区100毫米,同样以中国为比较,陕北这种出了名的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都在400-600毫米之间。

降水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农耕时代,因人口稀少,农业用水量少,即便气候干燥,依靠印度河河水,也足够当地人使用。但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时,情况就大大不同了。一方面,工业尤其是制造业需要大量用水,其用水量超过传统农业;另一方面,文明进步加上伊斯兰教有鼓励生育的传统,巴基斯坦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巴基斯坦国土面积79万平方公里(大半为山地、高原和荒漠)总人口竟达到了2亿之多!

用水量的增加,使印度河已无法负荷巴基斯坦的需求。缺乏石油矿产资源的巴基斯坦无法像盛产石油矿产的国家那样通过贩卖资源来赚取财富。这让巴基斯坦的发展之路先天就被制约一半。

恶劣的周边环境,加重了巴基斯坦的窘境。印度与巴基斯坦的世仇;让巴基斯坦头痛不已的伊朗(伊朗和巴基斯坦因俾路支高原领土的划分存在分歧);巴基斯坦境内盘踞着阿富汗,塔利班势力垮台后的残余。种种矛盾持续消耗着巴基斯坦的国力。

先天不足的巴基斯坦遇到纠缠不清的恶邻们,使巴基斯坦的经济和安全面临着双重困境,这一切给巴基斯坦的政治带来了严重冲击。

巴基斯坦因深受英国影响,在建国之初采用西式民主政体。即,民主选举产生政府首脑,行政上由文官政府主导。这一体制因印巴矛盾的升级而暴露出弊端。

印巴两国的长期对峙,都消耗着两国的国力。但国家体量的不同,决定了巴基斯坦的承受能力无法与印度相比。

巴基斯坦政府为了供应军事消耗,需要大量搜集财富,因国家底子有限,要维持军事上的平衡势必要加大内部的索取,这种过分的收刮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如此,巴基斯坦文官政府麻烦了:一方面,要加大军事力量上的资源投入以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因对内部资源的收刮引发民怨,最终会被选民抛弃。

这是民主体制的窘境,在印巴对抗的背景下,巴基斯坦的出路仅有摈弃民选文官改为军人专制。

军人专制的明显好处是:一方面,专制政府不用顾忌民众反对而保障国家财富用于军事;另一方面,拥有强大武力的专制政府能镇压民众的不满。

在1958年,军人推翻民选文官体制,实行军政府统治。

如果专制成为巴基斯坦的固定政治体制,那就没有后面的事。但军人专制和文官两大政治势力却交替上台“表演”,将巴基斯坦这个大舞台搅得天翻地覆。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

印巴的持续对峙,让军政府不断的收刮国民,导致民众对军政府的不满日益加深。这让民众偏向于西式民主政体,使得民主政客受到民众的欢迎。

当民众的反对达到最高点,而军政府无法进行强势镇压时,军人只能下台由民选文官当政。

只不过,民主政府虽然能维护民众利益,但当军事资金投入减少无法应付印度进而威胁到国家安全时,军事政变发生,民主政府被推翻,军政府上台。

能保证国家安全和人民财富的政府才是一个合格的政府。印巴冲突的存在以及巴基斯坦有限的国力,让巴基斯坦无法兼顾两者,只能二选一。这使得巴基斯坦陷入文官民主和军事专制的恶性循环。

那么,巴基斯坦如何走出这种窘境呢?

印巴和解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这几乎不可实现。印巴之间矛盾是结构性的,巴基斯坦是阻扰印度成为本区域最大势力的绊脚石,两者之间矛盾不可调和,印度不把巴基斯坦制服绝不会收手。

即使印巴和解,那也是暂时的。是印度为自身发展经济需要良好环境的权益之计。

因为水资源的限制,巴基斯坦在工业上无法与印度相比。一但印度充分发挥自身地缘实力,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差距将会更大,印度抵御区外势力干涉的能力也会更强。巴基斯坦承受工业化后的印度带来的压力也将更大。

巴基斯坦因地缘实力的限制,基本上无法摆脱印度的压制。要想维护国家的经济和发展,必须依靠中国的支持。

但是,中国远在东亚,加上青藏高原的阻隔,即使中国远强于印度,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也是有限度的。中国即使没有巴基斯坦依旧能压制印度,只是要多费心力。

因地缘价值的不同,巴基斯坦无法像朝鲜那样获得中国全方位庇护。这使得印巴两国的国力相距不能太大,如若巴基斯坦国力与印度相差太大,中国不可能为了扶持巴基斯坦砸进自家老本。

只是,工业文明条件下,印度的潜力远大于巴基斯坦,这是不是说明,巴基斯坦这个国家没有未来了?

如果仅从巴基斯坦自身地缘实力来说,这个说法是是正确的。但从整体地缘格局来分析,中国的一路一带战略给巴基斯坦带来了一个超越自身实力限制的机遇。

对中国而言,一路一带战略,关乎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国际地位、开发中西部落后地区、稳定新疆边缘地带。中国将会不惜血本投入一带一路,巴基斯坦刚好有资本搭乘这趟顺风车,获益匪浅。

首先,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能辐射阿拉伯海,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间站。若以巴基斯坦为跳板,中国在印度洋板块将会有更大的话语权,影响力也会更为稳固。

可若仅凭几个港口,巴基斯坦还不足以改变本身贫弱的现实。但若中巴铁路建成,格局将会大为不同。

对中国而言,新疆尤其是南疆是中国最落后,离心力最大的地区,也是影响中国内部稳定的最大隐患。

发展经济以及加强现代文明的影响是根除南疆分裂主义倾向的前提。

但在操作上却是较为困难的。南疆被青藏高原、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包围,加上地处偏远,造成地缘环境极端封闭。即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受影响的主要是北疆。

中巴高铁对中国的价值极其重大;它让新疆成为两大经济线在中国的交汇点,这改善了新疆发展现代经济的条件,有利于中国的整体发展;而且因为与阿拉伯海的铁路联通了,南疆成为中国西部与印度洋间的通道。地缘格局的变化将会引领南疆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有利于南疆经济发展。

中巴高铁有多重要:对巴基斯坦而言,它是本国与一路一带的连接渠道,是能直观感受中国经济辐射的桥梁;同时中国会额外投入大量政治资本来稳定南疆,这将给巴基斯坦带来超出渠道本身价值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将超越自身地缘实力的限制拉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会改变巴基斯坦的贫困,进入降低本国民众的不满;当然,中巴铁路的建成,将会大幅拉近两国地缘关系,中国也会增强对巴基斯坦的支持,这会在相当程度上帮助巴基斯坦抵消印度带来的压力,减少巴基斯坦本国的军事投入。

国家有钱同时军事投入减少,这一消一涨,将会消解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的矛盾。那么专制军人与民选文官之间的立场冲突自然也得到消融。巴基斯坦的政治经济乱局也就有彻底终结的可能。

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下一节中,云石君会将目光投向另一个南亚国家——尼泊尔,分析被印度钳制的山地小国,为什么近年来会跟中国越走越近。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6章——南亚之巴基斯坦第二节。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