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次

“1998年7月4日,我和高明離開了生長了20多年的家鄉,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我們是悄悄走的,沒有告訴任何人。直到今天,我還能想起當時那種抑制不住的興奮。”

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次

《上車,走吧》電影海報,圖片來源:網絡

劉承強和高明這兩個膠東農村的小夥子就這樣來到了他們心中一直嚮往的城市——北京,塵土飛揚的公路上。他們成了北三環路上302沿線“小公共”中的一員,一輛破敗的中巴車系著這兩個小夥兒的夢想開始朝終點狂奔。這一路上有過剛剛立足的喜悅,有過生意興隆的得意,也有過邂逅愛情的美好。但是小巴車的競爭對手屢屢報復最終兩敗俱傷、車毀人傷。愛情敵不過金錢,分手後是去是留?

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次

北漂和民工,城鄉結合部都是最充滿故事的字眼,甚至不必再多說些什麼,這樣的字眼,已經帶著年輕人的夢想、失落和漂泊感,大大地寫在演員的臉上。這是2000年由管虎執導的劇情片《上車,走吧》,也是黃渤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曾在2001年度獲得金雞獎“最佳電視電影獎”。

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次

“……大座,大座2元。”還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年北京“小公共”攬客的叫喊聲? 北京公共小巴士自1984年開始運營,因為比公交車方便舒服,又比出租車便宜,所以大受北京市民歡迎。到了1995年,公共小巴士的年度運客量已經達到了2億人次。特別是北京三環以外,活躍著很多私營小巴士。這些小巴士經營 “靈活”,招手即停、就近下車,上車有座2元,無座1元,而當時的公交車票價僅為5角錢。但是公共小巴士也存在著野蠻駕駛、嚴重超載、尾氣超標、堵塞交通等亂象。直到2007年,北京關停了所有的私人小巴線路。

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次

電影中早期紅葉客車BK6590H

在電影《上車,走吧》中,黃渤他們開的就是一輛北京小公共的代表車型——紅葉客車BK6590H。說起紅葉客車,可能很多人都已經不知道曾有這樣一個客車品牌。它原隸屬於創建於1956年的北京市客車總廠,後來在客車總廠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市京華客車有限責任公司。幾十年來,京華客車累計生產各種客車近8萬輛,產品在首都公交市場佔有率達70%以上。 “京華”、“紅葉”是旗下兩個最具有標誌性的品牌。2009年5月初,北京公交集團與北汽控股進行整合,將京華客車的客車生產業務轉至北汽福田,保留在北京公交集團下的部分京華客車資產,成為公交維修服務公司。至此,紅葉客車隨著京華客車一起,退出了歷史舞臺。

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次
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次

如同電影《上車,走吧》的結局一樣,面對生活的艱辛與痛苦,高明選擇回鄉,而劉承強決定留在北京繼續拼搏。兩個人開始了他們各自新的人生之路。18年過去了,一位主演已經無聲無息了,而另一位主演黃渤已經晉升影帝之列。其實18年前的他們,素面朝天演繹的又何嘗不是他們在演藝圈的北漂之初?

這大約就是遷徙者的理想和鄉愁的博弈吧。在一個你不曾體驗過的“新世界”裡,《移動的狂想》 汽車與當代藝術展準備好了另一個關於漂泊與遠方的故事。上海汽車博物館邀請青年藝術家朱璽以博物館館藏的大眾T1麵包車為主體而創作的裝置作品——《遷徙》,數以百計的燈泡根據摩斯密碼的設定,依次閃爍出 “前進、後退、左轉、右轉”。

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次

前方沒有終點,我們永不停息;乘著這輛車,我們去往何方?

“上車,走吧。”其實人生這條路上,我們無人同行。

……………………………………………………………………

關注上海汽車博物館,一起探索好玩有趣的汽車故事(微信公眾號:shqcbwg),歡迎添加小SAM的個人微信:Museum7565,一起來“侃”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