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羅凱恩盧卡庫:9號位射手們,嘗到了世界盃的第一滴血

世界盃第一輪下來,9號很熱鬧:

比利時9號盧卡庫,倆球。

英格蘭9號凱恩,倆球。

日本9號位球員大迫勇也,進了個頭球。

哪位會說:葡萄牙7號C羅刷了帽子戲法?哼,還記得C羅剛到皇馬時穿的是9號吧?之後勞爾走後,他才穿上7號的。更重要的是,按位置說,C羅確實是9號位啊。

科斯塔是19號?哼,但法佈雷加斯說過,科斯塔是最好的9號位。原話是:“In recent years, like a pure No.9, there has been no one better than him.

——關於球員號位,眾所周知,比如在巴薩體系裡,蘇亞雷斯就是個典型9號,哈維和伊涅斯塔分別是6號和8號,布斯克茨就是所謂4號位,是瓜迪奧拉當年的位置。

——兩年前我在波爾多訪問德科,他這麼說:“我在波爾圖時踢的是10號,到巴薩就變成了8號……”

C羅凱恩盧卡庫:9號位射手們,嚐到了世界盃的第一滴血

如果把科斯塔和C羅算進去,9號位,即重錘純射手,在首輪小組賽簡直風光佔盡。

這不,俄羅斯的久巴,造了埃及一個烏龍球,自己又強行停球射進一球,俄羅斯3比1解決了埃及。

哪位會說:9號位不就是突前的麼?得分不是理所當然?羅納爾多當年縱橫天下時,巴蒂連續兩屆世界盃各一個帽子戲法時,不都是9號位?

但:2014年世界盃,最佳射手J羅,以下穆勒,以下梅西、內馬爾與范佩西:這裡頭算得上9號位的,也就範佩西勉強算一個。

在傳切控球時代,傳統9號位久已被冷落了呢。

C羅凱恩盧卡庫:9號位射手們,嚐到了世界盃的第一滴血

那年德國奪冠,勒夫擺的是無前鋒陣。按說德國曆來不缺轟炸機:從老穆勒到魯梅尼格到克林斯曼到比爾霍夫到克洛澤,衝鋒陷陣的猛將如雲,但2008-10兩屆大賽被西班牙的傳控給撅了,從此勒夫痛下決心:說是4231,其實那個1多做策應跑位,後面多點插上,比如小穆勒,比如許爾勒,比如德拉克斯勒們,解決問題。

但潮流趨勢,是有一點變的。

從2008年西班牙+巴薩系稱王開始,穆里尼奧、海因克斯、希斯菲爾德、西蒙尼們前赴後繼,從擺大巴到高位逼搶,對付這個套路。2014年世界盃,偉大的西班牙被荷蘭撅了,算是世界抗擊tiki-taka的初步勝利。2015年巴薩還是拿了個歐冠,但眾所周知,那年他們已經不依賴tiki-taka,而指望MSN三人組天下無敵的火力了。

過去三年,齊達內帶皇馬歐冠三連,決賽對手分別是馬競、尤文圖斯和利物浦。馬競是高位逼搶能手,尤文圖斯不消多提,利物浦今年靠防反+薩拉赫席捲天下。

當然說到防反,齊達內自己是個中高手。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嘛。

但這就是趨勢了:密集防守+防反重回頂尖舞臺。與此同時,控球魔王比如巴薩、巴黎與曼城,在歐冠都差那麼一點事。

到2018年世界盃,全世界都知道怎麼對付傳控了。

C羅凱恩盧卡庫:9號位射手們,嚐到了世界盃的第一滴血

與9號位風光相對應的,是巴西、德國、阿根廷、西班牙這些傳控型隊伍首輪都吃了癟。法國是一球險勝。

他們的對手,有高位逼搶找反擊的,比如葡萄牙或墨西哥。有放開兩翼堵禁區的,比如冰島。有靠球員間距控制突破路線的,比如澳大利亞。所以開賽之後,西班牙、巴西與阿根廷都贏不了球,德國乾脆就輸給了墨西哥。

當然西班牙還算是好的:他們靠科斯塔這個空霸前場強行接長傳進了球,最後無法贏球,也只是奈何不了C羅天下無雙的火力。

英格蘭也一度拿突尼斯沒法子,還虧定位球機會,凱恩這種典型英式射手轟開了局面。

巴西那邊得分,靠的是庫爾蒂尼奧一腳遠射,但隨後就咬不開了。內馬爾固然突破華麗,但熱蘇斯淹沒在人堆裡呢。比利時則是個好例子:靠默滕斯一腳神仙球遠射,然後德布勞內和阿扎爾趁著巴拿馬空間疏漏,給盧卡庫這個大鐵錘做球。

法國那邊憋屈了大半場,德尚沒法繼續登貝萊+姆巴佩+格里茲曼的技術進攻組了,直接上吉魯,一個回敲,博格巴插上解決了澳大利亞。

德國很晚才上了戈麥斯,阿根廷最後才上了伊瓜因,於是晚了:進攻組織再綿密,倒腳再細緻,一旦出球點被高位逼搶控制無法提速,就只能落陣地戰;而陣地戰又沒有攻城重錘,那可不得玩兒完?

當然哪位會說了:到了淘汰賽,大家有來有往了,梅西、內馬爾、格里茲曼們的有球能力,以及德國隊的團隊組織,會顯出威風來。

但要想清楚的是,如2008-12年西班牙那樣行雲流水地傳切贏球時代,已經過去了。過去三屆歐冠就是明證:這是個空間壓縮+效率至上時代了。

以及,別忘了:兩年前葡萄牙拿下歐錦賽,不客氣地說,除了C羅的一錘錘反擊,基本是一路防反挺過來的。

C羅凱恩盧卡庫:9號位射手們,嚐到了世界盃的第一滴血

畢竟,除了沙特和尼日利亞這樣爽朗的“我知道踢不過你,可還是要跟你他媽對著踢”的球隊,在這個時代真是珍稀保護動物了。見縫插針的大師們,會越來越艱難,想要不靠攻城錘就鑿開對手,越來越艱澀了:這個時代,空間太狹窄,補位太及時,站位接應太精確,高位逼搶太兇猛,區域防守太密集,而大家都跑得太快了。

就像兩年前歐錦賽冠軍葡萄牙:不是他們強過了菲戈與魯伊科斯塔那個黃金一代,只是他們的打法更適合時代的潮流。

最後,這屆世界盃的風格,本來是無比適合意大利,確切說,當年孔蒂那支意大利的呀:三後衛,高位逼搶,邊路反擊。

可惜意大利沒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